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招收博士生:
http://ifd.nankai.edu.cn/contents/138/2471.html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博士招生2013.12.1-2013.12.22南开大学曾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组成西南联合大学,被誉为“学府北辰”。我校不仅培养了周恩来、陈省身、曹禺等杰出人才,也培养了包括郭树清、项俊波、金岩石等大批金融人才。天津目前被定位为中国经济的第三极和北方经济中心,南开大学也在建设新校区。
南开大学的金融学科是首批国家级重点学科,历史悠久;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是南开大学的直属学院,以研究金融学术前沿和资本运营实践问题为己任,以培养高端金融人才和推动资本市场发展为目标。Edmund Phelps、梁锦松、邱晓华、许嘉栋等专家学者已经在我院开授课程或举办讲座。美国前总统经济委员会主席Laura Tyson、意大利联合圣保罗银行(Intesa Sanpaolo)董事长Andrea Beltratti、美国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陈志武以及厦门大学副校长杨斌等均为我院兼职教授。我院现有博士生中已有央企领导人等在职博士和在《经济研究》刊发论文的全日制学生。我院博士招生简章附后,欢迎有志之士报考。
金融发展研究院博士招生简章
一、报考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
3.2014年应届毕业硕士生和已获硕士学位人员。应届毕业硕士生是指毕业时(2014年7月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的应届生。不招收提前毕业的在学硕士生。
4.获得国外硕士学位的考生在复试资格审查时必须提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提供的学位认证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否则取消复试及录取资格。
5.只允许个别科研能力强、导师推荐的同等学力者报考。(同等学力报考者,必须在规定的报名时间前一个月向我校研招办提交所有要求的材料原件。由所报考的导师写推荐信,经我校审查同意后,方可履行报名手续,未经我校审查通过者报考资格无效。)
6.非在职攻读博士生录取后必须将档案和工资关系转入我校。
二、报考流程及注意事项(具体网上报考流程请留意我校研究生院信息):
1.博士报名采用网上报名方式,报考费200元。考生需要通过网上支付形式缴纳报名费,报名费支付后一律不退还,网报时间内未缴纳报名费视为报名信息无效。
网上报名网址:http://graduate.nankai.edu.cn/bswb/Student/Notices.aspx。
网上报名时间:2013年12月1日9:00-12月22日24:00。
2.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可在网报时间内登录我校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报名系统进行网上报名,网上报名以获得系统分配的报名号为报名成功的标志。网上报名成功后须要上传本人近三个月免冠证件照(具体格式见南开大学博士网上报名系统)、下载《南开大学2014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考登记表》(表上须粘贴近期个人2寸照片)、《南开大学2014年博士报名信息卡》、《2014年报考南开大学博士研究生专家推荐信》等有关报名表格并打印。
3. 报名成功后请考生牢记博士报名系统登录账号和密码,并在2014年3月10日至3月23日之间登录报名系统打印准考证(上传照片不成功的考生将无法打印准考证)。
4.考生应按报名表上的要求如实填写有关报名表格的内容。登记表上无须加盖单位公章。
5.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
6.2014年5月底确定拟录取名单。
三、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
1. 初试:三门考试科目,均为笔试,包括外语和两门专业课。初试时间为2013年3月22日——23日,每科考试时间为3个小时。
我院专业课:2931微观经济学(金融发展研究院);3931宏观经济学(金融发展研究院)。试卷内容偏重于金融学相关知识,包括公司理财、资产定价、金融工程、资本市场、货币银行、国际金融等内容。
可以参考书目:《公司财务原理》 (英)布雷利,(美)迈尔斯,(美)艾伦 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投资学》(美)博迪,(美)凯恩,(美)马库斯 机械工业出版社;《货币金融学》 (美)米什金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金融工程》(美)博蒙特机械工业出版社。
2. 复试:2013年4月中旬公布复试分数线、复试名单。具体复试时间、地点届时通知(具体情况请届时关注我院或研究生院网站)。报考资格在复试时审查,资格不符合要求将不能参加复试。
复试时考生须提交材料(A4纸):
①《南开大学2014年博士报名信息卡》(须考生签字);
②《南开大学2014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考登记表》(表上须张贴近期个人2寸照片);
③硕士学位课程学习成绩单复印件,须加盖研究生院或单位人事部门公章;
④硕士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一份,应届毕业生为学生证原件及复印件一份,获得国外硕士学位的考生须提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提供的学位认证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⑤个人成果原件;
⑥外语能力证书原件;
⑦硕士论文摘要;
⑧两封《2014年报考南开大学博士研究生专家推荐信》(须分别由两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副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以上的专家推荐)。
复试全面考察考生的专业素质,金融知识,也包括专业英语。
3. 考试地点
初试——南开大学。
复试——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
四、学制:
我院全日制博士生学制三至六年。
五、奖助体系:
1、学业奖学金:学校设立学业奖学金,用于资助博士研究生学费。以全脱产方式录取的博士研究生,可以申请学业奖学金,经学校审核通过后可获得学业奖学金。
2、学校奖学金:博士研究生一等奖1.5万元/人、二等奖0.75万元/人。
3、国家奖学金:博士研究生3万元/人。
4、以全脱产方式录取的博士研究生,可申请博士研究生助学金,助学金标准为每人每年18000元,分12个月发放。
5、生活困难补助金:按学校有关规定,家庭经济困难的博士研究生可申请生活困难补助金。
6、助研津贴:2014年我院录取的全日制非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学生均可申请助研津贴,学科助研津贴≥4800元。
六、调档及录取:
凡被我院录取的全脱产博士生,我院将在5月底6月初发放调档函调档,全脱产博士生档案及工资关系均须调入我校,否则将取消其录取资格。
七、公派联合培养:
国家留学基金委实施“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经导师推荐,专家委员会审核批准,我校每年将选拔优秀在学博士研究生到世界著名学府学习一至两年。
八、招生专业目录查询:
招生专业目录可在我校研究生院招生主页上查询或见附录一。
九、注册报到:
具体见官方网站
十、考生与报考导师联系可以通过网上公布的E-mail,或与我院直接联系。对以上简章中有不明之处也可与我院联系或向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咨询。
十一、其他说明:
联系电话:022-23502121,E-mail:cn-ljp@163.com。
可登陆南开大学研究生院招生主页:
http://graduate.nankai.edu.cn/admissions/index.asp,
或我院招生主页:
http://ifd.nankai.edu.cn/,
并随时留意网站上公布的最新招生信息。
我院联系方式: 022-23503316 fdi@nankai.edu.cn
附录一: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招生专业目录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 指导教师 | 考试科目 |
020204金融学 | 田利辉 | |
01公司金融 | | ① 1001英语②2931微观经济学(金融)③3931宏观经济学(金融) |
02投资学 | | ① 1001英语②2931微观经济学(金融)③3931宏观经济学(金融) |
03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 | | ①1001英语②2931微观经济学(金融)③3931宏观经济学 (金融) |
04金融工程 | | ① 1001英语②2931微观经济学(金融)③3931宏观经济学(金融) |
05宏观经济管理与财政学 | 杨斌 | ①1001英语②2931微观经济学(金融)③3931宏观经济学(金融) |
06税收理论与实务 | | ① 1001英语②2931微观经济学(金融)③3931宏观经济学(金融) |
招生导师简介:
田利辉,教育部“利率市场化和金融风险”重大课题首席专家、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博导)、金融发展研究院负责人。他是全球名列前茅的伦敦商学院金融学博士、密歇根大学经济学博士后。他曾于1997年获得中国律师执业资格,具有证监会认定的独立董事资格。他曾任美国国际金融管理协会学术组织委员会成员、香港政府大学资助委员会项目专家顾问、中国《财经》杂志客座研究员,曾为英国科学院访问研究员、EACP Europe客座教授、密歇根大学访问教授,曾主持韩国Herald Business (韩主要经济日报之一)“田氏谈中国”专栏。他曾获“北京大学最受MBA学生喜爱的老师”称号、“南开大学十大良师益友奖”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连年入选美国《世界名人录》(Marquis Who's Who around the World)。田利辉博士关于中国公司治理、企业绩效、国有产权、资本结构、发行上市等若干篇英文论文引用较广,曾荣获“全球金融学会最佳论文奖”、“亚洲金融学会最佳论文奖”、“中国金融年会优秀论文奖”和“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一等奖”等荣誉。田教授的国有股权论文目前名列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五年引用率“全球第一名”。田利辉博士曾受邀或受聘到英、美、德、法、日、韩等二十余国举行讲座报告,并在世界知识论坛、亚洲金融论坛等国际会议上演讲发言或主持组织。他和业界联系广泛,曾为Morgan Stanley、信达资产等公司提供咨询服务。他发起并组织了“中国金融发展学术论坛”。
杨斌,厦门大学博士(1989)学位,1993年起任厦门大学教授,1996年起任博士生导师。现为厦门大学副校长(正厅级),厦门大学闽江学者特聘教授和南开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为我国专门从事财政税务和宏观经济问题研究的知名经济学者,全国重点学科(财政学)学术带头人之一。还兼任福建省政府顾问等职。他长期从事宏观经济问题、财政税收理论、财税法的研究与制度设计,担任国务院法制办、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省政府的重大立法和政策事项咨询专家,参与全国和地方财政重大改革和政策制订的决策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