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实务版
6976 18
2008-01-13

188047.pdf
大小:(6.1 MB)

 马上下载


  • 作者:[沃伦·巴菲特(Warren E. Buffett):股神
  • 首次出版:1997年
  • 全书名:《巴菲特致股东的信:美国股份公司教程》(The Essays of Warren Buffett : Lessons for Corporate America)
  • 被誉为:
    • 百万富翁十本必读书之一
    • 历史上最成功的投资人的投资策略精华

  巴菲特的这本书出版两年以来,受到了美国读者及其他国家英语读者的广泛好评。毫不奇怪,大多数读者都是股票市场的投资者。毕竟,巴菲特的伯克夏·哈撒韦公司的股票在1964年的账面面值仅为每股19.46美元。而到1999年底,每股交易价格达到了51000美元。1998年6月,其每股价格更达到历史记录的80900美元。尽管目前有所下跌,能让一只股票在35年内上涨2500倍决非一般技艺。沃伦·巴菲特仍然当之无愧是历史上最成功的投资家之一。;

  巴菲特是第一位靠证券投资成为拥有几百亿美元资产的世界富豪。在过去的35年中,他执掌的伯 克希尔的每股账面价值从19美元上升至37,987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4%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伯克希尔已经是一家资产总额高达1,300多亿美元的巨型企业。没有哪个人的成功是偶然的。读者看完这本书之后,想必会对巴菲特的投资理念有深入全面的了解,也就不难想像他为什么会取得如此惊人的业绩。

  现在的这本书中萃取了巴菲特在运用这种投资方法时所积累的经验之精华。这种投资方法事实上是由他的导师,曾经写出《证券分析》这本经典之作的本·格雷厄姆戴维·多德开创的。这些书中所体现的思想是没有时限的,它们可产帮助任何一位投资者在今天波涛汹涌的市场中确定航向。特别是巴菲特关于他自己投资历程的反思可产为我国提供重要的经验和教训。

书目结构

  • 公司治理
    • 1.与所有者相关的企业原则
    • 2.董事会与经理
    • 3.关闭工厂的焦虑
    • 4.基于所有者的公司捐赠方法
    • 5.经理人员报酬的支付原则
  • 公司财务与投资
  • 普通股
    • 1.交易的祸根:交易成本
    • 2.吸引正确的投资者
    • 3.分红政策
    • 4.拆股与交易活动
    • 5.股东的策略
    • 6.伯克希尔的资本结构调整
  • 兼并与收购
    • 1.错误的动机和昂贵的价格
    • 2.合理的回购与反收购
    • 3.杠杆收购
    • 4.稳定的收购政策
    • 5.关于出售公司
  • 会计与纳税
    • 1.对会计把戏的讽刺
    • 2.透明盈利
    • 3.经济商誉与会计商誉
    • 4.所有者收益和现金流的廖误
    • 5.内在价值、账面价值和市场价格
    • 6.分部的数据与会计合并
    • 7.递延税额
    • 8.退休福利和股票期权
    • 9.公司税收负担的分配
    • 10.纳税与投资哲学
  • 结束语

《巴菲特:从100元到160亿》的投资理念

  伯克夏·哈撒韦由于一些较大投资的表现平平,而在1999年一年内损失了三分之一多的价值,这些投资包括可口可乐公司和通用再保险公司。巴菲特还错过了1999年技术股的狂涨。有些人认为巴菲特在大趋势中已经找不到感觉了。1999年对巴菲特来说肯定是不如意的一年。但是在这本书中读者会发现,巴菲特认为错过了一个刚刚开始的趋势并不重要。他的时间尺度远远超过一年。他对投资活动中的追赶潮流不产为然。他追求的是经得起考验的投资价值,在真正了解一项事物之前他是不会去投资的。重要的是他是作为所有者去投资的。所产他进行长线投资,密切跟踪所投资公司的经理人员的表现。简言之,他相信龟兔赛跑中获胜的将是乌龟而不是兔子。这个理念正是所谓巴菲特投资方法的真谛。

  巴菲特的许多观点与传统的管理与投资教条相抵触。例如,巴菲特认为用股票期权作为对经理的报酬对股东不利,他更倾向于直接用现金奖励经理。因为这些经理 若是真的看好自己公司的股票,只要到二级市场上去买就可以了。许多公司的业绩增长,是因为留存了本应派发给股东的红利。如果这些用于再投资的留存收益可以 产生高于市场平均收益的回报,那么留存收益显然是明智的;但若是回报率比市场的平均收益率低,那么股东就会蒙受损失。许多公司经理明知回报率低,但还喜欢 留存收益,因为公司的业绩毕竟还是增长了,这样他们手中的股票期权的价值就会提高,这等于是拿股东的钱为自己谋利。

  1999年对 伯克夏·哈撒韦来说是不如意的一年,其每股的账面价值增长率创下35年来的新低――仅为0.5%。巴菲特在1999年度的年报中开篇便说,即使是乌龙侦探克鲁索 (In SpeCtor Clpuseau),已故英国影星彼得・塞勒扮演的法国低能侦探)也能看出你们的董事长有罪。他还说自己在1999年的资产配置成绩只能得个“D”。

  伯克夏·哈撒韦业绩不佳的主要原因是它投资的几家大公司在1999年的二级市场表现极糟:可口可乐下跌30.7%;吉列下跌34.1%;联邦家庭抵押贷款公司下跌41%;以及通用再保险公司下跌50%幸好,伯克夏·哈撒韦参股的运通公司和花旗银行分别上涨19.9%和51.7%,才多少为公司挽回一些损失。前几家公 司的股价下滑并非由于它们是所谓“旧经济”股,而是因为公司的业绩大幅下滑。

  说到“旧经济”公司,就必然要提到所谓以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新经济”公司。有人认为巴菲特的投资传奇在“新经济”下早已褪色,而他的那些投资理念早该扔到故纸堆里去了。  

  首先,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犹如蒸汽机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这场革命触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并非直接从事信息技术的公司才能享受革命的硕 果。“旧经济”公司也能利用信息技术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及赢利能力,如柯达公司利用信息技术简化原材料采购环节,结果在产品售价不变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 了公司的盈利水平。

  其次,巴菲特在书中表述的投资理念是一种基础理念(好比法律中的宪法),新技术革命只会使这种理念不断升华。 凭借信息技术的进步,我们也许可以建立一套基于低轨道卫星的高速无线因特网接入系统,这样就可以通过手持式上网设备与身处地球上任何角落的人联络,但这终 究代替不了人与人面对面的接触。这个道理在投资界中也适用,最基本的东西无法取代。

  坚持自己的原则(不是因循守旧)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投资大师W・D・江恩曾经说过,许多人在成功之后就全然忘却了自己在走向成功时所遵循的原则,结果遭到了惨败。让我们设想一下,如果巴菲特把 手中原先持有的“旧经济”股全部抛掉,转而投人到泡沫遮天蔽日的网络股中,那结局会是什么样子?我不敢肯定巴菲特能从中大赚一票;但我可以肯定那时的巴菲 特已经不再是巴菲特了。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当有人问及巴菲特对网络股的看法时,他总是回答,“没智慧的人有解释,不解释的人有智慧(Fools give you reasons, wise men never try)”。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1-18 00:09:00

价值投资的经典书籍,

值得阅读,正在下载,

多谢楼主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8 18:53:00
很贵呀,买不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3-17 15:07:00

太贵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3-23 03:39:00
好贵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4-1 20:49:0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