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13-12-24 02:47:46
谢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24 08:46:55
18:适度通胀是最健康的?

从一些老生常谈开始,国家是可以自己发钱的,人口一直在增长,人最简单的希望是什么呢?就是日子过的好一点,国家也和人一样,需要改善自己,所以这些都需要钱,好在自己能发钱,所以就开始发钱过日子,今年过得挺好,那么明年就会想我再过的好一点,于是就有缺口了,那么怎么办呢?

一个办法就是不发钱,而是让钱流动加快,这样子就有了看上去更多的钱,另外一个办法就是继续发钱。
一旦继续发钱,问题就来了,物价会上涨,比如物价上涨了6%,收入增加了3%,觉得日子好了还是坏了?感觉没钱了,感觉日子好过了总是要和什么东西比较才行,即使是直觉也是这样。就国家而言,如果发钱,它并不知道钱都是去了哪里,不可能什么都能追踪到,要怎么做呢?只能是找个指标,统计,但是有些统计不到或者成本太高怎么办呢?那就只能用概率的方法推断,这就是统计概率最基本的用处。可是统计这些只是一个整体的概念,作为个人肯定不可能是和这个统计完全一致,所以就个人而言,统计概率是无效的,当然作为一种指标参考是可以的,就和股市里面的股指一样。
假设国家继续为了满足每个人继续发钱,但是突然发现这钱怎么发都不够?为什么呢?因为今年改善了,明年想更好,结果呢?人的欲望起来了,需要更多,当人开始提升欲望的时候,那么钱总是不够的,国家是这样子,企业也是,人也是,所以很容易看到到处缺钱,为什么呢?总是感觉这也没有最好,那个也没有最好,于是,到处缺钱,这就是索罗斯说的反身性,并不是这些东西没有,只是这些东西不够好,于是自然会推高 某种预期,直到不能维持。
就一个国家而言,国家,企业,人的欲望总是存在的,最根本的就是人的欲望存在,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而不发钱让钱加快流动,对于所有人的要求都非常高,这是不现实的,所以国家一定要靠发钱满足一些欲望,某些东西的物价就会上涨,就国家而言,只能是保证从统计角度看,收入增速高于物价增速,这就是适度通胀,

通胀本身就是对于人欲望的满足导致的,而适度的含义就是从国家层面看,可以满足人的欲望,但是无法完全满足的折中表现。这不是最好的方法,但是一个理想的折中方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24 16:13:36
通胀是货币现象,弗里德曼说的,和满足欲望无关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24 16:57:57
说的挺好,学习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25 10:28:02
19:对于钱荒的认识

昨天在这里看见有人讨论钱荒是怎么来的?我在这个问题上的认识可能和很多人都不太一样。我认为钱荒的本质是实际的货币供应量和预期之间的差距。
比方说你随便问一个人他都会觉得自己口袋的钱是不够的。小到个人大到国家。所有人都会觉得自己的钱不够。如果全社会预期潜在增长为17%。而国家发钱只有12%。这个就是钱荒。今年国家m2的货币供应量并不低。当然是和去年相比。但是今年钱荒就特别严重。银行表现的特别明显。而国家正在用实际行动告诉每个人你需要改变预期。这是对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不停发钞理性回归。在预期没有变,而国家发钱开始变少的时候。钱荒就会显示得特别严重。
事实上在今年之前。国家已经开始减少货币的发行量甚至提高了准备金。但是银行通过各种办法而缓解了市场的这种资金饥渴。现在,国家开始收紧银行的这些做法。钱荒就出现了。今年特别严重的原因是,今年是改变预期的第一年。而我相信到了明年的时候很多人就不会觉得资金那么紧张也就是情况不会那么厉害了。因为预期正在逐渐发生变化这件事情上你是不能责怪央行行长的。没有人会真正知道市场上究竟需要多少钱?从宽松状态转变为收紧状态的头几年钱荒就会出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25 10:56:34
D00F 发表于 2013-12-24 16:13
通胀是货币现象,弗里德曼说的,和满足欲望无关吧
谁在花钱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25 13:38:23
不管怎样,学习经济学,关键是要明白任何一个理论都是有假设的,包括自然科学,就像张五常教授说的特殊理论和套套逻辑一样。但是大部分的理论在日常生活中是正常发挥规律性作用的,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学点经济学,学会用经济学的方法来思考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25 16:34:11
有意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29 08:54:36
20关于代理制

代理制的产生是跟随一个基本问题出现的,如果想要某个东西持续下去,所谓基业长青,那么光有创始人是不够的,因为人的寿命是有限的,所以必须找来别的人继续进行下去。

就创始人本身来说,这个事业就像他的孩子一样,他把所有的心血就扑在上面,所以很多时候,他考虑的不是自己的利益,而是如何让孩子茁壮成长,这是一种基业放在首位,而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二位的做法,但是就基业本身来说,创始人其实也是一个代理人,这个代理人看法是把基业置于个人利益之上。

而后面的代理人是否就会和他一样的看法呢?这要取决于每个人的看法不同,比如自己利益是在基业之上,无论这个人是从家族内部选出来的,还是比如经理制的方式,那么这个基业在市场大势很好的时候,这个基业发展会很好,但是如果遇到问题的时候要么停滞不前,要么就是倒退,。

通常和一个人最直接相关的利益是他本身的具体利益,至于基业的发展反而不是最重要的,很多人设计很多办法设法把基业发展和个人利益平衡,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利益上的诱惑,表面上看两者达到了一致,但是这个利益是从基业中来的,所以人才会关心基业的问题,而不是基业有了问题,就有人去关心才有了利益回报。

这似乎是一种非常理性的做法,因为人是自私的。但是这种代理制设计的方式会导致一个问题出现,就是当如果基业利益和个人利益有冲突的时候,个人选择照顾个人利益,而基业选择照顾基业利益,而基业本身使用资金说话的,所以经理人经常会换。这反过来就会加强一种经理人的认识,反正我是代理人,所以我会在我可能获得利益时候,尽量多照顾自己的利益。直到最后两者发生冲突换人或者是毁了基业。

所以这里面最关键的问题是选择的人是怎么看待基业的问题,如果代理人把基业的问题看成是最关心的利益问题,那么这个基业和代理人就是根本一致的,这就是创始人存在的价值,一旦进入照顾自己利益模式的时候,基业和人之间的矛盾就不可避免的存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29 11:57:26
不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31 09:45:16
21 随份子,捐款和慈善

在以前,很多人结婚的时候都会摆酒,亲戚朋友都来,这是好事,但是需要随份子,也就说要掏钱,对于一些看上去不怎么沾边的也会去,因为大家都去不好意思不去,于是出钱,但是这钱很心疼的,因为别人结婚关自己什么事情?又不是自己结婚,怎么办呢?只有吃,婚宴上很多人胡吃海喝,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的是想把送出去的钱吃回来。
如果说参加婚宴是一个多少认识一点或者有点关系的人,把钱给出去,得到回报是吃一顿,那么很多时候捐款本身就是把钱给了不认识或者根本就没有关系的人,为什么要把钱送出去?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吗?很多人如果解释的话,会把心里的满足算上,这样算不算呢?这是一种解释,但是这种解释在我看来有点牵强,因为如果这样也能成立的话,那么任何和人性自私相违背的事情其实都可以套用这个方法来解释,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呢?
四川大地震的时候很多人捐款,用钱换取一种心里上安慰还能说得通,如果从个人来说,钱不是最重要的,而是心里安慰是最重要,否则没有必要花钱。
再来看看有些有钱人,快要死了,钱没办法处理怎么办呢?于是很多人选择留给最贴近自己的人比如子女,比如宠物,还有人就是全部捐出去,什么意思呢?连身边的人都不给,这是一种什么认识?

正如前面说的,人真的是时刻自私的吗?至少我没有看出来。如果一个人能够为别人,或者是没有利益的事情放弃自己的利益,那么这个人对于钱的认识就不是自私的。一个对于自己利益不自私的人,很难用自利的方式推论出这个人的做法,因此可能被很多人认为是异类,但是正如经济学本身就是研究人的行为结果一样,也要包容这部分人的理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3 07:58:06
22 比特币很容易死掉吗?

最近看到一个报道说一个非常著名的经济学得主痛骂比特币,但是他给出的理由是比特币改变了货币的一些经济属性。

如果比特币是一种货币的话,那么比特币就会改变货币的基本属性,这个我前面写了,这里主要是讨论比特币是否容易死掉的问题。

回答这个之前,先看一个购物中心,一个城市总有那么几个购物中心,但是这个购物中心本身并不是规划出来的,而是自发形成的,比如,在深圳,东门和华强北,这个是自然形成的中心,虽然这里面由ZF规范的方面,但是主要问题是大家对于这个地方的认可。

现在虽然很多地方开了超市,网上超市也很红火,但是这里依然活的很好,主要是一种认同,ZF的认同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有人去哪里。这是什么地方呢?是买东西的地方,是人有需要东西的地方。

回头再看比特币,比特币本身有需要吗?这是一个关键问题,如果比特币的需要本身是可有可无,那么这个需求是可以被消灭的,现在 比特币可以用来干什么呢?买东西,如果是一个普通物品,那么比特币本身做到了以物易物,如果是一般等价物,像钱一样,还是可以购买东西,所以比特币本身是一种可以用于交换的物品。

这个就有了价值,只是能否交易的问题,虽然国家很多地方禁止,但是不代表普通人是不接受的,而事实上很多人接受,所以有了这个东西自然有了市场,而是自发市场,这种东西虽然没有什么信用支撑,但是正如一个地方的购物一样,也没有什么真正的支撑,但是却自然形成了,所以我认为比特币本身是打不死的,它会自然形成自己的市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3 09:56:48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3 11:18:52
谢谢楼主的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3 15:37:05
好文,有收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4 08:28:02
23 股市和信息不对称

股市本身里面有很多信息,很多人都有很多消息,当然不是所有人都有相同的信息,但是很显然随着制度的规范,越来越多的信息是从公开渠道获得的,这样就降低了信息的获得成本,手段也是多半通过互联网获得的,当然也有实地调查等等。

是不是获得的信息越多对股市判断就越准呢?
回答这个之前先看人是怎么被了解的。要想了解一个人就要和这个多做朋友,多相处,从而了解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动作方式,熟悉之后,有时候甚至在别人说出口或者做出来之前就已经预判到这是什么了,所以这个就是默契,但是这种默契很多时候是不存在的,一个只能成为很少人的密友,而合大多数人是保持距离的,换一句话说,多数情况下你是信息不对称的,所以一个人只能从自己的经验或者信息哪里去判断多数人的做饭。而真正做到完全了解的是几乎不存在的。

股市也是同样问题,对于一个股票,一个最简单的问题是你是否了解它的所有过去和全部信息呢?我想没有人可以拍着胸脯保证,也就是所有人几乎都处于对于某个股票的信息不对称中,这种不对称随着人的增多,信息会越来越不对称,所以一直股票对于所有人几乎都是信息不对称的。

如果要炒股,那么一个人面对的是什么呢?股票本身,而不是信息,股票本身的信息都是公开的,所以如果在没有能够挖掘所有股票背后信息的地方,最实际的做法是什么呢?面对事情本身而已,就这么简单。而不是找一个理论来支持自己的想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5 08:27:12
24 关于汇率问题

受到昨天讨论的启发,我是这么看汇率问题的。

还是从钱本身来谈,外汇占款本身是要变成人民币的,也就说有多少美元国家就要相应给出对应的人民币,而转换汇率是国家制定的,现在国家是3.6万亿美元,如果按照6.1计算是21.96万亿,如果按照8来计算是28.8万亿。

中国汇率本身有8一直降到6左右,如果大量进入的美元是无风险套利的话,实际上这钱在中国唤回之后其实是亏了的,但如果把钱简单的存进银行,银行利率如果高于实际汇率损失,那么这个钱就是赚了。但是这样赚钱少,怎么赚钱多呢?汇率是贬值的,利率是升值的,这样无风险套利会最多。这样会导致大量钱的涌入,国家会干吗?肯定不会因为这样子会大量印发钞票,现在的问题是汇率下降,利率小幅波动,这样很难无风险套利,所以进来的钱面临的问题只有一个撤。

一旦要撤,国家就必须收回人民币,给出美元,这样也会导致一个问题,怎么给人民币?还是发钱吗?这样钱就会多了,如果不想这个风险比较大,一个比较保险的做法是在手里握有足够的人民币,足够兑换外汇占款,钱从哪里来呢?呵呵,银行存款准备金,大家可以算算按照现有资产,20%,银行缴了多少钱,足够支付外汇占款,这也就是国家为什么开始大幅度放开外汇率,在国内设立自贸区的让人民币开始自由兑换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国家并不担心外汇会突然大量撤走,这个其实也不太可能发生,但是做这个前提是国家内部必须保持稳定。

这其实是一种走钢丝的做法,因为一旦国际大量撤资,而国内发生大量挤兑,那么银行的那点准备金是无论如何都不够用的。所以要想解决外汇问题,就要保证国内稳定,即利率稳定,如果利率波动,就不能让汇率大幅波动。所以无论利率放开,还是汇率放开,一种最不可能出现的就是两者同时浮动,而是肯定是一先一后。

中国是否需要很多外汇?两个主要原因,一个是国内经济发展是否需要,一个是有多少无风险套利的空间,这里面一个是国家本身需要,一个是投机资本的入侵,无论如何国家都希望自己经济发展,所以有适当的外汇占款是必要的,但是国家不会欢迎投机资本的大量涌入,无论其进入和退出,都非常有可能导致国家在这个过程中两次大量发钞因对,而这些钱直接导致了国家货币超发,所以国家在保证经济需要的同时,就是要控制投机资本的介入,在国家有能力自己发钱搞建设的情况下,国家根本不希望更多投机资本介入。而应对已有的投机资本,一个比较聪明的做法就是手里握有足够的钱应对。

​目前国家的主要问题不是外汇问题,而是国内经济发展问题,所以保证一个稳定的局面比较重要,一个很重要的标志就是国家发的钱是用在解决内部经济问题上而不是解决外汇本身问题。现在的情况是,国家有足够信心放开汇率,维持汇率稳定,即使大量资金撤退也不会有太大影响,而这样才能有足够精力对付国内问题,所以国内问题一个重要的字就是稳,特别是在QE退出的时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5 08:32:48
25 从央行发钱看汇率利率改革
这里讨论的前提是汇率和利率都是从管制状态走向市场化状态,至于为什么不是这里需要讨论的内容。

还是从央行说起,央行发钱有三个来源:
一个是央行本身的亏损,这是把央行作为一个实体看待,但是中国央行真的独立吗?而且从消息上看央行本身是不亏钱的,所以央行没有必要为自身发钱。
第二个是外汇占款,这个涉及到国际资金的流动,国际货币的流通,而这个关联的就是汇率。
第三个是国内经济状况,这个主要考虑国家经济整体发展水平,这个涉及的就是利率。

还有其他的原因?没有了,就这三个。
任何单独看汇率或者利率都无法看清楚央行发钱的总体意图,因此,研究利率汇率改革本身是从总体看央行发钱。

先从国外货币说起,对于中国来说,什么钱是不欢迎进来的?投机资本。投机资本可以在很短时间内流动,而且大量涌入是因为这里有足够的无风险套利空间。怎么是无风险套利?首先汇率变动要对自己有利,也就是说本国汇率是贬值的,进入国内之后,最无风险的是把款存银行,当然这个前提是国家经济要稳定。而利率越高,对于套利就越有利。

从套利角度看,汇率贬值,利率升值是最有利的,反过来,汇率升值,利率贬值是最不利的,如果汇率不动或者利率不动,那么赚的钱是容易看出来结果的。对于投机资本来说,需要寻找的就是汇率贬值,利率升值的地方。

2013年,中国人民币是升值,但是官方的利率是不动的,当然你可以说实际汇率已经上升了,如果从这个现象看,中国其实不是投机资本应该在的地方,所以中国实际上吸引不到投机资本,如果没有投机资本,那么这个时候进来的资本无论任何目的都不是投机短线的,换一句话说,这个时候进入的资本其实放长线钓大鱼的资本,而原本计划投机的资本只有一个出路,撤。

前面的分析也提到了,中国不可能同时放开利率和汇率管制。两者极有可能一前一后,谁先放开呢?肯定是先捡容易的做,就国内来看,外汇占款3.6万亿美元,而ZF手里握有足够的钱应付外汇流动,在没有大量涌入投机资本的情况下,中国最有可能先放开的是汇率管制。因为从发钱角度看,这个外汇占款体量相对国内资金小,其次手里有足够钱应付,第三,现在的汇率和利率效果其实是非常不利于投机资本套利。

尽管国际上资金量很大,投机资本很多,但是中国不是投机资本看好的地方,所以中国可以大幅度推进外汇放开,而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除了投机资本之外,其他资本是否会大量涌入?因为一旦大量涌入,央行将被迫多发钱来应付,可事实上看到的国际大公司的事业资本没有大量涌入,原因大家都清楚,所以根本不存在银行需要大量发钞的条件,因此就从来看,设立自贸区其实就是大力推进汇率放开的重要一步,这个步子应该很快会被普及,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目前不存在外资大量涌入的土壤。

恰恰相反,存在的问题是是否会有大量资金退出?这是谁也不知道的,但是无论怎么变,国家的都能在目前状况下应付,这个就足够了。

再说利率,和国际资本不同,国际资本有多少是无法估计的(这不仅仅是国内占款),但是国内资本是可以看出大概的。中国利率放开虽然是目的,但是显然同外汇占款比,这个资金量是很大,一旦这个出问题,国家的那点存款准备金是怎么都不够的,而外汇占款的不大量增加的要求,本质上就限制利率的调节幅度,也就说,汇率变动之后,中国利率会跟着变动,现在汇率的变动是升值,那么利率只有两个选择,不动或者降低,而中国的3%的官方汇率本身就不高,中国经济主体需要刺激,所以虽然看到实际利率上升,但是根本看不到官方利率上升。实际利率上升,其实已经会吸引国际投机资本的注意,因此国家需要做的事情就是什么呢?不能让实际利率的疯狂上升,因为这样子等于提供无风险套利空间,比如到10%以上,所以今年根本看不到实际利率的疯狂上升,而是稳定在一个幅度之内,如果实际利率上升过快,那么央行唯一的做法只有一个释放流动性,这样一方面满足国内需求,一方面防止投机资本进入。

而国有经济改革是国家必须要做的事情,也就说这个最不稳定的国内因素不消除,汇率的完全放开还只能停留在试点的阶段,换一句,如果准备迎接汇率波动带来的不确定的时候,从发钱角度看,另外一个因素,国内就不能出问题,所以真正留给国企改革的时间并不长,而要想强迫企业改革就是变换条件,逼出来。

国家不可能降低利率,但是汇率又限制了利率增长,看上去是不是很矛盾,但是如果从整体看,这是必须的,因此就目前来看,留给国企改革转型时间并不长,利率和汇率会处于一种看上去非常不合理的状态。

从国家角度看,经济体本身发展是首位的,所以国家应该会集中精力在国内经济改革上,但是从钱的角度看,就是不要外来资本疯狂冲击国内经济改革,否则一切免谈。如果要想限制国际资本冲击,首先就是要保证投机资本在改革关键时候不会大量流入,这直接决定了汇率和利率之间的关系,所以中国最近几年是根本可能给投机资本留下足够的套利空间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5 10:29:57
good idea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6 09:20:22
25 从央行发钱看汇率利率改革
这里讨论的前提是汇率和利率都是从管制状态走向市场化状态,至于为什么不是这里需要讨论的内容。

还是从央行说起,央行发钱有三个来源:
一个是央行本身的亏损,这是把央行作为一个实体看待,但是中国央行真的独立吗?而且从消息上看央行本身是不亏钱的,所以央行没有必要为自身发钱。
第二个是外汇占款,这个涉及到国际资金的流动,国际货币的流通,而这个关联的就是汇率。
第三个是国内经济状况,这个主要考虑国家经济整体发展水平,这个涉及的就是利率。

还有其他的原因?没有了,就这三个。
任何单独看汇率或者利率都无法看清楚央行发钱的总体意图,因此,研究利率汇率改革本身是从总体看央行发钱。

先从国外货币说起,对于中国来说,什么钱是不欢迎进来的?投机资本。投机资本可以在很短时间内流动,而且大量涌入是因为这里有足够的无风险套利空间。怎么是无风险套利?首先汇率变动要对自己有利,也就是说本国汇率是贬值的,进入国内之后,最无风险的是把款存银行,当然这个前提是国家经济要稳定。而利率越高,对于套利就越有利。

从套利角度看,汇率贬值,利率升值是最有利的,反过来,汇率升值,利率贬值是最不利的,如果汇率不动或者利率不动,那么赚的钱是容易看出来结果的。对于投机资本来说,需要寻找的就是汇率贬值,利率升值的地方。

2013年,中国人民币是升值,但是官方的利率是不动的,当然你可以说实际汇率已经上升了,如果从这个现象看,中国其实不是投机资本应该在的地方,所以中国实际上吸引不到投机资本,如果没有投机资本,那么这个时候进来的资本无论任何目的都不是投机短线的,换一句话说,这个时候进入的资本其实放长线钓大鱼的资本,而原本计划投机的资本只有一个出路,撤。

前面的分析也提到了,中国不可能同时放开利率和汇率管制。两者极有可能一前一后,谁先放开呢?肯定是先捡容易的做,就国内来看,外汇占款3.6万亿美元,而ZF手里握有足够的钱应付外汇流动,在没有大量涌入投机资本的情况下,中国最有可能先放开的是汇率管制。因为从发钱角度看,这个外汇占款体量相对国内资金小,其次手里有足够钱应付,第三,现在的汇率和利率效果其实是非常不利于投机资本套利。

尽管国际上资金量很大,投机资本很多,但是中国不是投机资本看好的地方,所以中国可以大幅度推进外汇放开,而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除了投机资本之外,其他资本是否会大量涌入?因为一旦大量涌入,央行将被迫多发钱来应付,可事实上看到的国际大公司的事业资本没有大量涌入,原因大家都清楚,所以根本不存在银行需要大量发钞的条件,因此就从来看,设立自贸区其实就是大力推进汇率放开的重要一步,这个步子应该很快会被普及,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目前不存在外资大量涌入的土壤。

恰恰相反,存在的问题是是否会有大量资金退出?这是谁也不知道的,但是无论怎么变,国家的都能在目前状况下应付,这个就足够了。

再说利率,和国际资本不同,国际资本有多少是无法估计的(这不仅仅是国内占款),但是国内资本是可以看出大概的。中国利率放开虽然是目的,但是显然同外汇占款比,这个资金量是很大,一旦这个出问题,国家的那点存款准备金是怎么都不够的,而外汇占款的不大量增加的要求,本质上就限制利率的调节幅度,也就说,汇率变动之后,中国利率会跟着变动,现在汇率的变动是升值,那么利率只有两个选择,不动或者降低,而中国的3%的官方汇率本身就不高,中国经济主体需要刺激,所以虽然看到实际利率上升,但是根本看不到官方利率上升。实际利率上升,其实已经会吸引国际投机资本的注意,因此国家需要做的事情就是什么呢?不能让实际利率的疯狂上升,因为这样子等于提供无风险套利空间,比如到10%以上,所以今年根本看不到实际利率的疯狂上升,而是稳定在一个幅度之内,如果实际利率上升过快,那么央行唯一的做法只有一个释放流动性,这样一方面满足国内需求,一方面防止投机资本进入。

而国有经济改革是国家必须要做的事情,也就说这个最不稳定的国内因素不消除,汇率的完全放开还只能停留在试点的阶段,换一句,如果准备迎接汇率波动带来的不确定的时候,从发钱角度看,另外一个因素,国内就不能出问题,所以真正留给国企改革的时间并不长,而要想强迫企业改革就是变换条件,逼出来。

国家不可能降低利率,但是汇率又限制了利率增长,看上去是不是很矛盾,但是如果从整体看,这是必须的,因此就目前来看,留给国企改革转型时间并不长,利率和汇率会处于一种看上去非常不合理的状态。

从国家角度看,经济体本身发展是首位的,所以国家应该会集中精力在国内经济改革上,但是从钱的角度看,就是不要外来资本疯狂冲击国内经济改革,否则一切免谈。如果要想限制国际资本冲击,首先就是要保证投机资本在改革关键时候不会大量流入,这直接决定了汇率和利率之间的关系,所以中国最近几年是根本不可能给投机资本留下足够的套利空间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6 11:37:27
wsbsmn 发表于 2013-12-9 09:27
4:关于吉芬商品

这里有人去找吉芬商品,这是对于经济学基本假设的一种直接挑战,如果没有找到,那就说明 ...
一个训练有素的经济学家在讲述经济理论是,通常会强调一点——保持其它条件不变
但在实际情形当中,有时做不到这一点,许多因素相互关联。

吉芬商品能挑战经济学基本假设吗?其他条件变了啊~~~肉类消费减少了有木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6 11:41:38
wsbsmn 发表于 2013-12-9 12:38
6; 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什么情况下对自己最有利,那么就是什么情况。
囚徒困境不是讲述一个警察与罪犯的故事,而是比喻现实中人们的合作与背叛的关系,警察扮演的是上帝的角色,罪犯就是芸芸众生。

不喜欢这种比喻,也可以把这个游戏目标由减少负分改为获得正分。

不过我还是喜欢原始模型的隐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6 12:03:33
包不同 发表于 2014-1-6 11:41
囚徒困境不是讲述一个警察与罪犯的故事,而是比喻现实中人们的合作与背叛的关系,警察扮演的是上帝的角色 ...
我欢迎这种讨论,如果你能完全看下来,我所有写的这些都是在权衡自身利益和他人利益,而表现形式可以是合作也可以是背叛,形式并不重要,因为那是结果,重要的人本身怎么考虑自身利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6 12:23:33
三个大小差不多的天体,如果他们之间只有引力作用,给出初始速度\方向,未来的运动轨迹是不可计算的——这就是三体问题。

三个当中至少有一个天体远小于其他两个——这个大概可以计算,叫受限制的三体问题。

太阳系中的天体运动属于受限制的三体问题,近似可算,不代表所有类型的天体运动都能计算。人类社会属于多体问题,当然更算不清楚了。

牛顿曾经说:“我能计算天体的运行,却无法计算人们的疯狂”,实际上是:牛顿误以为他能计算天体的运行,当然他也算不清人们的疯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6 12:50:56
包不同 发表于 2014-1-6 12:23
三个大小差不多的天体,如果他们之间只有引力作用,给出初始速度\方向,未来的运动轨迹是不可计算的——这就是 ...
还是先从你说的天体三体问题开始把,三体问题是看到了事情的本来还是只是受制于某些条件看到了现象,现在谁也无法说清楚。一种观点是承认现象,放弃继续深入,寻找新的突破口,一种观点是发现原先结构的问题,形成突破口,在我关心的领域内,你属于第一种,我属于倾向于第二种,所以我们本身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很多东西兴趣不同而已,正如纪录是用来被打破一样,原先的很多条件是用来被打破的,只是当我们拿起锤子的时候,你发力的地方和我不同而已。
顺便再说一下,人其实比东西更加难以琢磨,因为很多东西会在瞬间彻底改变或者消失,但是这并不代表在人为中心的活动中,忽略人的要素,而是用计算代替人的行为。这个放在天体力学里面同样适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6 12:50:58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6 13:23:52
wsbsmn 发表于 2014-1-6 12:50
还是先从你说的天体三体问题开始把,三体问题是看到了事情的本来还是只是受制于某些条件看到了现象,现在 ...
你说三体问题是看到了事情的本来还是只是受制于某些条件看到了现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7 08:03:58
26 关于整顿影子银行
我不知道为什么国家要整顿影子银行,但是从我的理解看,国家借助整顿影子银行需要完成几个事情:

1:防止利率被进一步推高,2013年汇率升3%,但是利率到了6%,如果到了10%左右,就会有大量投机资本涌入,所以今年,汇率最可能的办法还是升,但是利率一定要控制,如果汇率不升,利率就存在下降的可能。任何可能推高利率的做法都是整顿的,特别是货币基金等等这些大众化的产品,这会直接导致银行存款利率抬升。

2:同业业务本身对于银行是一种好的业务,因为银行之间本来就是有需要的,但是另外一个问题是这钱是空转的,国家发钱不是让钱空转,而是通过对于实体刺激来提升效率,对于实体没有任何帮助的做法,特别是现在国企改革的时候,国家必须想办法吧钱挤到实体中去,而同业就是那个首当其冲被整顿的东西。

3:银行业本身需要改革,由于银行业本身资金量庞大,要想激活银行效率,就要逼,存款利率放开,意味着国家利率的放开,而这个在目前情况下是不能进行的,一旦放开,利率本身飙升带来是投机资本的介入。所以最近几年国家根本不可能放开利率。而是调控方式。而要想激活银行,一个是逼,提高利率,让银行感到压力,另外就是增加竞争者。

而整顿影子银行只是其中一个缩影而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10 09:46:51
27 2012年发生了什么?
2012年国家的M2发行量增量只有10%左右,这是一个低点,但是同期外汇占款基本上没有增加,也就说国家发的钱几乎都在国内建设上了然后,利率提升,说明就当时水平来说,10%的货币增量已经很多了。

回顾过去几年,外汇占款无论汇率怎么变动都是基本每年增加2万亿美元左右,2013年也是2万亿美元左右,如果汇率继续升值,按照现在6%左右计算即使再来2万亿左右,那么也就是12万亿人民币,如果这些全算作货币增量的话,那么今年国家应该发多少钱?相反的,由于QE的退出,如果有资金退出,那么估计这个12万亿都没有,按照现在的方式计算,2013年M2的发行量为3万亿人民币多一些,那么这个差值是怎么补出来呢?

只有一个办法就是依靠提高人民币流动性获得,但是如果考虑到2012年钱的增量12万亿人民币左右,那么两年加起来15万亿人民币,钱少吗?一点都不,难怪总理说钱不少,钱是不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29 07:43:19
28 货币和票据

在举一个关于资金流的小故事就更能明白资金流在现实生活的重要性和他所流动的效应:
这是炎热小镇慵懒的一天。太阳高挂,街道无人,每个人都债台高筑,靠信用度日。这时,从外地来了一位有钱的旅客,他进了一家旅馆,拿出一张1000元钞票 放在柜台,说想先看看房间,挑一间合适的过夜。 就在此人上楼的时候,店主抓了这张1000元钞,跑到隔壁屠户那里支付了他欠的肉钱。屠夫有了1000元,横过马路付清 了猪农的猪本钱。猪农拿了1000元,出去付了他欠的饲料款,那个卖饲料的老兄,拿到1000元赶忙去付清他召妓的钱(经济不景气,当地的服务业 也不得不提供信用服务呀)。 有了1000元,这名妓女冲到旅馆付了她所欠的房钱。旅馆店主忙把这1000元放到柜台上,以免旅客下楼时起疑。此时那人正下楼来,拿起1000元, 声称没一间满意的,他把钱收进口袋,走了……这一天,没有人生产了什么东西,也没有人得到什么东西,可全镇的债务都清了,大家很开心。

-----------------------------------------------------------------------------------------------------------

我的回答:
最后这个故事其实是一个骗人的故事,能赚钱基本只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发钱,就是印钱的方式一种是增加流动性,一旦流动性没有了,只有从外部借来钱维持流动性,这个过程要么是印钱,要么是借钱,最后这个故事的问题是,虽然这个1000元还清了所有负债,也就是体现钱的流动性之后,之后,所有人之间的借债将重新进入一个死循环,因为没实体钱的流动,因此最重要的问题不是借债了多少,而是有没有可以让消费流动起来的东西在其中流动,离开了这个,一切免谈。

想法进一步延伸:

如果一个实体有活力就要有交易,那么就需要足够的中介媒介来完成交易,这个可以是钱,也可以票据,通常货币都是国家信用的体现,而票据很多是企业信用的体现,只要有足够的媒介可以进行交易流动,那么这个整体就是有活力的。

从国家角度看,国家既可以发票据也可以发钱,如果从激活实体活力角度看,这两者基本没有什么差别,所以朱主政强推承兑,至今很多企业都在用,那么这部分的机体运转不是依靠钱在运转,所以国家事实上可以不用发那么多钱,也就说票据的流行可以替代钱促使实体进行交易。

去年国家发钱和票据的流动基本对半,也就说实际上实体流动很大程度上市依靠票据进行的,而不是钱,如果这些票据大部分来自于国家,那么这个和发钱没有本质不同,而如果这些票据大部分来自于企业,那么国家事实上节省了很多发钱,所以企业交易的进行,一种是需要依靠国家信用进行,另外一种是需要企业本身信用来支持。而企业本身不能发钱,所以就是用票据替代。


美国每年的发行钱的比例并不高,不是实体需要钱少,而是很多不需要国家信用保证,而是用企业票据来保证就足够了,所以美国票据市场比实际美元市场比例大,而中国由于企业信用的缺失,所以基本上都是靠国家信用来保证,因此目前看,国家发钱比例高也是这个原因,没有这么高的发钱比例,企业的运转不灵,而下一步,国家的目标一定是强化企业信用,从而更多企业会去发票据,而国家就可以退出狂发货币的境地,同样能保证实体的正常运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