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制度经济学
2013-12-18 16:14:51
上面提到,剔除了不可行解之后,剩下的符合文定理、正效用约束和预算约束的可行解有三个。杨小凯把这三个可行解叫做决策模式。也就是,人们还要根据参数情况在这三个模式中进行最后的抉择。这三个决策模式,见我从23楼起给的表格中的三组标示为红色的行,分别是第10、第28和第37行。
决策模式.pn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18 16:24:02
有趣的是,对称的模型,决策模式却不对称,也就是说,决策模式不是偶数个。按对称性看,还有个第55行,与第10行对称,但它不是决策模式,而是不可行的角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18 16:37:59
第二步就是分别解出各决策模式的角点解,利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数学上就是求连续函数极值。
先看第10行的决策模式。这个模式称为自给自足模式。
自给自足1.png
自给自足2.png
自给自足3.png
自给自足4.png
自给自足5.png
自给自足6.png
自给自足模式的解,到此完毕。注意:解都是带参数的。在第三步时,就要特别关注这些参数的作用及参数空间的讨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19 20:33:08
对专业化模式的求解。
先是(+,0,+,0,+,0),即只生产X,一部分留自己消费(第一个+),另一部分销售给他人(第二个+),并换取Y(自己不生产而是用X买回Y,第三个+)。这是专业于X的专业化模式,可见24楼表中的第28行。分析见下
专业化模式1.png
专业化模式2.png
专业化模式3.pn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19 20:49:27
第二个专业化模式求解。模式或角点参见25楼的37行,即(0,+,0,+,0,+),意即专业于Y的专业化模式。只生产和卖Y,且只买X。分析见下
专业化模式4.png
两个专业化模式的效用函数极大值及极大值下的模式变量值计算完毕。都是带参数的,下面就要进行第三步,杨小凯称这叫做超边际分析(为了同新古典经济学区别开来),或者称“总收益—费用分析”(还是为了区别于边际分析),我希望大家注意参数的作用,故称之为参数空间分析,即在怎样的参数范围内决策者选择不同的模式,即最优决策决定于参数的空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20 20:13:19
从此贴开始,进入超边际分析,即在三个决策模式之间进行选择。
超边际分析1.png
超边际分析2.png
上面的帖子里,已计算了各决策模式的角点解,放在表3-2中备查,后面帖子的学习中,要经常回到这里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20 20:34:54
根据表3-2,
首先可知,只有专业化于X的效用Ux大于自给自足的效用Ua,人们才会放弃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而选择专业生产X的生产方式。表达此情形的不等式变形后,就成了下面
超边际分析3.png
其中,小凯把式子右边的项,定义为专业化与否的临界点k0。即
超边际分析4.png
之后,交易效率系数k便与k0比较大小,从而决定专业化与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20 20:37:50
放弃自给自足,选择专业于Y,则符合下面的条件即可
超边际分析5.pn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21 11:24:59
上面两个式子,是后面的推论基础。自给自足一定是其效用既高于X的专业化、又高于Y的专业化的最优选择。见下面
超边际分析6.png
(3.14c)告诉我们的是,只要比价Px/Py落入式子中给定的区域,自给自足比那两个专业化模式的效用大、价值高,人们则倾向于自给自足。
(3.14d)则告诉我们的是,上式的区域上下限成立的条件。一般,上限要大于下限。只有满足(3.14d),才能保证(3.14c)中的上限大于下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21 11:54:36
选择专业化方向,需符合所有专业化模式的效用均高于自给自足。见下面
超边际分析7.png
第一个式子是说,比价落入此区域,则专业化模式的价值高于自给自足。
第二个式子是说,保证上一个式子中的区域上限一定大于下限。
(3.14e)的区域,就是两个专业交换比例的可行区域,即我一直指出的“价值域”。下面的帖子,将贴出我对于杨小凯参数空间的拓展分析及价值域的存在性的文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21 12:29:25
结合39楼和40楼的分析,小凯非常正确地总结了最优决策的参数空间,见下面 超边际分析8.png
超边际分析9.png
交易效率相对于临界点的高低转变,决定了自给自足与专业化之间的转变,这是文眼所在。


至于小凯谈到的在专业化的决策已定,进一步涉及的是在不同专业上的选择,其给定的条件,过于苛刻,并且与(3.14e)相冲突。见下面。
超边际分析10.png (3.15a)是由(3.14a)推出的,其中还要设k=k0。这样,k>k0的情形就被“严格“掉”了,从而造成了结论与(3.14e)相冲突。下面的道理一样。
超边际分析11.png (3.15b)是在K=K0的假设下由(3.14b)推出的。整个结论所基于的标准不是k>k0,而是k=k0。
数年前,我写了一片纪念文章,拓展了参数分析,并指出价值域的存在,间接地指出(3.15)、(3.16)式的问题。下面给出链接。

希望能够去除小凯著作中的瑕疵,发扬光大他的思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21 12:56:56
分工下,一些专业工作相对于另一些专业工作,有着较高的外生学习费用和内生门栏费用,所以,不同专业工作者有收入的差异,应当很正常。
所谓学习费用,就是要进入此专业,必须有一个较长时间的适应和掌握工作技巧的过程,需要人力投资。内生门栏费用,指此专业形成后,专业内人士为阻止新人过量进入而设置的进入资格限制。后者,有着正面意义,如维持本专业一定程度的服务质量,对顾客负责;同时也有着限制竞争、维护垄断利润的负面作用。这需要社会权衡,依法调控此类障碍或门栏费用。所以,自由进出一个专业,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不同专业的(真实)收入差距,而不可能根本取消差异。自由进出,不可能完美实现,只可能趋近。或者更一般地说,自由是一个可永远趋近但永远不可能绝对地实现的目标。
并且,自由的人,其目标未必总是达至最佳,往往是满意即可,所以,看门人大多数是处于满意状态,而非追求最佳状态。收入差距,必将存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24 10:45:5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24 14:02:30
heguoxinaaa 发表于 2013-12-24 10:45
何老师,多日不见,别来无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24 14:50:59
真实收入在不同专业上不相等,只要不超出(3.14e)的限定,并不影响人们实行分工,因为,选择了收入低的专业,也还是比自给自足好(3.16)式是一个理想状态。可以做为把握后面分析的起点,但不应理解为就是现实的。


以下图片发错了,但删除不了。内容作废,不要看了。
附件列表
超边际分析14.png

原图尺寸 150.2 KB

超边际分析14.png

超边际分析13.png

原图尺寸 7.04 KB

超边际分析13.png

超边际分析14.png

原图尺寸 31.69 KB

超边际分析14.png

超边际分析13.png

原图尺寸 8.49 KB

超边际分析13.png

超边际分析14.png

原图尺寸 150.2 KB

超边际分析14.png

超边际分析13.png

原图尺寸 7.04 KB

超边际分析13.pn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24 21:03:28
罗鹏 发表于 2013-12-24 14:02
何老师,多日不见,别来无恙?
是的,好长时间不见了。祝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29 20:05:45
heguoxinaaa 发表于 2013-12-24 21:03
是的,好长时间不见了。祝好。
同祝安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29 20:33:12
小凯进一步指出,随交易效率系数K从小于临界点K0转变到大于K0,需求和供给函数的非连续转变。见下面 超边际分析12.png
超边际分析13.png
超边际分析14.png
上面的式(3.18),说明在专业化模式下,一个专业工作者对另一个专业工作者产品的需求,与对方产品价格同自己产品价格的相对价格比,呈反比关系。(3.18)式中,相对价格(Px/Py)之前,似应有系数(1/2)。当然,这不影响结论。


本贴重点:K<K0时,也即个人选择自给自足为最佳模式时,个人的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均为零;K>K0时,也即个人选择某种专业化模式为最佳模式时,个人的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则不为零,而是一个随相对价格变化而变化的正值函数。K,交易效率系数,从小到大的转变,从小于临界点到大于临界点的转变,使个人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从零,跃迁至不为零的函数,需求和供给同时产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30 01:29:32
谢谢分享,免费光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4 00:54:38
上一贴,由于效用函数的关系,未能表现个人供给同相对价格的关系;这一贴,小凯用新的效用函数,推出个人供给律。
供给律1.png
供给律2.png
供给律3.png
供给律4.png
供给律5.png
个人供给函数为增函数,证明在(3.24),个人需求函数为减函数,证明在(3.25)。
另外,小凯对于替代弹性参数的叙述需要拓展。我在纪念文章系列3有相关内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4 00:57:17
此贴是对下一章的一个预告。
供给律6.pn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6 21:06:54
上一章建立在2x2模型上,这一章要建立的是Mx2模型,即M个人、两种产品。


先上小凯第四章的引言
市场协调1.png
市场协调2.png
市场协调3.pn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6 21:21:51
分工网络效应,这是文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20 00:06:16
赞一个  再赞一个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2-17 13:44:35
上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3-10 17:37:03
好久没更新了,先顶上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14 14:56:40
接着介绍杨小凯

杨小凯1.JP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14 14:58:01
小凯所说的“我们已解出了这个模型中的三个 个人决策模式中的角点解”,参见36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14 15:35:35
决策模式和组织结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决策模式是从个人(个体角度看的),因而是不完整的。比如,某人专业于X,但如果没有其他人专业于Y,那么这个决策模式便无意义。
组织结构是从社会整体上观察的、有意义的决策模式组合。比如A决定专业于X的同时另一人B决定专业于Y的组合,才是是整体有意义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7-14 15:39:23
小凯没有画出MX2,即M个人、两种产品的结构图。这里我补上。M个人太多,作图有困难。我选择4X2来作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