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商学院 创业论坛
2631 4
2008-01-12
<br/><br/>区域创新环境与企业发展研究 <br/><br/>张文忠 李业锦 <br/><br/>(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 100101) <br/><br/>                                (已经在核心期刊《软科学》2003年第6期发表) <br/><br/>摘  要:本文认为区域创新环境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其中区域网络创新和学习能力的建设对企业发展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从我国成功的乡镇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案例分析也佐证了区域创新环境的重要作用,因此,本文提出我国区域创新环境建设亟须从企业氛围营造、区域创新网络培育、学习环境建立、人居环境建设等方面着手加强,以尽快促进我国企业的发展能力和竞争力,这对我国区域政策和企业发展战略制定也具有借鉴意义。 <br/><br/>关键词:区域创新环境;企业发展;网络创新;学习能力  <br/><br/>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br/><br/>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of regional innovative milieu an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br/><br/>ZHANG Wen-zhong ,  LI Ye-jin <br/><br/>(Institute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AS, Beijing 100101, China) <br/><br/>Abstract: Regional innovative milieu i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al motivity of enterprises,of which construction of regional network innovation and learning abilit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developmental ability enterprises. Cas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successful high-tech enterprises and rural enterprises in China have also illustrated the importance of regional innovative milieu. Therefore,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construction of regional innovative milieu should be strengthened by building enterprise air, cultivating regional innovative network, founding learning ability and constructing settlement environment, and as a result it will promote developmental ability and competitiveness of Chinese enterprises as soon as possible, which is also reference for drawing up regional policy and developmental strategy of enterprises. <br/><br/>Key words: regional innovative milieu; enterprise development; network innovation; learning ability <br/><br/>  <br/><br/>区域发展理论的核心问题应该是回答什么是推动一个区域内的企业、产业以及区域整体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社会学家可能认为社会资本、信用倾向和互惠规范是发展的动力源泉;产业经济学者也许认为产业结构和根植于要素状况、需求状况、竞争状况和相关部门的动态相互作用战略是发展的动力;经营战略家或许认为核心能力和补充能力对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公共政策学者也可能认为ZF干预对发展的重要性[1]。随着各学科间的交叉发展和融合,各自取长补短,对企业、产业和区域发展问题的认识已经超越了单一学科认识的范畴,准确地说,企业发展的机制具有历史的阶段性和地区的烙印。笔者认为,区域创新环境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对产业和区域整体也具有持续推动作用 。 <br/><br/>1 区域创新环境与企业发展 <br/><br/>区域创新环境对企业发展能力的作用,长期被主流经济学和社会学家所忽视,他们更多地关注企业自身因素对其创新能力的作用,很少把区域环境创新置于一个重要的位置加以分析。事实上,区域网络创新和区域学习能力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能力和竞争力。 <br/><br/>区域创新环境与企业发展基本上是双向互动关系,一方面区域环境因素,如生产要素的可获得性,以及区域知识基础、现有的企业网络和区域政策等都不同程度影响着企业的创新活动;另一方面,企业行为也反作用于区域创新环境,企业可以形成区域要素禀赋,如通过它们的需求和内部培训提高区域劳动力的素质,并且企业的创新行为也可对区域基础知识和网络产生影响。 <br/>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1-12 20:47:00
1.1 区域网络创新与企业发展

网络创新是研究和分析创新的一种新的思维。企业可以通过市场来“购买”或者依靠必要的投入来“制造”各种创新,作为第三种选择是企业可与其他企业或机构建立网络联系,形成长期的合作关系。如通过合作、合资或许可协定等建立战略联盟[2],形成各种网络联系,达到拥有和增强企业创新能力的目的。因此,营造适合区域网络创新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区域网络创新存在不同的空间尺度,国家或区域层面的网络创新,旨在通过合作提高特定民族企业和产业的竞争力。通过国家R&D、大学和地方研究机构与企业的联系形成国家和区域创新网络来实现。国家和区域创新网络的形成对企业发展具有以下优点:①良好的联系、共同的理解和经常面对面的接触对共同研究与开发或联合生产(技术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这种关系有利于企业间建立经常的、紧密的相互联系,企业间不再是静态的劳动分工,而是在相互学习中获益。②长期的合作关系和共同的文化背景有利于信任建立。完善区域网络一般有高度相关性,如新高技术企业创新过程的形成,与金融机构、商业服务、供应商与消费者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同时与大学和研究机构也有广泛的联系。

一般位于较好区域创新网络中的企业具有更高的创新能力和发展的可能性,而在创新网络较差地区布局的企业由于缺乏大学和研究机构、现代通信设施,以及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等问题,企业的创新与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总之,区域网络创新对企业发展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区域内企业合作网络联系,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合作费用,确保企业系统的静态效率;二是通过区域内信息共享和信息控制,降低创新过程的不确定性,建立集体学习行为和获取企业发展的特种资源与能力等,来保证企业系统的动态效率。

1.2 区域学习能力与企业发展

对一个地区而言,如果缺乏可持续的学习能力支持,很难吸引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甚至已有企业由于技术等支撑体系的弱化,在市场竞争中也会失去发展能力,最终导致区域发展主体的弱化。Jin和Stough 认为学习能力(learning capability)是行为者创造、获取和转变知识并由此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技能、专业知识,以及在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完成目标的能力,而行为者可能是一个企业或产业部门、也可能是区域本身[1]。一个企业的学习能力不仅取决于企业的结构和战略,还依赖于企业的外部因素,这些因素植根于企业所在区域和国家背景中,因此,研究企业的学习能力必须立足于企业所在的区域环境。

学习能力与创新的相互作用推动了企业的发展。企业创新产生于企业与研究部门之间、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以及企业与其所在区域的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学习过程中。为此,企业须具备一定的技术能力,不断学习和掌握企业发展所需技术;企业还需要把所掌握的技术与其发展战略有机融为一体的管理能力,为了保持企业的持续发展,必须建立一个不断获取知识、汲取信息、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区域组织学习结构,以便及时调整和改变经营方式和战略。

在当今的经济环境下,竞争优势更多地取决于企业能否迅速提高产品和工艺能力,为此,企业战略已从获得利润最大化转变为如何形成一个学习组织或知识创造性企业。所以更多地区和企业认识到促进和增强学习能力已成为竞争优势的源泉。以学习能力为基础的国际竞争新形式的出现使国际竞争的轨道变得具有依赖性和非线性,过去建立在要素禀赋和规模生产基础上的成功区域,由于意外的失败而受挫;相反,一些地区,如日本和中国的台湾等由于自然资源禀赋差异而被认为缺乏发展后劲,但因为注重学习能力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另外,学习能力的提高还与区域内企业网络创新有关。在一个紧密的企业网络组织内部,学习的知识可被组织中各个成员所分享,而这种知识大多数是非编码的,根植于网络组织内部。网络组织成员通过分工和信息流动,加强相互交流并协调行动去解决所面临技术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 20:48:00
2 我国企业发展与区域环境创新

2.1  乡镇企业发展与区域环境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沿海地区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企业外部因素,如易于获得高素质的劳动力,开放和良好的地方政策,以及较好的区域经济基础等,特别是国有企业未能涵盖和涉及的大量市场空间为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发展的机会。

然而,随着中国各种商品由卖方市场转入买方市场后,一些地区的乡镇企业发展开始停滞或萎缩,而相反有些地区的乡镇企业却不断壮大,形成专业化分工和协调发展的中小企业集聚区,如温州柳市以低压电器为中心形成的专业化企业集聚区就体现了区域环境对企业创新和发展的作用。温州柳市的区域创新环境对该地电器企业的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具有开拓精神的创业人才,温州地区的居民素有创业的意识,一旦某个企业家的成功,就会导致其他人效仿和发展。二是所谓的“路径依赖(Path Dependence)”[3]。即在初期条件基础上,由开始的一点差异,沿着该路径发展将会带来巨大的差异。柳市发展电器行业也许具有偶然性,但随着个体的不断成功,在区域环境的其他因素刺激下,沿着该发展路径最终形成电器行业在柳市的集聚。三是完善的企业网络组织。柳市的电器企业能够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于柳市的电器企业不是独立的封闭组织,它是建立在弹性专业化基础上的网络组织。企业之间基本形成了在合同、转包合同基础上的生产网络体系,并且围绕电器生产企业形成了面向全国的市场营销网络体系,通过企业间的网络关系,企业可以分享到更多的信息,增加了商业机会。另外,由于共同的文化背景和社区联系,企业之间建立了具有一定保障的信赖关系,减少了企业间交易的不确定性。四是地方政府的扶持。为了促进电器企业的集聚,政府牵头陆续创办了8个工业小区,把各种专业化电器加工企业吸引到具有一定基础设施和相关配套设施的工业小区中,为柳市的电器行业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2.2 高科技企业的发展与区域环境创新

中国各种高科技产业区的成功与区域创新环境建设具有直接的关系。如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杭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成功的高科技园区很大程度也取决于区域的创新环境的建设。

中关村科技园作为我国高科技产业区的龙头,它的发展的动力源泉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学与生产的紧密结合是高技术企业发展的关键,尽管中关村高科技园的企业与周边的大学和研究所的联系尚未达到像“硅谷”企业与斯坦福大学那种密切程度,但不能否认离开北大、清华和中科院的研究所也不会有今天的中关村,或者说中关村的高科技企业正是“根植”于这一特殊的地方文化和科技环境中才取得了持续发展。二是北京众多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中直机关、国际组织和跨国企业等首都效应为集聚了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创造了独特的发展空间。外来人才已经成为北京主流社会的主体,形成了一种“移民文化”氛围。这种“移民文化”所具有的开放性,为进一步为吸引海内外高质量的科技人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三是产业发展的网络环境和学习环境相对健全。中关村科技园区的高新技术产业链,特别是电子信息产业和生物技术产业链已经基本形成,全国知名的高科技企业大都集聚于中关村,许多国际性企业也在中关村建立研发中心。四是政府在科技创新环境建设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了推动中关村高科技企业的发展,政府重点加强了有利于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硬环境、软环境和文化氛围的建设。为了促进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发展,建立了各种技术创新基金、风险基金扶持具有市场前景的科技企业加快发展速度。因此,政府积极地进行区域环境建设是推动中关村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也是与美国“硅谷”发展模式的一个主要差别。

3 企业发展的区域创新环境建设

营造一个良好的区域创新环境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除企业广泛关注的软硬环境建设外,中国企业发展的区域创新环境尚且应该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建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2 20:48:00
3.1创业氛围的营造

各地区在投资环境建设中,过于重视硬环境的建设,却常常忽视地区创业氛围的营造。区域创业氛围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内容:一是开放和公平竞争的用人制度。企业乃至整个地区要形成一个“任人唯贤”的氛围,能够充分吸纳全国各地的优秀人才。像深圳、北京中关村等地形成的“移民文化”氛围对吸引海外高素质的人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种文化氛围也有利新思想、新观念、新创意和新企业的发展。二是完善的企业进入和推出机制。打破地区和行业保护和封锁界限,减少企业进入壁垒,为企业发展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同时允许企业自由推出,按照法律程序保护推出企业和个人的利益。三是形成鼓励成功,允许失败的宽松环境。企业进行新的领域拓展或创办高新技术企业都具有极大的风险性,而不仅鼓励成功者,也能够容忍失败者的宽松创业环境,利于激发具有开拓性的人才不断进取。

3.2区域创新网络的培育

一个充满活力和生机的区域,一般都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创新网络环境。区域创新网络包括三个层次的网络体系:一是大学和研究机构与企业间建立的创新网络体系。如中关村的高科技企业与周边大学和研究部门形成的“人才培养—研究开发—中试孵化—规模生产”的合作关系。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依托园区灵活的创新机制、信息网络、风险投资和中介服务机构,形成了以上海高校重点实验室、中科院研发中心为主体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此两者区别在于前者的创新主体在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后者则是高校和科研院所为创新主体,通过大学和科研院的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企业发展。二是企业之间建立的创新网络体系。企业之间长期建立的合作关系,如战略联盟、合作等形式的联系可以促进人员和技术交流与合作,使联盟企业能够保持和增强创新能力。企业间建立的创新网络体系不一定局限于本地区,可能是跨地区、跨国的网络联系,关键在于企业要具备这种网络创新的意识。三是企业与相关部门和行业间形成的创新网络体系。企业创新能力的形成与相关部门和行业的支持具有密切的关系,如企业与金融机构建立的信用关系决定了企业创新和发展资金来源;企业与信息咨询等服务机构建立的服务关系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企业创新方向;企业与供应商和消费者之间建立的合作关系决定着企业生存和发展。

3.3 区域学习环境的建立

在地区和企业内部营造先进的企业文化,逐步形成重视教育和尊重人才的氛围,培育和引进具有创造力和改革精神的优秀人才,建立一套适合于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促进地区和企业内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学习。营建地域间和企业间广泛联系的学习网络,同时由个体学习转向组织学习和知识创新发展,积极融入到全球背景下的组织间学习和知识创新,即包括跨国公司学习、战略联盟方式学习、供应商网络学习、虚拟组织学习等[4]。但是区域学习体系并不是随处都可以模仿,它具有地区和社会根植性,因此,营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学习环境与建立区域网络创新对企业发展同等重要。

3.4 人居环境的建设              

企业的创新具有一定的地方根植性,它体现了地方文化、历史和经济等背景,如温州人所具有的创业精神是具有历史传统的,但一个生活品质较好的地区对吸引和维持高质量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生活品质包括居住环境、工作环境和娱乐环境等,这些因素是吸引人才的重要条件。因此,在注重生产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建设一个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如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的建设就体现了生态环境的意识,整个园区建设格调高雅,生活和工作环境贴近自然,出行又极其便利,对投资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4 结束语

企业发展的重点要是促进不同主体的创新和学习能力,同时还要提供一个有利于不同主体创新和学习能力提高的区域创新环境。从长期看,一个企业仅依靠自身的内部力量是很难保持其创新能力的持续再生,也就是说,只有不断地对企业发展的区域创新环境的开发和建设,并且积极地与外部资源相结合,才能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建立一个完善的保障和支撑体系。加强创业氛围营造、区域创新网络培育、建立学习环境等建设有利于区域创新环境的形成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Jin D. J. and Stough R. R.. Learning and learning capability in the Fordist and post-Fordist age: an integrative framework[J].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A,1998,(30):1255-1278.

[2] 王缉慈.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 Arthur W. Brain. Competing Technologies, Increasing Returns and Lock-in by Historical Events[J].Economic Journal, 1989:99,116-131.

[4] 迈诺尔夫·迪尔克斯,阿里安娜·贝图安·安托尔,约翰•察尔德,等,上海社会科学院知识于信息课题组 译,组织学习与知识创新[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

收稿日期:

基金项目: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CXIOG-B00-03 )

作者简介:张文忠(1966-),男,博士,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和区域规划。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2-10 23:20:21
有启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