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675 3
2008-01-12
战争与经济(之二)
 
    分析战争与经济的关系主要是为了从经济的角度来获悉战争未来变化的信息,这需要一个严密系统的方法,我们不能通过简单比较经济的实力或大小,就直接判断战争未来的胜负。满清努尔哈赤几万铁骑征服了大明王朝,近代德国以一国之力席卷整个欧洲大地,在这里,我们看到经济因素如此微不足道,如同薄纸一样,但是如果我们又以此来否定战争与经济风马牛不相及,这又是一种简单思考了。
    为了尽快阐述出这种分析方法或者思路,还是回到上篇我提到出的两个问题?1)在纷繁复杂的局面下,经济的分析能否施展?比如能否通过经济的分析预测出三国鼎立?我认为这时候的经济分析是很难施展的,因为变量太多,我们不可能一一权衡,因此我们不可能得出一个什么结果。可是在一个平衡状态下,我们又可以进行分析了,因为各方在多次的博弈后,变量减少了,我们可以直接通过经济的分析来预测战争的格局。这里举一个例子,就是三国时期,各路诸侯割据争霸,我们无法通过经济的角度来预测结果,因为这时候变量很多,比如有一个变量我们无法确定,就是统帅的智慧谋略,我们不能简单的说张三比李四强,可是在平衡状态,大浪淘沙后,剩下的都是英雄了,这个变量就可不考虑了。
    让我们再看第二个问题,2)为什么会出现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的局面,经济分析法怎样进行?回答这个问题前我要提出一个名词概念即战争力,战争力可以理解为战争效用或战争财富。战争的胜负取决于战争力,包括军队、军事组织机构、武器、防御工事以及可以得到的外援等等。以小胜大以弱胜强是怎么回事呢?一方面由于大或强的一方的战争力没有发挥出来,比如指挥不当,另外一方面,他们的经济实力还没有来得急转化为战争力。
    战争力的获得是需要经济代价的,这就象你要购买商品是要化钱的。培养士兵、组织军队、修筑防御工事、制造武器等等都需要花费,因此我们就可以用经济学中的价值来衡量战争力,完全可以用货币来表示战争力。当然这样的折算是有一定难度的,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原则方法,比如,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花费巨资约50亿法郎修筑了马其诺防线,可是在二战期间,德国没有正面突破马其诺防线,而是从比利时绕过它直击巴黎,如此又如何分析马其诺防线的价值呢?我们不能以50亿法郎来表示它的战争力,而是应以德军绕过马其诺防线所付出的代价来表示它的价值。战争力不是纯粹的商品,它不会象商品一样经过充分的市场交换后真实的表现出它的价值,我们分析战争力的价值需要依据以往的战例和战争的规律。
    另外需要讲一下经济要素转化为战争力的情况,这是一个关键。人口如何在战时及时转化为士兵,科技如何迅速转化为战争的武器等等,就是说经济财富如何迅速转化为战争力,我们可以称之为战争转换能力。这种战争转换能力也是战争力的一个变量,我举一个具体的例子,现有的军队是很好计算出它的战争力,通过分析培养一这只合格军队的花费就可以计算出来,那么未服现兵役的人如何换算成战争力呢?它等于未服现兵役人口 X 转换能力 X 单位士兵培养的花费,这个转换能力变量是有时效的,比如不超过半年。以此类推科技转化为战争力的情况。对战争转换力的建设和评估是致关重要的,否则我们会做出错误的判断。
   以上只是抛砖引玉,希望有志之士通过严密思考创造出切实可行的系统的方法出来。
 
 
紫泥
 
PS:马其诺防线始建于1929年,建成于1936年。由北往南,依山傍河,长达700多公里。马其诺防线工程之浩大简直超乎想象,共建有大型要塞工事44个,开挖地下坑道100公里,大小碉堡则有1533个之多。工程总土方量为1200万立方米。来自法国殖民地的大量劳工日夜劳作,从1929年到1935年,总共用了6年时间才将工程的主体部分基本完成。工程总造价高达50亿法郎,相当于当时法国一年的财政预算总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1-23 11:43:00
这么短的文章还用分两次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3 18:33:00

你名字应该改成,

经济与战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5 12:34:32
有的人说没有美联储就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