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著名经济学家厉某说:“中国是否应健全福利与社会保障制度?我建议取消所谓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等福利,目的是保持大家的工作热情和能力
基于的经济学原理是,逆向选择。如果各种福利保障设施齐全的话,意味着工资必须设定在一个更高的层面,才可能吸收到工人。因为潜在的工人会在(福利+休闲)和(工资+汗水)中权衡选择,那一样才是效用最大化的。
2。著名经济学家胡某说:“洪水有利于经济建设。”著名经济学家刘某进一步说:“1998年特大水灾刺激了需求,拉动增长,光水毁房屋就几百万间,所以水灾拉动中国经济增长1.35%。”
只考虑到了灾后重建带来的GDP增长!!!
3。著名经济学家樊某说:“国有企业迟早要卖。既然如此,得先卖效益好的,不然,以后效益不好就没人要了。”著名经济学家张某更进一步:“即使是零价格甚至负价格转让(国企),国家也不一定吃亏,因为很多国企都有很多的负债和职工负担,这就好比你带着女儿改嫁和你单身一个人改嫁时的谈判能力肯定是不一样的。”
效益不好,负债谈判肯定处于弱势,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我们应该站在收购者的角度想,既然效益不好且负债,他们为什么还会要呢?就是看中了中国国有企业特殊的性质--它的亏损不是市场原因,而是管理层原因!他们相信,在他们科学的而非官宦的管理下,企业是可以起死回生的!就好比你带着女儿改嫁,说不定女儿可以顺便做他儿子的老婆,这不是大大省了一笔吗?所以,为了国家的利益,虽然亏损,卖的时候腰杆子也要硬朗起来,谁叫我是央字号的呢?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呀~~
基于个人认识的角度不同,提出不同的看法与观点本是无可厚非的。在学术上的争论,本也无对错!但是,如果当你想将自己的理论用来影响决策者时,最好还是从多方利益都考虑一下,这时,就不能仅仅沉浸在理论的乐趣中了。还是得以民生为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