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主要介绍一些附属地位的经济学规律。
一、等利益曲线:是指商品的价量关系在平均律的作用下趋于一个不变的常量:即 Q=XY。这个曲线与西经的需求曲线高度一致。
由于平均律决定任何要素趋于获取不变的平均利益Q,所以商品量大则价低,量小则价高。这与供求规律的描述一致,但是经典理论没有找到产生供求规律的原因,没找到需求曲线右下倾斜的原因,也没找到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的原因。
二、供求关系的四个维度:
(1)供求竞争关系,即供求双方竞争激烈程度之间的对比关系。竞争机制主要是通过这个维度调节市场。
(2)供求数量关系,即经典讲的供求关系。
(3)供求时间关系,即供求双方进入市场的时间同步关系。如果买时没人卖,卖是没人买,则商品价格的变化难以预料。
(4)供求反应关系,即供求双反对市场上的变化作出反应的速度之间的对比关系。如果反应太慢,则对市场变化不作出反应,供求规律的调节作用失效。
三、价格钳位定律:是指不管旧商品原来的购置价如何,当它再返回交易市场时其价格一律钳位在正在交易的同名商品的价格之上。所谓黄金保值、房子保值等,都与这个规律的决定作用密不可分,——确切讲是由这个规律和价格第一规律共同决定的。
四、货币增贬值的实质:大意是说货币的增值和贬值的实质在于旧商品再进入流通领域。已经投入生产的资料都是旧商品,已经到手的货币也是旧商品。假如系统中没有旧商品,则不管货币(纸币)供给量是多少,都不会出现通胀和紧缩,仅仅是商品价格的数值不同而已。当货币贬值时则一般旧商品增值,反之也然,二者相互抵消,——即有人赚时就一定有人亏,不存在通胀后财富蒸发这种现象。通胀和紧缩不改变系统的财富量,但是改变了分配关系。财富是不灭的。
五、纸币发行之掠夺定律:在纸币发行过程中至少有一个人是无偿得到这些纸币,此人便是掠夺者。这个掠夺者可以是任何人,比如央行、商行、ZF、百姓、乞丐、灾民。美国就是利用这个规律掠夺其他国家财富的,而实现世界统一货币的前提条件也就是按这个规律办事。
六、货币入口:是指货币进入系统的地方。由于货币入口不可能在系统中均匀分布,所以通胀和紧缩在系统中也是不均匀的,货币入口处的商品的价格总是偏高,从而分得更多的财富。近10年我国的高铁和地产是较大的两个货币入口,所以这两个地方的商品价格都偏高。在工人和资本家之间,资本家总是货币入口,工人不是,所以二者在分割社会财富时工人总是要少分一些,表现为工资偏低。注意到货币入口的不均匀性,我们会发现自由市场不可能导致资源配置均衡。
连接: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jE1MzUxNjMy/v.sw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