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教师之家与经管教育
2846 9
2008-01-04

  如下是本人今晚所感想,仓促写成,其中存在很多错误之处,希望各位仁兄批评指正。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以来,国以教育为本,尽管其中存在许多不足,但整体上说,教育已经走向一个新台阶,现今国家走市场经济,但是教育经费还存在严重不足。今天就关于教师住房制度谈下个人意见。

   首先谈下,为什么要解决教师住房问题,这是一个社会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这关切到教育稳定向前发展,由于教师是低收入阶层,而其工作性质在社会上是极其重要的。有人说可以加薪啊,但是单向加薪是解决不了这住房问题,所以说政府干涉市场在这里是肯定的。这向我们反馈了一个信息,也就是公共产品的供给关系背后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我们要明确,教师行业不能以创收来下定义,至少现在不行,将来会随着国民素质提高而改变这一定义。现在提这一福利问题就是在于解决教师住房难问题,留住教育人才,稳定教育者的心。其形式就是安居乐业。

  下面就是谈这一工程需要多少资金,由谁出,怎么运作等问题,根据我国现在比出的公开人口数字计算,我国有13亿人口,教师与学生的比例关系为1:32,合算约为4000万在岗教师,以教师个人为单位,每单位70平方米计算,现在市场造价3500元/平方米计算,那一个教师单位需要3500X70=245000(元),约为25万一个教师住房单位需要的成本。加上其中征收土地,和其运转的交易成本,包括一些不合理因素和突发性因素保守为原来预算的150%,则是4000X25X(1+150%)=25万亿,这钱落实到中央到地方的专款之后,由国家按照一定比例支出,原则是政府出资七成,教师本人出资三成,但是其过程先由国家全部垫付先,等其教师获得资格入住资格进住后按照其工资收入比例进行相关恰当的比例分期免利息支付。由于一下子不可能供应满足所有需要者,采取一定的约束条件来分期实现住房需要问题,比如说教师的工龄五年以上者可以申请入住,满二十年工龄的教师,其房产权归其个人所有,但其中三成必须足额支付后才能拥有自主权,并且是不损害集体利益为前提。

   谈下资本来源和运作,我们之前说了国家财政支出这一款,但是其中不得挪用,截留,虚报等违法行为,资本运作由多方代表和公众媒体及政府相关法律机构人员组成监督小组,对其进行二十四小时全天监控,若有违法行为,对其犯罪分子严惩不怠,并公报于社会,再除去其在今后的公务员住房资格,后果严重者还追求其刑事责任。

  谈下教师方,其中说了其需另支付相对的三成成本,相信许多教师是可以接受这一比例。若由于不当理由中途弃教者,政府有权回收其住房权。

  房子怎么建呢?一般以地方的教师村为地方单位,秉着就近原则,但不是唯一衡量标准,特殊情况特殊处理。比如说两夫妻都是教师,并且他们达到了申请要求,可以把其每人70平房米二合一,出来一个140平方米的单位宿舍,这可以为其夫妻要求作出适当的建设调整,当然前提就是地区全体教师都有住房单位这可以采取这个。(这里的住房单位包括没有建设的或正在建设的未来一部分)

  谁来建呢?我们很害怕豆腐渣工程,所以其过程必须要公开投标,并且在其责任书上签订相关责任,保证工程质量并形成终生责任制。其中由于年迁,物价会有所变动,预算支出可以合理增加,而这一额外负担全部由政府承担。其中土地征收要妥善处理,应付相关足额补偿,不可强制性征收,切不可演变为不正当征收,要把其工程性质适当地向民众作解释,希望获得民众的理解和支持。

   由于整体工程很巨大,需要一定时间,如此举成功,之后可以借鉴这一住房制度覆盖到全部公务员身上,直接到天下所有公民,这样一来,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才得充分体现。

    写了以上几个方面,希望能日后加以整理,把其关系理顺,再向相关政府作请示,先公开社会,让大家参与讨论,半年时间大家积极讨论,把其过程细化,做到合情合理,达到可行性。谢谢各位参与。

结果出来了,笑话一个

补充:

教师若以1500元月收入计算,则一年收入为1500X12=18000元,250000÷18000=13。888889

也就是说不吃不喝要工作到14年左右才可以有钱买房子,但是物价会随时随地变动,14年之后物价会如何呢?随着物价的涨幅类推,应该房价上涨在14年之后是原来的7倍,那就是14X7=98年,若是夫妻为双职工,也就是14的一半,也要7年,若等下去,要7X3=21年,那21年之后就不用为孩子读书烦恼了,因为居住就够你忙的了。

人还要吃喝住行,其间必然需要更多的时间去积累资金,这就必须在以上年限中继续拉长,这意味着什么呢?大家很明白。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4 22:32:20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1-4 22:23:00
25万亿,心沉下去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5 05:14:00

对以上内容有些不解,现在的高校住房也是商品房了。所谓教师出三成,从何说起?

按70平方的计算也难说。现在很多高校仍然有很多筒子楼。包括一些好的学校。

呜呼,安得广厦千万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5 08:14:00

张五常比较支持商品房,这样可以在市场经济中尽量减免“公地悲剧”发生,但是教育体现了其意义,却没有体现了酬劳价值。叫千万平凡岗位上的教师从哪里拿出那么一大笔钱买房子呢?

分期付款的商品房?教师是供不起的,廉价的都不行,除非,收入跟上了,而4000万教师这一数目,动一下就是多少个亿,如果让教师自行解决,或许会有许多寄宿于学校,而一个学校能成为某老师终生的家吗?若因为工作变化需要而调动了工作,变动的地方会有所妥善安置吗?不一定吧,再说如果教师扎根于学校,生儿育女,不出十年就会出现学校无法接纳更多“教育之家”。再说这种寄宿的方式比较依赖工作性质,很难因为工作上的安排需要去作相关调整,这就好象近亲繁殖一样。现在这问题也非常突出了,说句不好听的话就是,教师只是基本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

当然,中国并非教师特殊,许多行业都存在同样的困惑,而我始终觉得先安顿下教师是稳定社会的基石,再说现在还没有经济崩溃,家长也不希望教育工作者在为自己孩子进行教育同时也在为自己的居所而一筹莫展,所谓身在曹营心在汉。

  一味颂扬奉献精神,而抹杀劳动报酬的行业,能引进多少人才呢?国家穷,从改革开放到现在,谈到教育就喊穷,其他的就以繁荣昌盛来自称,看高楼大夏,真的再过20年能安得广厦千万间吗?

  是不是要让教育搞创收,其实教育创收不一定是依靠剥削学生,若国家对知识产权保护得当,相信这行业能依靠自身优势解决现实许多问题,比如说现在的工艺改造很潮流,这些灵感可以来自学校里某一个爱动脑筋的人。财富也会来自这些从实验室走向车间的人。教育经费太短缺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5 8:26:07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5 08:31:00

不知道以后人们会接纳流动居所不?》不是旅店,也不是租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5 18:42:00

流动居所?集装箱?废弃车?

我所在的城市晚上有不少人睡桥洞,算不算流动居所?

呜呼!原来听说的转变观念不要买房还有这含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