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大选中有两大议题——伊拉克战争和经济。美国历来的战争都造成战后的通胀,而这次伊战却是以全球的通胀为代价。
 “9·11”之后美国经济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衰退迹象,布什政府向全世界的恐怖主义宣战,显示出了政治上的坚定性,短期内赢得了国内的支持。在经济层面上,一方面通过反恐进一步控制中东地区,给美国经济提供充足的能源保障;二是通过战争来刺激国内的经济。 
  伊拉克战争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美元实现,为了解决战争的开支需求,美国就大量发行美元(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达到),而美元发行过多就有贬值压力。事实上,美元贬值已经影响了世界经济,一是基于美元交易的国际原油价格的飞涨,二是影响了出口主导型经济国家的出口,三是最为重要的,全球为美国的这场战争买单——通过全球通胀的发式。
  让我们回顾下美国历次战争的代价:
  朝鲜战争爆发后,1951年美国的通货膨胀率上升了8%。为了支付战争费用,杜鲁门总统把纳税人的比率提高到91%,公司税率高达70%,同时冻结工资和物价的上涨。朝鲜战争的开支占到GDP的14%。
  越南战争期间,约翰逊总统在使越南战争升级的同时,起初设法保护1964年的减税和大社会计划,最终不得不在1968年签署增加税收和削减开支的法案。但是这一措施来得太迟了,最终引发美国长达10多年的通货膨胀。美国在越战中的开支占GDP的9%。 
  与以往所有战争相比,伊拉克战争没有增加税收和没有明显削减国内开支,与此相反还削减富人的税收,增加国债。按照美国国会估算,到2008年年9月美国用于伊战的开支累计将达6070亿美元,是布什政府原先估计的10倍。美国的国债目前已超过8.8万亿美元,平均每个美国公民负债29000多美元。 
  美国一直打着“强势美元”主导世界经济。而伊战造成的美国的巨额赤字和随之而来的次贷危机(其实也是美元过度发行的后果)引爆和蔓延,迫使美国进入快速减息周期,美元开始走弱,目前美元兑6种主要货币指数已跌至1973年以来的低位。美元的贬值,相对应的就是其他货币和商品的升值,全球性通胀将继续上升,新兴经济体资产泡沫爆破的机会就会越来越大。 
  国际油价从2003年的30美元/桶,至今已达120—140美元/桶。高油价对于靠战争而掌控他国油源的美国来说,也许还不太坏,而对于世界经济而言,能源高企使得生产成本和生活成本骤升,油价困局已经导致经济被严重拖累。目前美元和石油已成翘翘板,而唯一可以指望原油走下降通道的,只有美元持续走强。
  欧、亚、非等各国在美元仍为国际结算硬通货的金融秩序里,不得不大量增持石油和黄金储备;而随着经济风险的加大,国际流动性和各国财富基金将会把投资方向移转至最有价值和应对未来社会与经济危机最安全的领域─石油和黄金。这更助长了国际油价和金价大幅飙升。
  美国通过对伊拉克的迅速占领和对中东近2/3的油源控制,改写了原油的供求格局。作为未来拥有世界石油和黄金最高储备的美国可以在高位卖出石油和黄金,回笼美元,继续主宰和结算世界经济,回到“强势美元”时代,又让世界各国为美国重整世界战略格局的所有博弈成本支出买单。 
   个人不成熟观点,欢迎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