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vincent_wgd在2008-1-17 21:48:00的发言:你举他给出的例子,难道不同意他的逻辑?
呵呵,还真不知道您这是什么逻辑。同一个例子,有不同的观点啊。
还是说说稀缺的定义吧。
以下是引用vincent_wgd在2008-1-16 21:37:00的发言:
我没有自己关于稀缺的定义,我坚持大家对于“稀缺”的定义。其大意是,说某资源(或手段)稀缺,是指相对于我们(无限)的欲望而言,资源(或手段)总是不足的。
元素x属于集合X,元素y属于集合Y。如果存在映射f,对于y=f(x),由X映射产生的集合Y'满足:Y'真包含于Y,则可以说:
对于Y而言,相对于映射f,X中的元素具有稀缺性。
您的理解问题在于,“资源(或手段)总是不足的”是非常模糊的,是哪种不足呢?不足的情况和原因很多,它们都可以导致代价,但却未必都能反映资源(或手段)的稀缺性。这正是您认为代价和稀缺等价的原因。
用数学语言刻画,这种模糊性很容易被发现,而且便于准确描述。
在我的理解中,剪径其实就是路与欲望之间的f被改变了,变成了加入强权后复合形成的f',代价不过是强权的代价,反映的并不是道路的稀缺。
您或许会说,强权的稀缺通过代价反映出来了啊,即有代价则必然有稀缺。是的,但这里的逻辑并不是代价推出稀缺,而是代价反映稀缺!稀缺是代价的充分条件。
代价存在,则必然存在稀缺,但并不总能就此判断是谁稀缺。怎样去判断是谁稀缺呢?仅仅凭代价而不需要更基本的概念吗?剪径的例子中我们事先就知道是强权稀缺。现在我们换个方式,某公司说为了维护该路不被过量使用,收费设限保护该路可持续使用。您能根据这里的代价,判断是路稀缺呢,还是信息稀缺(即公司可能在撒谎)?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7 22:37:40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