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教师之家与经管教育
2120 3
2008-01-05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教师应是爱的使者。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更要牢固树立“热爱学生、服务学生”的思想,只有增强这种意识,才能爱教育,才能挡得住市场经济的“诱惑”,才能耐得住寂寞,从而面对三尺讲台,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终生从事教育事业,“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那么,到底什么是师德?所谓师德,就是教师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有教无类等等,这都是师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我认为,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爱岗敬业,是教师最基本的道德素养。

  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既然做“父亲”,就要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对学生负责。教师切勿将此言理解为可以用“家长”的身份来干涉学生、指使学生甚至利用学生。教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经常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想学生所想,从心里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平时会主动和老师交流思想,遇到问题,也会主动征求老师意见。老师遇事要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自己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树立较高的威信。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现今的独生子女,生活条件好了,父母的期望高,社会竞争激烈,使一些学生负担很重,形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他们容易形成孤僻、霸道的个性,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就出现了许多的不适应。优越感的失去,生活上的不顺心在心理上造成了阴影。这就要求教师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虽然我们无法像太阳一样,将自己的光辉撒遍世界的每个角落,但我们却可以像母鸡爱护小鸡一样,关爱每一个学生。

  作为一名教师,只有热爱自己的岗位,才会全身心地投入,认真备课,精心组织每一次讲稿,认真对待每一次讲课,把尽可能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完成教书育人的职责要求:传道、授业、解惑。任何事情都是双向的,学生如果看到老师这么努力、这么认真,付出这么多来教他们,我想他们肯定会对这位老师予以肯定,不会在学习过程中对老师的教学持怀疑态度,这样对学生的学习显然是很有利的。

  “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则是师生和谐相处的重要前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尊,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学生是有自己思想和行动自由的独立个体,被平等对待是学生一大愿望,能得到老师的尊重对学生是极大的精神激励。尊重学生的实质是把学生当作和自己一样有尊严、有追求、有独特个性、有自我情感的生命个体,从尊重学生出发,建立新型的现代师生关系,教师要进行必要的角色转换,要从传统的师道尊严中摆脱出来,要从家长的威严中解放出来,要从唯一正确的师长的假想中醒悟过来,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欣赏,懂得赞美,善于交流,成为学生成长的伙伴和朋友,成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鼓励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1-5 18:28:00
不用说得这么高尚,只要老师和学生彼此把对方当成和自己平等的人就足够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8 10:37:00

呵呵,热爱学生是师德核心.

那么,热爱病人是医德核心,热爱人民是ZF核心,热爱纳税人是税务官员的核心,热爱电信客户是电信员工的核心........................

我无语,劝大家不要空喊口号,拿出实际行动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8 17:16:00
又到期末考试时间了,看到有些学生拼命背课堂笔记,有些把复习题当作考试题狂加操练,根据经验,这些学生老实本分,对考试成绩比较在意。同样是根据经验,这样考出好成绩的人,对知识的实质性掌握和其他人一样处于启蒙阶段。因为能够转化为能力的知识首先要具备内在化的特点,而现在可爱的孩子们都在填鸭,这是一种强迫记忆,我真担心有人为此惹上心理紊乱。
    是该责问自己的时候了,是该责问恒久不易的道德冷漠了,是该责问作为一个教师的良知了。
    大学教育以素质为导向,而非以成绩为核心。大学教育是多元化教育,远非初等教育那样的规范教育,但是对于这样一个问题,大家都表现得无心,无奈,无力。
    如果大学生的一个学期的业绩考核对象,只体现在考试成绩上,那么学生由此进行理性预期,只需要在期末最后两周狂背烂记就足以应付了,那么,能力培养在哪里呢?
    我们要培育的,其实是学生的创造力和兴趣,但为了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师生一心,轻描淡写地通过考试一招便把学期给应付了。
    这就是以一个牵强的结果为不合格的过程作牵强的论据。这既没有逻辑性,也没有伦理性。
    学生的创造力和兴趣,这是我下学期的目标,下学期我的任务是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我的计划是:每两周至少一次项目论文作业,并且要做到形式规范和内容规范,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自我进行过程控制和质量控制。
    这是一个不太美丽的设想,存在“双输”的概率会比较高,但是,再畏惧风险的孩子,也得迈出试探性的第一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