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经管百科 爱问频道
1612 4
2013-12-15
各位大拿,长期困扰我的问题是:
     我在看高老师或是曼昆的微观经济学的教材中,都发现垄断厂商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要增加产量直到MR=MC,曼昆用生产水的企业做为例子,描述到,如果企业把水的生产从3加仑增加到4加仑,为了卖出第4加仑水,垄断企业必须降低其向所有消费者收取的价格,必须降低对所销售的每一单位产品收取的价格。这是为什么呢?现实生产中,难道不是垄断企业先生产了3加仑水,按照8美元卖出去;接着生产第4加仑水,然后按照7美元卖出去,为什么还要把之前卖出去的3加仑水也降到7美元呢?难道要把产品召回吗?所以我觉得4加仑的水的总收益应该是3X8+7=31美元,而不是4X7=28美元。
  垄断厂商 难道只能是先根据需求价格表进行预设判断,确定产量值,然后再进行一次性生产,而不是一拨拨投放市场吗?
希望大家帮我解答,万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3-12-15 16:22:01
买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难道是卖一单位造一单位?那样就不存在库存与滞销了。生产销售需要时间,而市场瞬息万变。按照你的想法,实际上是沿需求曲线“以销定产”了吧?这样把消费者剩余全部转化为生产者剩余了。交易就不是互惠双赢的了。这是厂商希望达到的,但由于信息、成本、不确定性、管制等因素,实际中是达不到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15 16:27:06
求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15 18:17:09
溱洧子 发表于 2013-12-15 16:22
买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难道是卖一单位造一单位?那样就不存在库存与滞销了。生产销售需要时间,而市场瞬息 ...
老师您的意思是:在现实生产中,的确是垄断厂家在开工生产之前,先根据需求价格曲线确定最大产量,再开工一次性产出这个量,之后也是一次性投入市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12-17 21:06:38
guangchuan111 发表于 2013-12-15 18:17
老师您的意思是:在现实生产中,的确是垄断厂家在开工生产之前,先根据需求价格曲线确定最大产量,再开工 ...
老师谈不上,个人理解而已。你可以学学运营管理等一些管理学知识。我觉得,公司治理层面,实际需求曲线很难确定,企业不可能简单地就根据所谓的需求曲线确定产量,那都是理论分析的理想状态。实际所受的影响因素有好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