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利率飙升,公开市场继续“零操作”
央行SLO出手驰援资金面,稳定市场预期
资金紧张或为时点性因素,仍需继续观察
美联储QE紧缩考验政策调控
央行货币政策仍将维持稳中偏紧
(新增央行SLO操作及更多评论)
作者 吴芳
路透上海12月19日 - 面对资金利率飙升,中国央行本周继续在公开市场维持零操作无疑令市场大失所望,但其后一纸SLO(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公告又略微安抚了市场濒临绷断的神经。这亦表明,尽管稳中偏紧政策基调不改,但央行不会袖手旁观资金利率大幅波动,以稳定市场预期。
业内人士指出,当前流动性收紧或仅为时点性因素,且年底财政存款集中投放亦将助益资金面;鉴于央行此前SLO操作结果一般滞后一个月才对外披露,此次仅宣示SLO但未公布具体细节,安抚意图较为明显,预计央行仍会灵活操作,以精准调控流动性。
而对于美联储逐步退出QE(量化宽松),他们认为,虽然当前国际宏观经济变数较多,且FED已迈出收缩流动性的第一步,但从数量上看手段相对温和,因此对新兴经济体的传导效应较小,短期之内中国货币政策发生根本性转变的概率不大。
“央行还是出手安抚市场情绪了,资金紧张的时候投放点资金,主要还是为了稳定预期吧,”上海一银行交易员表示,虽然没有透露具体的操作金额和期限,但是至少市场情绪不至于太过于恐慌。
央行今日稍晚在其官方微博称,近期,已据市场流动性状况通过SLO向市场适度注入流动性。如必要,将据财政支出进度情况,继续向符合条件金融机构通过SLO提供流动性支持。未来,将视流动性余缺情况灵活运用SLO调节市场流动性。(报导全文)
华中一银行交易员称,“SLO期限更短,七天以内的期限,更灵活,显示央行并不希望资金面过于宽松但也不希望过于紧张,所以采用SLO更加精准地调控流动性,其实主要还是怕现在投放流动性万一将来财政投放得超预期,到时资金面太宽松。”
央行在年初创设SLO后,在10月进行了首次操作,总金额为590亿元,期限两天,利率4.5%。SLO原则上在公开市场常规操作的间歇期使用,期限以七天期以内短期回购为主,遇节假日可适当延长,操作结果滞后一个月对外披露。可参与机构包括12家中国大中型银行。
“未来SLO就是看财政投放的节奏啊,要没放就再给点,要放了就停了,蛮灵活的,”华北一银行交易员称,不过也就是给市场注入稳定剂而已,货币政策稳中偏紧基调应该不会变。
本周以来,月中补缴存款准备金压力、财税上缴以及央行常备借贷便利(SLF)余额本月或仍呈缩减态势等多因素叠加下,资金面紧张情势不断加剧。而央行公开市场未以逆回购驰援,令机构大为失望,推动今日隔夜和七天质押式回购利率盘中双双再刷新下半年高点。CN/CN
业内人士周四稍早透露,央行公开市场今日将不进行任何操作,连续第二周单周“零操作”。据此计算,本周将既无投放亦无回笼。
欲浏览中国央行公开市场单周资金流向变化图表,请点选:
http://link.reuters.com/rar55v
**外围流动性变数考验政策调控**
尽管美联储缩减QE规模会对中国国内流动性造成干扰,并对央行货币政策调控带来新挑战,但因短期内其传导效应有限,加之央行政策工具选择多样化,预计央行短期仍将灵活操作,在防范金融风险的同时保持经济平稳增长。
美联储周三表示,将把每月购债规模缩减100亿美元,至750亿美元。抵押支持证券和美国公债每月购买规模将于1月开始各自削减50亿美元。但FED亦表明会在较长时间维持"近零利率"。
“国内外还是有些隔离的,短期没那么强的传导,中长期影响较大。”上述北京券商分析师认为。
东莞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陈龙指出,美国虽缩减QE规模,短期来看还不会全面退出,这其实给了中国央行一定的操作空间,即在QE全面退出前,全球流动性不会收缩,只是扩张的速度放缓。
“这次联储退出冲击不大,或者效应只是在慢慢显现,明年上半年货币政策放松很难,中长期要看宏观环境变化了,资金流动方向并未逆转,步子亦未放缓,”国信证券宏观分析师钟正生亦认为。
事实上,出于国内调结构和金融改革要求,偏紧的货币政策将在未来一段时内持续。陈龙认为,在对地方融资平台和房地产资金需求没有有效管控之前,央行不大可能会降低资金利率、增加货币供给,“如果盲目地放松货币政策,只会继续吹大泡沫,反而会积累更大的债务风险。”
他表示,从近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内容来看,高层似乎已经有了化解风险与转型升级先后顺序的考量。因此,央行短期内应该会继续贯彻前期偏紧的货币政策,控制债务杠杆和金融风险,但更深层次的改革思维和操作可能已经在酝酿当中。
“不排除年底利率波动时逆回购的可能性,但其频率和规模可能都会减少,反而非公开操作可能加大 。”他认为。
**财政存款投放考量**
宏源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邓海清认为,此次资金利率上行幅度过快,明显超市场预期,直接原因可能是SLF到期未续作,或者年末银行考核压力及资产表内外腾挪出现问题。
不过央行不为所动,财政存款投放或是其考量因素之一。华北一银行交易员指出,财政存款的年底投放暂时还没有感觉到对流动性有很大改善,按照数据推测,财政资金现在还有近2.5万亿的积余。因此不排除央行认为财政资金投放后,市场流动性应该不会紧张。
央行此前数据显示,今年财政存款投放规模远低于往年,11月仅为435亿。而1-11月财政存款累计增加2.05万亿元,去年全年累计则为减少1,974亿元。要达到去年的水平,最后一个月的财政投放规模要超2万亿元。
此外,外汇占款的被动投放,亦是央行公开市场保持静默的一大原因。
“外汇占款继续天量热钱流入较大,央行有对冲的需要。且美联储的退出QE路线给予央行或者中国的高层可能只有一年的时间,央行必须在这相对明朗的时间内加速降杠杆、调结构和金融改革,才能避免于全球流动性收缩相冲而导致金融危机,”陈龙指出。
央行周二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全部金融机构新增外汇占款3,979亿元人民币,较上月的4,416亿元有所回落,但仍处于相对高位。(报导全文)
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年初以逆回购发端,随后停逆转正,并在5月重启央票发行。经历6月“钱荒”后,7月末央行又重启逆回购,期间并伴随数次三年央票的到期续发。而自10月起,逆回购操作方面,七天和14天的一周双次、仅保留七天的一周单次,以及零操作均有出现。
本周央行资金投放及回笼各项明细(单位:亿元人民币)
回笼 投放
==== ==== ==== ==== ==== ==== ====
正回购 (周二) --
(周四) --
逆回购 (周二) --
(周四) --
央票到期 --
央票到期续做 --
正回购到期 --
逆回购到期 --
==== ==== ==== ==== ==== ==== ====
净回笼 --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