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媒体正在迅速扩大在广告行业中的份额,同时吞噬着纸媒和电视的广告市场份额。从广告收入来看,虽然现在电视广告的绝对值还在增长,但其在广告总体市场中的占比已于2005年触顶,互联网十年间在广告市场份额已经增长到25%,其中10%的份额来自于电视广告市场份额的减少。
图表1:中国互联网同时吞噬报纸和电视的广告市场份额

电视受众老龄化,互联网受众年轻化。从受众的人口结构上,电视受众呈现明显的老龄化趋势。2011年的收视率调查显示,45岁以上的中老年观众占总收视人群的50%。反观互联网受众人群,73%都是19-40岁的青年人。年轻人是广告主最为关心的核心目标人群,不难想象,广告费用自然会越来越向在线媒体倾斜,并且随着年轻人的老化,他们的媒体使用习惯也会自然延伸到更高年龄段。
图表2:电视观众“老龄化”,在线视频用户“年轻化”

而正是由于互联网使用人群的老化,以及互联网在中老年人中的缓慢普及,45-65岁人口的的平均收视时间在2011年也开始出现下滑。
图表3:65岁以下的人群的收视时间都在下降

发达城市的开机率大幅降低,越来越多的人连电视机都不开了。2011年,长虹集团委托第三方机构对电视开机率进行调查,发现北京地区每晚开机率是38%,而2008年,同一调查显示这一比例是75%。艾瑞咨询在2010年也做过同样的统计,发现北京地区的开机率在30%,而2008年则是70%。这两项数据都在证明,核心发达地区的电视观众比全国平均水平更加严重。
图表4:北京地区电视开机率从70%下降到30%

相对美国发达的电视产业,中国电视的发展时间只有短短的30年,作为一个相对年轻的传统媒体,电视对个人娱乐领域的侵入远不像美国那么深刻,当美国观众每日还在电视前惯性的消耗高达8.5小时休闲时间的时候,中国收视人群的每日电视消耗时间已经从2000年的3.1小时,下降到了2011年的2.8小时,十年之间下降了20分钟。中国的娱乐消费中心正在从电视机前转移。
图表5:美国平均电视消耗时间微增,中国已经开始下降

如今中国广播电视的覆盖率在已经达到97.82%,电视已经走入千家万户。但是中国电视的收视率(包括了有线电视)已经出现了趋势性的下降:央视索福瑞(带有电视台倾向性)测量的电视节目收视率已经从2001年12.84%,下降到2011年11.64%:这相当于十一年之内损失了近2000万收视人群。
图表6:中国十年间电视收视率已经下降

2011年底,中国每日的互联网每日约为1.5亿个独立IP访问量,按照这个数据换算收视率,当时的互联网的收视率已经非常接近电视,预计现在互联网的收视率已经超越电视,成为收视率最高的媒体渠道。
图表7:在线视频的收视率已经超越电视收视率

考虑到目前中国互联网的渗透率刚到40%(美国接近70%),在线视频的收视人群,收视时间还将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可以说在影视娱乐领域,互联网才刚刚起步。虽然电视的广告的绝对值,从增速上来看,中国电视行业广告增速已经降至10%以下,而互联网广告的增速高于30%。
图表8:电视渗透率接近100%,而互联网渗透率才40%,空间很大

中国的在线视频在2012年达到7.8亿美元(折合49亿元人民币),而传统电视的广告投放量为为157.59亿美元(折合992.8亿人民币),在线视频广告投放量仅为在电视投放量5%。而与此同时,电视广告的广告投放增速已经回落至6%,低于整个广告行业的平均水平,而在线视频广告的投放量增速高达33%,是电视行业的3倍。高增速,低基数,未来在线视频的增长空间相当广阔。
中国电视台实行的是双重管理模式,各级ZF是各级电视台所有者,对内容有很深的干预。由于历史原因(“四级办台”),中国电视系统都是由各级ZF拨款兴建的,而广电总局也明令禁止民营资金入股电视台,各级ZF是电视台的全资所有者。而在实际运营时,中国电视台实行的是上级广电部门和同级ZF部门的双重领导制,节目内容受广电审查,运营经费从各级ZF拨付。而中国电视台的首要任务是“喉舌”,次要任务是“公共利益”,最后的任务才是“盈利”。电视台实际上是ZF的延伸,作为“准职能部门”存在。ZF的意图经常会阻碍节目编排,“限娱令”、“限广令”、“禁播令”等等苛刻的条件,使得中国的电视台“戴着脚镣跳舞”。
美国电视台收入中广告费和用户付费占96%,广告主(实际上最终还是用户)和用户是绝对金主,因此美国电视行业的唯一目的就是获得尽可能多眼球。而中国电视台的收入来源中,广告费和用户付费仅仅占据60%左右,财政拨款和辅业占据收入的另外40%,从中意义上来说中国的电视台是“不完全商业体制”。这种“不完全商业体制”下,中国的电视台的运作有时并不以吸引用户为唯一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