隐身化、智能化、精确化和无人化已经成为了世界军用航空未来发展的趋势,未来战争中,无人机将作为航空作战武备中全新概念的“杀手锏”。无人机一改之前几十年的传统作战用途、将直接参与作战第一线,甚至部分取代战斗轰炸机和轰炸机,承担部分防空压制和空中对地打击任务。无人机作战,必将成为未来战争中一个极重要的空中作战模式。
无人机在多次局部战争中频频亮相并屡建战功,尤其是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的刺激,将无人机作为对地攻击的空中载体,则是前所未有的先例。此后,先进围家纷纷效仿,特别是近几年来,一股方兴未艾的攻击型无人机的开发热潮正在掀起。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重视并谋求发展和部署作战型无人机,尤其是大力投入了对无人作战飞机(UCAV)的探索和研制。
强大的战争需求牵引和有力的技术发展与推动,使无人作战飞机的发展成为必然。众所周知,现代和未来战争都十分强调控制信息权,谁能获取与支配信息并夺取信息优势,谁就能掌握战争主动权。纵观无人机发展的历史,可以说现代战争是推动无人机发展的动力。而无人机对现代战争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一次和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尽管出现并使用了无人机,但由于技术水平低下,无人机基本上只作为“辅助工具”参战,并未发挥重大关键作用。在越南战争、中东战争中,无人机已发展成为必不可少的武器系统。而在海湾战争、波黑战争及科索沃战争中,无人机更成为主要作战机种。在阿富汗反恐战争中,“捕食者”(MQ1)无人驾驶侦察机第一次破天荒发射“地狱火”导弹,将基地恐怖组织的车辆击毁。这一行动开创了“无人机攻击性作战”的先河,也预示着一种革命性的新式战斗模式的形成。
随着空战武器和一体化防空系统的飞速发展,依靠有人驾驶战机在未来战场执行空中格斗、对地轰炸与攻击,所冒的风险更太,代价更高,战争损耗与政治风险将变得难以承受。为此,世界主要军事强国已着手研究和评估无人作战飞机的军事效用和实战价值。并投巨资探索论证各种方案,着手发展各类无人作战飞机。
无人作战机设计的最大特点是,它可以以主要任务为中心进行设计,而不用考虑人(驾驶者)的(生理和社会)因素。在设计上,无人机没有驾驶舱及相关的救生设备.除降低了飞机的重量和制造成本外,还大大放宽了飞机设计的一些限制,如飞机发动机的位置可以更趋向合理。
由于不必考虑人的因素,飞机的机动载荷因数可以设计得更高.可以采用更先进的气动布局和结构设计。因而飞机的速度、高度、航程和机动性可以有很大的突破,机动能力可以成倍增长,可携带各种精确制导武器,作战使用灵活多样,更容易实现隐身要求。正因为如此,现在许多人把无人作战机称之为“无约束作战飞行器”。
使用无人机作战可实现人员的零伤亡。在“非接触战争”零伤亡战略目标的驱动下,各国更加重视飞行员的人生安全。随着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使无人作战飞机的性能和功能有了突破性的提高。新一代无人机既能完成有人驾驶飞机的绝大部分任务,还能执行一些有人驾驶飞机无法完成的任务,且可以做到人员的零伤亡。无人机可以深入到敌方军事要地上空实施侦察、干扰、引导、攻击等。由于离目标近,因此侦察、攻击的精度高,具有一定的作战使用优势。同时,空中作战人员的战损率更趋向于零,而且在一定场合可减少政治交涉带来的种种麻烦。
无人作战飞机的使用费用低。在设计制造上无需复杂的机体和种类繁多的各种机载设备。无人作战飞机对费用更重要的节省在于它的使用与保障费用上。由于它在使用效率上要远远高于有人驾驶飞机(有人作战飞机95%左右的飞行时间用于训练),而且不需要训练飞行员来熟悉飞机驾驶,所以在这方面的费用开支上应有很大的优势。同时,无人战斗机在不用时可长期封装保存,不像有人战斗机那样需要经常维持飞行。这在和平时期所带来的直接使用成本和后勤保障成本的节省更加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