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华尔街日报》12月5日报道,从经济学家的预测来看,随着ZF“微刺激”措施以及年初时一波放贷热潮的影响逐渐消退,中国经济可能从11月份开始放缓。 据中国媒体报道,ZF正考虑将明年的经济增长目标由7.5%下调至7.0%,目的是让市场力量在经济中发挥更大作用。这意味着金融环境将趋紧,ZF将集中力量应对国有行业产能过剩和过度投资的现象,同时今夏拉动经济增长的一批基建项目进度将放慢。接受《华尔街日报》调查的11位经济学家给出的预期中值显示,11月份中国工业增加值可能同比增长10.0%,增幅略低于10月份的10.3%。
最新公布的11月份中国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持稳于51.4,表明当月制造业总体上仍在扩张。不过,官方PMI显示,11月份新订单增幅不及产量增幅,待售商品库存出现堆积迹象。这意味着未来数月企业在消化库存的同时还将减产。巴克莱银行经济学家Jerry Peng称,企业库存水平已非常高,补充库存过程目前已接近尾声。
-
此外,ZF对金融系统内部债务的激增心存担忧,因而可能希望维持偏紧的金融环境。经济学家们说,鉴于中国央行在通胀放缓的情况下依然收紧了流动性,11月份信贷增长可能依旧疲软。11月中旬时,银行间拆款利率一度攀升至5.45%的高点,随后略有回落。而在今年年初流动性更为宽松时,银行间拆款利率平均在3%左右。与此同时,国债收益率触及200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交易量下降,这些都是流动性吃紧的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