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584 2
2008-01-04
作者:张国庆

  油价破百似乎是一个新起点。人类将面临何去何从的选择:是沿着加剧资源竞争的道路走下去,从而导致更多的暴力冲突和灾难,还是选择以合作的方式管理全球的资源?

  仅仅是在几年前,人们还在议论油价能否涨到每桶30多美元的可能性,而今,这种谈话已迅速成为历史。随着国际油价突破每桶100美元大关,一个更加微妙的大国关系和地缘政治新时代正被改变。

  美俄关系的演变就是很好的例子。曾几何时,身负巨额外债,可谓内忧外患的俄罗斯,也不得不对美国人笑脸相迎。精通“柔道政治”的普京总统很清楚韬光养晦与复兴俄罗斯的关系。在缺乏底气的时候,他宁愿以退为进。

  普京也许应该“感谢”布什政府,正因为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伊朗核问题等一系列与石油天然气产地息息相关的问题的涌现,使得这些地区的地缘政治形势急剧恶化,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油价的节节上扬。就连美国媒体都不得不承认,正是因为普京坚定不移地大打能源牌,而俄罗斯也因为油价上涨获益颇丰,使得经济底气越来越足,政治调门也随之强硬起来。而事实上,在美俄结构性矛盾之中,能源问题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从某种意义上说,油价的上扬也反映出过去几年国际形势的演进。战争疑云,地缘政治危机,加之能源供应紧缺,使得各国都将能源安全作为国家安全和“发展安全”的重要保障,许多国家都在精心布局着自己的能源外交体系,其间有交锋,有合作,也有默契。

  而对美国来说,它所面对的三大挑战是“空洞危机”、“反美国家”和“能源战争”。就油价过百而言,直接的“导火线”是尼日利亚和阿尔及利亚等地发生的暴力事件,而这也恰恰验证了一些美国学者所担心的“空洞现象”。也就是说,那些落后的、或者局势不稳定的地区,会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到美国的国际政治经济布局,而一旦恐怖主义渗透其中,情况就更不乐观了。

  与此相关的,就是让布什政府头疼的“反美国家”的问题。近年来,美国与委内瑞拉、伊朗等产油大国关系紧张,而布什政府在伊拉克战争等问题上的表现也引发了许多国家和民众的反感,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油价,也影响到美国的全球能源战略。

  不仅如此,伊拉克战争还被视为一场能源战争,就连格林斯潘都直截了当地指称布什打伊拉克醉翁之意在于油。尽管布什政府拒绝承认伊战的能源意义,但这件“皇帝的新装”已经在事实上产生了负面影响,一方面激发了伊拉克反美势力的斗志,另一方面也提醒各国要更投入地进行能源外交和能源博弈,从而使得国际关系更趋微妙,也在客观上抬升了油价。

  油价攀升正在产生马太效应。那些因高油价而得益的国家和利益集团,在国际和国内事务中的发言权大大增加,而过度依赖油气进口的国家,则需要拿出更多的精力参与到能源斗争中去。

  这也部分地验证了迈克尔·克莱尔关于“资源战争”的论断:在21世纪的头几十年中,战争将不是围绕意识形态、而是围绕资源进行,各国将为争夺对日渐减少的重要资源的控制权而战斗,而能源也将成为各国在制定对外政策和处理外交关系时所必须认真考虑的因素。

  油价破百似乎也仅仅是一个新起点。而最终,人类将面临何去何从的选择:是沿着加剧资源竞争的道路走下去,从而导致更多的暴力冲突和地缘政治灾难,还是选择以合作的方式管理全球的资源?

  □张国庆(北京 学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1-4 08:10:00

国际油价首次破百冲击世界政经版图

1月2日,国际原油价格首次突破100美元大关,达到历史新高。油价达到三位数,这是极具象征意义的一个关键点。无论油价飙升原因的是巴基斯坦和中东局势的紧张、产油国尼日利亚近来的动荡局面,还是美元持续性贬值,但三位数的油价已经让整个地球为之“疯狂”。有关专家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高油价不但关系到世界格局的变迁,更使得能源安全成为国家政策的重中之重。

  油价破百直接牵动百姓生活

  油价的上涨,直接导致油品消费群体的生活成本增加。在中国,从北京到深圳,大量城市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油料紧张。“有车一族”发现,常加的93#油已经升到每升5.34元。油价的上涨使不少意欲购车的人也放弃了购车的念头,记者的一位朋友不无感慨的表示,“油价上涨将养车成为生活中的很大一块负担,暂时还是不考虑吧”。与此同时,不少坐飞机出行的乘客发现,票面上燃油附加费的价格也已再次加码。

  油价的飙涨对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渗透更为全面而广泛。大批运输业不得不以提高运价以弥补亏损,全球大型航运公司马士基的知情人士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坦言,2007年上半年因为油价的飙涨使该公司已经损失了9亿美元,“运价的上涨势必造成各种消费品的涨价,最终柴米油盐的价格都不得不令人乍舌”。

  世界各大城市的状况甚至比中国更糟。据《国际先驱论坛报》报道,油价上涨影响最严重的首先是欧洲各国。在英国城市的加油站中,汽油价格已轻松突破每升1英镑的水平。在北美,加拿大北部城市阿尔伯特甚至因油价波动导致了民众冲突。《华尔街日报》则报道,美国航空业者正加速调高票价,因为他们已不堪高油价压力。

  原油进口国受“灾” 油气大国成赢家 能源改变世界格局

  油价的飙涨造成了两极分化,《国际先驱论坛报》的分析认为,“大到整个国家,小到每个人,石油开始在全球制造新的赢家和输家”。

  在亚洲,中国和印度这两个新兴经济体被认为受损最大。印度七成的日常消费油料都需要进口,并且没有太多战略储备油。印度的石油部门表示,目前的高油价迫使印度不得不暂停进口。不过,原油价格上涨对于欧洲的俄罗斯、南美的委内瑞拉以及非洲的尼日利亚和安哥拉等原油生产大国来说,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俄罗斯从原油出口中获得了成倍的利益,让油气生产商很兴奋。俄罗斯早前就宣布从“石油美元”中拿出120亿美元,在黑海沿岸城市索契兴建豪华酒店,迎接2014年的冬奥会。

  三位数的油价已经改写了世界的政治经济版图,对一些旧的权利概念构成了挑战,油价达到三位数,这将是极具象征意义的一个关键点。《国际先驱论坛报》这样说道:“对于那些石油富足的国家来说,他们正享有前所未有的利益和机遇,而对于那些缺少石油依赖进口的国家尤其是大国来说,他们必须为了石油而彼此展开争夺,从而导致更激烈的国与国之间的石油博弈。”在这样的背景下,石油问题不再是一个国家的问题,它成了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如何驾驭这种新的秩序正迅速成为全球政治的中心问题。

  重视能源安全成各国决策重码

  伴随高油价而来的,还有对“能源危机”的恐慌。《纽约时报》称:“为确保石油供应而展开的争夺变得非常激烈。”

  前不久,美国未来能源(safe)和跨党派政策中心联合导演了一场名为“石油风暴”的决策演习,而演习中预设的背景是“油价150/桶”。事实上,美国近年来一直保持着这种与能源安全有关的决策演习,保障能源也已经成为美国政策的优先点之一。为了消除对海外能源过于依赖的“心病”,美国开始加强对本国石油的开采。去年,美国国会已经批准扩大在墨西哥湾的石油开采面积。除此之外,布什政府在过去4年已为开发其它清洁能源投入了20亿美元。

  “即使像沙特这样的石油大国也只会开放其下游产业链,但对其有关石油开采等上游产业则把关很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能源问题专家刘明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能源安全关乎国家利益。”

  “近年来,中国政府已经越来越重视能源安全的重要性。”专家介绍说,在2007年年底,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关能源的政策性文件。2007年12月26日,我国首次以国家名义发布能源文件《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11月7日,在国家发改委发表《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也明确限制外资进入国内一些不可再生资源的开采。“摒弃重污染、高耗能的能源使用模式是大势所趋,能源安全的政策重点之一就是加大开发清洁能源,”专家最后说道,“这是一个‘长远’的考虑。”(环球时报记者 李洁思 张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4 18:16:00
现在重要的应该是怎么办,中国未来的道路应该怎么走?在国现在以高能源消耗,高污染生产以形成的一系列产业链上来看,占据了中国gdp的多大比重,同时又解决了多少剩余劳动力.能源价格上涨的今天,是以激进的政策进行一刀切?还是加以鼓励的向节能环保方面进行转移呢?我看到了很多关于探索新能源方面的优惠政策,那关于环保呢?有此类优惠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