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各地都涌现了股权交易中心。截至11月底,全国已开业或获批筹建的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已经达到20家,挂牌企业数量达到近3500家。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不少股权交易所都与商业银行签订合作协议,其实通过股权交易中心与商业银行强强联手,为银行提供了便捷的信贷模式。
银行追捧股权交易中心
股权交易中心在吸引需要融资的企业以外,还吸引了商业银行的目光。银行不仅为股权交易中心提供授信,还将客户介绍给交易中心。
今年5月光大银行、民生银行与天津股权交易所分别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光大银行总行将向天交所挂牌企业综合授信60亿元,民生银行总行将向天交所挂牌企业综合授信40亿元,此举将进一步增强天交所市场的融资能力,为挂牌企业提供更全面的融资服务。
民生银行借助自身相关估值方式,对天交所挂牌企业进行估值,也可通过参与企业私募询价,对企业进行询价。在对挂牌企业进行估值的基础上,完成授信审批,根据估值对企业办理股权质押贷款。另外,双方还将在优质客户资源共享、经济代理业务、客户理财服务、推荐企业挂牌等方面展开合作。光大银行也对天交所挂牌企业股权进行估值,提供股权融易贷、知识产权融易贷、PE融易贷、上市融易贷、分红融易贷等创新型融资模式。
6月上海银行深圳分行与深圳市前海股权交易中心签署了全面业务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清算业务、投行业务、市场投资者营销等方面开展业务合作。
9月,工商银行、兴业银行及徽商银行与安徽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获得授信额度200多亿元。
12月,中国银行、兴业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等9家银行与福建海峡股权交易中心签署合作协议,9家银行合计向其授信110亿元。
便利的信贷模式
银行为股权交易中心提供资金和共享客户的同时,也开发了与股权交易中心挂钩的信贷方式。譬如,齐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正分别与招商银行、建设银行合作,联合开发“产权贷”、“辅贷”等信贷产品。
除了简单的授信,银行和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的合作,已进入为企业设计融资方案、推荐挂牌的阶段。江苏银行、浙商银行此前已为当地市场挂牌企业承销私募债。
与传统信贷不同,这些信贷的客户主要是在股权交易中心挂牌的企业,质押物也选择挂牌企业在交易中心提供的股权。
以华夏银行与重庆股份转让中心合作为例,由于股权可以进行交易,在银行贷款时普遍以企业股权作为质押,在重庆股份转让中心挂牌的企业只要满足相应条件,无需履行其他手续,即可直接从华夏银行进行贷款融资。
这样的信贷模式相对便捷,因为传统的质押物很多是公司产品或者是房产,如果一旦出现问题,在处理质押物的时候,多数是通过拍卖等方式,将这部分不良资产打包处理。相对来说,股权交易中心的客户,由于其质押的股权可以在交易中心交易,就避免了繁琐的拍卖过程。
此外,对于客户本身来说,相对于一般的中小企业,在股交中心挂牌的企业都是一些无法达到上市条件,无法融资,但公司本身有不错的资信。银行与这些公司合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银行风险。
另一方面,为了降低风险,股权交易中心也会帮助银行建立防御机制。以齐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的“金诚信”为例,该产品采取了类似“五户联保”的模式,根据要求,凡是参与贷款的企业,每家都需拿出部分资金,汇集成资金池,当银行贷款发生风险时,由资金池进行赔付。
业内人士指出,这样讲多家企业捆绑之后,可以分割风险,银行和企业都愿意这样的合作。一旦赔付额度不足,再由担保公司代偿,而其他企业融资不受影响。
此外,另一个吸引银行的亮点在于,通过与股权交易中心合作,银行还能得到支付结算、咨询、私募债承销、投行多种中间业务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