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高级会员区 学者专栏
2008-1-20 11:05:00
以下是引用championway在2008-1-18 8:40:00的发言:

呵呵,连笑话都当学术?那可不是“半开玩笑”,是十足的玩笑,连讽刺和揶揄都听不出来?

选择无处不在,只要生命所在。如影片《matrix revolution》当中所说:choice,all are choice。

在经济学家看来,早上喝豆浆还是喝牛奶也是经济学问题,夫妻在床上变换一个姿势也是经济学问题。经济学一直都自以为是科学和无所不能的万能学科,把政治家、法学家、科学家都不看在眼里。

关于经济学家的笑话,很多是经济家自己编的。一个不能自嘲的人,肯定是不够自信的。

当我们用相对不足的手段去满足相互冲突的目的,就会遇到一个经济问题。因此构成经济问题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手段稀缺,二是目的冲突。如果手段不稀缺,那么就没有经济问题,有的只是天堂。如果目的单一,有的只是技术问题,没有经济问题。(见milton friedman 的 价格理论)

学科的划分,往往是人为的结果。如果你执意为每一个学科划定既定的圈子,那么知识如何进展?

你把“政治家、法学家、科学家”相提并论,才是十足的玩笑。(政治家是研究什么学问的?)

你不区分稀缺和短缺,不区分需求与欲望,才是十足的玩笑。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0 11:51:36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0 11:16:00
以下是引用championway在2008-1-18 8:49:00的发言:

经济学家大概都是一边吃饭一边谈饭的稀缺问题呢,即便是达到餍足的效用最高点也是如此。

人类缺乏食物等资源就会消亡,但是经济学家说人类存在是由于食物等资源的稀缺。

看来,你并不真正了解稀缺具有相对性。稀缺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

你犯的错误,在于:

1、你认为不论何人,何时,何地,嘴边的饭一定是不稀缺的。

2、你认为饭就只有一个用途,就是满足自己吃。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0 11:53:12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0 11:22:00
以下是引用championway在2008-1-18 9:10:00的发言:清扫垃圾也要付出代价,不是因为垃圾稀缺。

你的反驳是在偷换概念。

清扫垃圾也要付出代价,当然不是因为垃圾稀缺,而是因为清扫垃圾的劳动是稀缺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0 11:43:00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0 11:59:00
以下是引用championway在2008-1-16 21:49:00的发言:
二位应该注意:当西方经济学谈论稀缺的时候,其实一直是在描述“生产”,而不涉及到“交换”。而我认为生产不是经济学的对象,经济就是指“交换”现象的。我们不会把自给自足的家庭生产说成是家庭经济(如果他们没有与外界交换)、也不会说太空站里的活动是经济活动。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看来,你并不知道经济的本意。

色诺芬第一个提出经济这个词。其本意就是指家庭经济。(不一定有交换哦)

现代经济学里好多模型,都是从自给自足模型开始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0 12:04:00

再一次指出,LZ的一切问题都在于他混淆了经济学里稀缺与短缺,需求与欲望两对概念。

如果LZ不能准确的说出这两对概念的区别与联系,我认为继续这个讨论是无意义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0 19:19:00
以下是引用vincent_wgd在2008-1-20 11:05:00的发言:

关于经济学家的笑话,很多是经济家自己编的。一个不能自嘲的人,肯定是不够自信的。

不错,经济学家编了不少。但是,你听说谁对自己认为是优点和真理的东西进行自嘲?

当我们用相对不足的手段去满足相互冲突的目的,就会遇到一个经济问题。因此构成经济问题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手段稀缺,二是目的冲突。如果手段不稀缺,那么就没有经济问题,有的只是天堂。如果目的单一,有的只是技术问题,没有经济问题。(见milton friedman 的 价格理论)

[em10]手段,在经济学里就是“支付能力”,经济学从来不考虑缺乏支付能力的问题;

目的冲突最好会通过偏好顺序得以表达。我今天去商店的目的就是买件羽绒服,这不是经济问题?又是什么技术问题?

学科的划分,往往是人为的结果。如果你执意为每一个学科划定既定的圈子,那么知识如何进展?

你把“政治家、法学家、科学家”相提并论,才是十足的玩笑。(政治家是研究什么学问的?)

[em10]什么叫相提并论?不过是说这些都是经济学不该伸手太长的领域。这和学术发展不相干,说是学术霸权比较妥帖。

政治家研究什么学问我不知道,我知道研究政治的人叫政治家比较好,叫经济学家不好。

你不区分稀缺和短缺,不区分需求与欲望,才是十足的玩笑。

[em10]“欲望”在一些微观教材里倒是常见,不过经济学只考虑可以用支付来满足的欲望,即“需求”。

鄙人孤陋寡闻,“短缺”没有在教材和辞典里见过。教材讲述“稀缺”的时候,也没有见到提醒读者和“短缺”的异同点在哪里。你不妨把你的“短缺”定义出处告诉大家,省得大家迷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0 19:25:00
以下是引用vincent_wgd在2008-1-20 11:16:00的发言:

看来,你并不真正了解稀缺具有相对性。稀缺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

你犯的错误,在于:

1、你认为不论何人,何时,何地,嘴边的饭一定是不稀缺的。

2、你认为饭就只有一个用途,就是满足自己吃。


这是你自己的错误。

稀缺当然是相对的,是相对于需求而言的,这是西经对稀缺的定义。

正因为需求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所以稀缺也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

因此,我认为经济学只谈“需求”足矣。需求,才是经济学展开的基础和灵魂。经济学就是研究需求的解决方案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0 19:31:00
以下是引用vincent_wgd在2008-1-20 11:59:00的发言:

看来,你并不知道经济的本意。

色诺芬第一个提出经济这个词。其本意就是指家庭经济。(不一定有交换哦)

现代经济学里好多模型,都是从自给自足模型开始的。

亚里士多德还给出了“经济学”这个词呢,不过在亚里士多德那里,经济学是“追求社会公正”的学问,而现在的主流经济学只谈效率不谈公平。萨谬而森说稀缺和效率是经济学的双重主题,就不再谈公平了。前人说的话,我们认可的可以接受和坚持,不认可的就要抛弃和发展。

现代经济学自以为无所不能,从那里开始都不足为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0 19:38:00
以下是引用vincent_wgd在2008-1-20 12:04:00的发言:

再一次指出,LZ的一切问题都在于他混淆了经济学里稀缺与短缺,需求与欲望两对概念。

如果LZ不能准确的说出这两对概念的区别与联系,我认为继续这个讨论是无意义的。

前面对这个问题已经回复。

你不妨给出稀缺但谈不上短缺,或者短缺但谈不上稀缺的几个事例,这样比较有说服力。

我并不排斥稀缺概念,只是认为主流经济学是捡个芝麻当西瓜而已。萧瑟秋是认同稀缺的,但是他的稀缺你也不同意。我原来同ruoyan也争论这个问题,大家对稀缺各有理解。连这个基本的概念你们这么多经济学高人都难以统一,继续讨论的确难有结果。

每一个人相信自己的理论能够内部逻辑一致就行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0 19:48:00
以下是引用championway在2008-1-19 16:33:00的发言:

果然不出所料,fujo11把价值和价格问题混为一谈。

你的大卖场、小卖部都是交易场所,谈论的对象是“价格”。离开交换问题,“价格”无从谈起。你自己在家里自给自足做饭吃,价值问题依然存在,但是没有“价格”问题了,因为你家里不是大卖场也非小超市。

价值,是需要什么的问题;价格,是如何解决这个需要的问题。

经过你的解释,我明白了,你的价值论和价格决定论没有什么关系。

那你研究价值理论还有啥学术意义,去掉它,完全不影响你去理解商品交换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0 19:53:00
以下是引用championway在2008-1-20 19:25:00的发言:

稀缺当然是相对的,是相对于需求而言的,这是西经对稀缺的定义。

正因为需求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所以稀缺也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

因此,我认为经济学只谈“需求”足矣。需求,才是经济学展开的基础和灵魂。经济学就是研究需求的解决方案的。

张老师,如果用我在前面对稀缺的描述方式,很容易发现,您认为经济学只谈“需求”的问题所在。

在我的描述中,您的需求属于映射f,但仅仅有X、Y、f不足以构成稀缺,也不足以产生经济。必须有X通过f得到的Y'比Y小,才能产生稀缺和经济活动。也就是说,需求并不必然产生经济,需求并不必然与解决方案对应。只有部分需求才能产生经济问题。这里的部分需求,以稀缺为特征!

比如空气,人人都对其有需求,但相应的解决方案通常意义上目前并不需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0 19:58:00
以下是引用fujo11在2008-1-20 19:48:00的发言:

经过你的解释,我明白了,你的价值论和价格决定论没有什么关系。

那你研究价值理论还有啥学术意义,去掉它,完全不影响你去理解商品交换吗。

两者“有关系”但不是“等同”。价格(交换比例)是由交换双方对两种交换物的价值判断所决定的,这就是我的价格决定论,你说它和价值论有没有关系?传统的经济学的错误在于用一种商品来研究交换,因此,就把价值和价格混谈,这是错误的。

在马克思那里,价值(有用性)就是使用价值,而马克思所说的交换价值,就是价格。马克思承认,交换价值表现为两个使用价值的比例。但是马克思却回避了这个“表现为两种商品使用价值的比例”的交换价值究竟应该算是两者哪一个的,理由是什么?你不妨帮马克思回答一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0 20:00:30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0 21:39:00
以下是引用championway在2008-1-20 19:58:00的发言:

两者“有关系”但不是“等同”。meiy价格(交换比例)是由交换双方对两种交换物的价值判断所决定的,这就是我的价格决定论,你说它和价值论有没有关系?传统的经济学的错误在于用一种商品来研究交换,因此,就把价值和价格混谈,这是错误的。

在马克思那里,价值(有用性)就是使用价值,而马克思所说的交换价值,就是价格。马克思承认,交换价值表现为两个使用价值的比例。但是马克思却回避了这个“表现为两种商品使用价值的比例”的交换价值究竟应该算是两者哪一个的,理由是什么?你不妨帮马克思回答一下。


1,除非效用价值论者,没有什么“传统的经济学”是用一种商品来研究交换的。纵使效用价值论者,也是借助货币,来提出他们的“边际效用”概念的。

2,在马克思那儿,价值,交换价值,价格和使用价值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对此,你应该先理解他的上述概念,再提出问题。对上述概念的解释,我专门写了一本书,主题内容,本专栏就有。太长了,不再重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1 10:17:00
以下是引用fujo11在2008-1-20 21:39:00的发言:

1,除非效用价值论者,没有什么“传统的经济学”是用一种商品来研究交换的。纵使效用价值论者,也是借助货币,来提出他们的“边际效用”概念的。

2,在马克思那儿,价值,交换价值,价格和使用价值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对此,你应该先理解他的上述概念,再提出问题。对上述概念的解释,我专门写了一本书,主题内容,本专栏就有。太长了,不再重复。

1.你在另一个帖子上的例子“一支钢笔的价格5元”,就说用一种商品来研究交换的,如果时刻注意到交换涉及到两种商品,经济学的说法就说“钢笔和货币交换的比例是1支/5元(或(5元/1支)。虽然商业俗语默认“商品的价格”这种说法,但是经济学要认识到其实质所在。效用论者研究的不是交换,而是消费者消费商品时的感受。消费者消费的东西属于自己,和他人以及没有关系了。但是效用论又要用属于私人的效用来论证和他人有关的价格,你说这不是用一种商品研究交换是什么?

2.我说的“马克思说”,是《资本论》上的,是有根据的。理解马克思,《资本论》应该好过其他人的注释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1 10:17:57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