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1804 0
2008-01-03

读了《“美国”一词成好莱坞卖点》一文,我对作者的敏锐深表赞赏。“美国”已经成了好莱坞的一道风景,一系列“美国”电影的出现,确实能够助力好莱坞电影在中国的推销。

但作者提到“中国”与电影名称无缘却可以扯些别的话说。首先,直接的“中国”字眼的确少见,但“中国”在中国的影视剧中现在却也非常流行。

首创者应该是电视剧《中国式离婚》,这部电视剧曾火爆中国荧屏,紧接着是“中国式”蔓延,姐妹篇《中国式结婚》亮相。自此之后“中国式”开始向其他方面扩张,电影《夜宴》被称为“中国式哈姆雷特”,《唐山大地震》被称为“中国式灾难片”,还有“中国式美丽”、“中国式管理”……

其次我们可以比较一下“美国”与“中国式”的区别。《“美国”一词成好莱坞卖点》的作者说得好,“美国”已经成了与“爱情”、“鲜血”、“天堂”、“谋杀”、“ 归来”并列的永恒主题,但“中国式”却还只是“离婚”、“结婚”的限定词语。

当然这不是“中国离婚”说起来语法不通这样简单的原因造成的。一字之差,体现的却是文化心态的不同。好莱坞的强势对民族产品造成的冲击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担忧,但民族产品在努力抢占文化市场的同时,已经形成的附属地位以及由此产生的附属心态仍令我们扼腕。

“中国式”是个实实在在的国别限定,它对抗着强大的“美国”好莱坞,殊不知“美国”已经超越了国别,演化成了控制全球市场的文化标志。所以,只有“中国式”变为“中国”,“美国”才能回到“美国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