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创新的现实思考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强调,要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这些政策和目标的提出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天心区作为省会长沙的核心城区和长株潭城市群的重要节点,必须紧密结合区情,走好创新之路。
创新的基础:保持较快发展
1.尽量扩张优势产业。
优势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天心区作为全市乃至全省的商业大区,有着十分发达的现代商贸业,特别是五一商圈,黄兴南路步行商业街、坡子街民俗名食街、平和堂、王府井等名街名店集聚,产业优势十分明显。在今后的发展创新中,仍然要继续保持这种优势,保持和巩固我区在全省商业领先的地位。
2.适量增加建设投入
建设投入是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虽然国家对建设投资实行了调控,但是根据天心区的发展实际,特别是天心生态新城的建设,还需不断地增加建设投入,在“十一五”期间,要保持投资有效增长的态势。
3.大量发展产业项目
产业项目是区域经济发展的载体。这几年,天心区的招商引资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拥有近百个在建和签约项目。必须着力于推进和落实签约的项目早动工,动工的项目早投产,投产的项目早见效。
创新的关键:激活发展要素
1.激活技术要素,实现由粗放生产向科学生产转变
技术创新是经济发展创新的关键。天心区有驻区高校24所,科研院所9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去年拥有科研成果1100多项,科研专利100多个。要着力营造就地转化和有机结合的平台,抓紧建好湖南天心科技创新中心,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主导、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模式。
2.激活资金要素,实现由投资拉动向消费拉动转变
要保持区域经济持续发展,应着力调整投资与消费的比例,使资金更多地投向消费领域。
3.激活土地要素,实现由基本附加开发向高端附加开发转变
土地是宝贵和有限的资源。天心区目前可供开发的土地不足,要激活土地要素,实行集约用地,实现由基本附加开发向高端附加开发转变。
4.激活人才要素,实现由使用人才向培养引进使用人才相结合转变。
人才特别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有用人才是经济创新发展最根本、最关键的因素。激活人才要素,一靠培养,二靠引进,再才是使用,要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作用发挥突出。
创新的动力:注重改革深化
1.更多地运用市场机制。
坚持以市场为主导,定期将产业投资方向、行业发展前景、区域发展规划等投资信息,通过各种渠道向社会发布,使投资者避免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实现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区域内的优化整合,防止以行政手段搞“拉郎配”。
2.更好地完善政府服务。
按照“强化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方式,创新服务手段”的要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规范完善政府工作规则,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效益,提高服务效率。
3.更优地改善发展环境
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政府职能不能错位,也不能越位,更不能缺位。进一步加快审批制度改革,着力构建良好的体制环境;切实加大执法力度,着力构建良好的法治环境;建立健全市场体系,着力构建良好的投资环境。
创新的重点:解决瓶颈制约
1.认真解决好拆迁安置问题
目前,由于天心生态新城的建设和老城区的改造,我区的拆迁量非常大,困难也比以往要多。做好拆迁安置最关键的是要坚持依法依规,以人为本,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和投资者的利益。
2.努力解决好发展空间的问题
一方面要努力放大长株潭一体化“主要节点”的建设平台,争取“南进”战略的早日实施,把天心区扩大到100平方公里以上;另一方面要积极做好解放垸用地的调规工作,增加发展用地。
3.正确处理好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必须按照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的要求,把握生态保护和集约发展这两条原则,所引进的项目必须与省府核心区相适应,必须与天心生态新城建设相配套,努力促进项目建设与产业发展的有机融合,与城市建设的良性互动,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者系长沙市天心区政府区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