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货币和票据
在举一个关于资金流的小故事就更能明白资金流在现实生活的重要性和他所流动的效应:
这是炎热小镇慵懒的一天。太阳高挂,街道无人,每个人都债台高筑,靠信用度日。这时,从外地来了一位有钱的旅客,他进了一家旅馆,拿出一张1000元钞票 放在柜台,说想先看看房间,挑一间合适的过夜。 就在此人上楼的时候,店主抓了这张1000元钞,跑到隔壁屠户那里支付了他欠的肉钱。屠夫有了1000元,横过马路付清 了猪农的猪本钱。猪农拿了1000元,出去付了他欠的饲料款,那个卖饲料的老兄,拿到1000元赶忙去付清他召妓的钱(经济不景气,当地的服务业 也不得不提供信用服务呀)。 有了1000元,这名妓女冲到旅馆付了她所欠的房钱。旅馆店主忙把这1000元放到柜台上,以免旅客下楼时起疑。此时那人正下楼来,拿起1000元, 声称没一间满意的,他把钱收进口袋,走了……这一天,没有人生产了什么东西,也没有人得到什么东西,可全镇的债务都清了,大家很开心。
-----------------------------------------------------------------------------------------------------------
我的回答:
最后这个故事其实是一个骗人的故事,能赚钱基本只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发钱,就是印钱的方式一种是增加流动性,一旦流动性没有了,只有从外部借来钱维持流动性,这个过程要么是印钱,要么是借钱,最后这个故事的问题是,虽然这个1000元还清了所有负债,也就是体现钱的流动性之后,之后,所有人之间的借债将重新进入一个死循环,因为没实体钱的流动,因此最重要的问题不是借债了多少,而是有没有可以让消费流动起来的东西在其中流动,离开了这个,一切免谈。
想法进一步延伸:
如果一个实体有活力就要有交易,那么就需要足够的中介媒介来完成交易,这个可以是钱,也可以票据,通常货币都是国家信用的体现,而票据很多是企业信用的体现,只要有足够的媒介可以进行交易流动,那么这个整体就是有活力的。
从国家角度看,国家既可以发票据也可以发钱,如果从激活实体活力角度看,这两者基本没有什么差别,所以朱主政强推承兑,至今很多企业都在用,那么这部分的机体运转不是依靠钱在运转,所以国家事实上可以不用发那么多钱,也就说票据的流行可以替代钱促使实体进行交易。
去年国家发钱和票据的流动基本对半,也就说实际上实体流动很大程度上市依靠票据进行的,而不是钱,如果这些票据大部分来自于国家,那么这个和发钱没有本质不同,而如果这些票据大部分来自于企业,那么国家事实上节省了很多发钱,所以企业交易的进行,一种是需要依靠国家信用进行,另外一种是需要企业本身信用来支持。而企业本身不能发钱,所以就是用票据替代。
美国每年的发行钱的比例并不高,不是实体需要钱少,而是很多不需要国家信用保证,而是用企业票据来保证就足够了,所以美国票据市场比实际美元市场比例大,而中国由于企业信用的缺失,所以基本上都是靠国家信用来保证,因此目前看,国家发钱比例高也是这个原因,没有这么高的发钱比例,企业的运转不灵,而下一步,国家的目标一定是强化企业信用,从而更多企业会去发票据,而国家就可以退出狂发货币的境地,同样能保证实体的正常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