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高级会员区 学者专栏
2005-11-10 23:51:00

量是哲学命题,服从认识论。当人认知事物时要从质和量的两个规度上进行,所以当有财富时便必定有财富量。因此,价值作为财富量只是"价值是财富量的名字",这是行而上的,并无别的内函。阁下的“因为……所以”不成立。

或者说,若价值是指在一定社会制度下,物或人对其所有者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则价值一定不是财富的量,因为“物或人对其所有者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与“财富”不是同一个东西。

再说,若“价值是财富的量”,则价值一定不能“体现了财富的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1-11 09:08:00

质量是物质的量,不能体现物质的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1-11 23:45:00

质量是物质的量,微粒等则是描述物质的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1-12 12:38:00

物质的质量是由微粒的质量构成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1-12 12:53:00

没错。不过微粒也是物质。

物质是一些微粒组成的是质上的陈述,微粒有一定的量是量上的陈述。

我们说商品的效用是什么是质上的陈述,我们说商品的效用有多少是量上的陈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1-13 08:26:00

那么价值就是指在一定社会制度下,物或人对其所有者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也就是财富的本质。反对的话,请举反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1-15 22:16:00

再做补充,完整的定义如下:价值就是指在一定生存环境和社会制度下,物或人对其所有者生存、享受和发展的能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1-15 23:21:00
你这就是效用,仍是质上的描述,仍涉及“能力”有多少的问题。你可以不为“能力”的多少起个名,但你一定要有一套概念来描述这个量。如X有价值,一堆X有价值,这无法表明价值是多少。引进量后,设单位为个,有:X的价值有1个,一堆X的价值有n个.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1-16 13:01:00

跟你说是质和量的统一了。并且不仅仅是效用问题,还有一个所有权问题是前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1-17 01:07:00

我看你是将质和量用一个概念统一了。得给你上课了。[转]

要认识存在物,仅仅指出它存在,停留在一个字上那等于什么也没说,最起码是要回答是什么以及它的大小,多少等,这就是人类最早面对的事物的所谓量与质的问题。把作为哲学范畴明确提出来的是亚里斯多德。他指出了与量质相关的若干规定:其一,性质数量都是实体的规定性。的含义归纳起来有二方面,首先是事物在本体(实体)上的差异,关系到事物是什么和不是什么。其次是属于变化的偶性,就是说是事物本质上的差异和偶性上的差异;其二,关于的含义,他指出,凡事物可区分为更多的组成部分,就形成量。其中有可计数的(指个体的多少)和可计量的(指广延的大小)两种。量又可区分为本性的量属性的量,其三,运动包括量变和质变,运动分成六种:产生、毁灭、增加、减少、变更及地点的改变,增加和减少属于量变,变更则指性质的变化。

对量质问题作了深入研究的是黑格尔。.他指出:质是存在的规定性”[1]一般存在是没有规定性,是抽象的,因而也是没有质可言的。所以,质是一个具体存在物的规定,质就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的直接的规定性。或者说质是事物直接、抽象、简单的规定性,量是比较间接的具体的复杂的规定性黑格尔对量质问题的看法至今仍然是引用得最多也是比较权威的看法。

2、对量质问题的当代研究

1)比较传统的权威定义

辞海曾这样定义事物的量和质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一种内部规定性,是由事物内部的特殊矛盾规定的,事物的多样性,就是事物之间的质的差别的表现。量是事物存在的规模和发展的程度,是一种可以用数量来表示的规定性,如多少、大小、高低、长短、轻重、快慢等。”[2]中国大百科全书是这样定义量与质的:“质与量:表征事物的两种基本规定性的哲学范畴。质是由事物的内在特殊矛盾决定的,使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的规定性。量是质的等级、规模、范围和结构的表现,是事物可以由数和形来表示的规定性。”“量是事物的外在规定性”[3]

2)对质的当代理解

20世纪40年代后,随着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耗散结构论等学科的兴起,人们对量质问题的理解进入了一种新的境界,即由过去对实体存在的质和量的理解转变为对事物作为系统存在的质和量的理解,从事物静态的量质的理解转化为对事物相对静止(动中之静)稳定态的量质理解。认为质是使事物成为它自身并使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内部规定性” [4] “质是事物的一种稳定态的规定性。在古代或近代质主要是作为实体的质来理解的,质是一种实在之有它通过属性表现出来。在当代,质更主要地被理解为关系质系统质稳定态的质。事实上实体——属性与系统——稳定态是人们对事物的两种不同把握方式。实体——属性是从内在与外在的角度来把握质的,质是事物的内在规定性,属性是质的外在表现。系统——稳定态是从事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从事物的演化过程及状态来把握质的。按系统——稳定态理论。任何一个系统都具有无穷多种可能状态,但能代表系统质的规定性是那些稳定态,因此一定的系统稳定态相应于事物的一定质。而从一种稳定态向另一种稳定态的跃迁便相当于事物的质的变化过程。稳定态是指一个系统在一定的环境影响、干扰面前能够通过一定的信息反馈调控保持自身系统的不变性。从稳定态角度看质的规定性与从属性角度看质的规定性是不同的,稳定态实际上是动态的,它在动态过程中自身表现出来的稳定性,是变化中的稳定。而属性是相关性表现,本质上是静态的,即事物的质在这一关系中便是这种属性,不是别的属性。从稳定态角度看质体现出来的是质的历史演化,把历史过程和演化存在引进了质的研究中来。事物稳定态的质还决定于事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稳定态由事物自组织和它组织(外部作用)二方因素共同形成,耗散结构系统是靠与外部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维持其存在,即一种事物(耗散结构)稳定态的质,不但决定于事物内部的要素和结构,还取决于事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3)对的当代理解

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事物构成因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等可以用数或形来表示的规定性。量的规定性可区分为内涵量和外延量,外延量表示事物存在范围的广度,即规模量,可以计算:内涵量表示事物等级程度、构成方式、功能过程量,它比外延量更加深刻是不能用机械方法加以计算的,量的规定性与质的规定性不同,质与事物存在直接同一,量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化增减并不影响某物之为某物。

以上的介绍是目前比较普及也比较权威的观点,这些观点可以代表相当一部分学者对量和质的研究成果,但不能完全反映当代人们对量质问题的所有研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1-17 20:56:00

对不起,我只觉得量是对某种质的计量,如此而已。所以量和质肯定是统一的,没有无质的量,也没有无量的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1-18 02:00:00

量和质都是人们为认识世界而杜撰的两个概念,都是用来描述事物的。当效用(使用价值)作为商品的质时,就一定有价值作为商品的量。说实话,我有时说价值是效用(使用价值)的量仅仅为了与阁下及网友交流,“价值是效用(使用价值)的量”是说不通的,因为效用(使用价值)不是事物。两和质都只对事物而言的,有事物就一定有量和质,“没有无质的量,也没有无量的质”如当作表明量质同时存在,没错,但是如当作表明量是质的量,则一定错。

量是事物的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1-21 11:47:00

回CCGGQQ

--------价值有实体吗? 有, 价值的实体是什么? 它是存在于物品内的这样一种东西:1、一件物品里含有这种东西就能卖出钱,一件物品里若没有这种东西就是再有用也卖不出钱来;二、这种东西是由人在劳动过程中施加到物品上去;三、这种东西可以累加。这三点是它最重的特性。

--------关于第一、二点,可以用水来说明: A桶水,由人送到高楼上去,就能卖给那里的人,换到钱,B桶水在河边,就卖不出钱来。这两桶水的不同这处在于,A桶水之中有价值这种东西,所能卖出钱。到这里,我不得不说, 大多经济学者凭直觉认定,有的物品不是劳动产品,人没有在其中施加任何劳动,也能卖出钱来,相信有天上掉馅饼这样的好事。 其实,这是大误解,就象他们直觉的太阳绕地球转一样是错觉。 如果你有兴趣,我可以把我的《处女地和天然林木的交换价值是人创造的,任何交换价值都是人创造的》一文帖给曹兄你看看。

-------关于第三点。能累加,是这种东西可以称为‘实体’的根本特征,所谓累加就是一个单位加一个单位会等于二个单位的这种标量加法。逻辑学中加法,是加是仍得是,这种加法不是累加。还有,(3斤肉,5尺布,7支笔)+(1斤肉,4尺布,2支笔)=(4斤肉,9尺布,9支笔)这种加法是空间矢量加法,也不是累加。

--------当然,也还有其它特征,但是,这三点是这里所说的这种东西可以称为价值实体的主要原因。

-------马克思认为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是价值实体,虽然还不是真理,却比较接近真理的,这种实体以劳动时间计量,可以做标量加法,与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看到的-----昨天卖菜收入60元加今天打铁收入66元共126元这种标量加的事实是相吻合的。

--------作为实体,未必是实物,未必有一个原子。具有载热性能、具有引力的那种叫物质的实物仅仅是物理学上的一种实体。通讯中的信息,可以做标量加法,能在信道中传输,是信息论中的实体;能量可以做标量加,能在物体的运动中储存、传输,也是物理学上的一种实体。只不过信息论和物理学上没有刻意这么称谓罢了,信息和能量这两种实体之中都没有任何一个原子。

---------逻辑学中的“是”这个概念,不能累加,就是从逻辑学的角度来说话,在任何时候都不能称之为实体。所谓效用,是人在消费了一定价值之后产生的心理感受,谈不上标量加,也谈不上矢量加。无法充当价值的实体。特别是,那些在储存中还未进行消费的商品和从未进入人的消费过程的生产资料,效用还未产生甚至从未产生,若说效用是它们价值实体,根本无从说起。 使用价值,只能做矢量加,跟我们在生活中的感受到的标量加-------昨天卖菜收入60元加今天打铁收入66元共126元--------是格格不入的。 所以使用价值不可能作为价值的实体。

---------------------------------------------------------------------------------------------------------------------------------在论坛的政治经济学栏中《高手出招,价值有实体吗?》一条中,我列的五点不是你说的量身定做,而是由经济现象中的事实决定的。今天那一条不开,我就在这里作答。

-----------关于第一点,价值实体必须是客观存在的。若不是客观存在,有谁敢把自己的钱存到银行里?万一存款主人睡觉了、主观上一时没有去思念那笔钱,它便因此消失了,那就亏大了。我注意到的你写的一句话,说宇宙中并不绝对地有价值这种存在,这句话没有错,我想补充的是:一旦出现了人类社会,出现了市场中人与人的关系这种事实,价值的实体就客观地存在了,也就说,价值实体的存在就不依某一个人的意志为转移了。当然 如果人类社会消失了,价值也就不存在了。

-----------关于第二点,价值实体必须是可累加的标量,上文已说明。

-----------关于第三点,价值只能是由人施加到物品上去,任何物品,若人不对它施加劳动或努力,不管它再有用、人再必须,它也换不到钱。写出来篇幅较大,须另文讨论。

-----------关于第四点,价值实体必须是得到市场认可的。马克思说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无差别劳动,这个定义虽不完美,但是目前人们的认识水平还无法超越它,还不得不用。所谓“凝结了劳动”其外在表现就是“能卖得出去换得来钱了”。 一件产品,如果卖不出去,那只能就明生产者付出的劳动没有凝结在产品上。这件产品没有价值。 不时有人说,马克思对价值的这一定义仅从成本方面考虑,有局限,应该象马歇尔那样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去考虑。这想法由于对凝结的含义未真正吃透造成的。首先,凝结了的劳动不是成本,成本包括凝结了的劳动和未能凝结的劳动;第二,凝结本身就是供求双方作用的结果,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不考虑需求的生产。生产者在劳动过程中,由于操作失误,弄出了废品,是劳动事故;生产者由于市场信息分析上的失误,生产出来的产品,卖了低价,同样是生产事故,由于生产过程出现事故,致使劳动未能凝结到产品上,卖了低价,这情形不要和需求扯上关系。第三,需求不是独立于生产的东西,需求本身是生产者创造出来的,打广告、市场调查、推销、提高质量、摸清消费者的意图、发明新产品等等都是生产过程中创造需求的工作。

-----------关于第五点,价值实体必须供人消费,不言而喻。

----------价值实体是一种由人施加于产品中、使产品可以卖钱的那种东西;在商品离开其生产者、在消费者还未接触到产品的这段时间,也能客观地存在;这种东西可以做标量加,与我们的体验相吻合;这种东西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市场经济中,离开人类社会它就消失了;这种东西可供人消费,消费后的效应的是心理上的满足。对这种东西,马克思说它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就目前人们的知识水平来说,还没有更好的定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1-22 02:17:00

米西是:先感谢你来捧场。

1、一件物品里含有这种东西就能卖出钱,一件物品里若没有这种东西就是再有用也卖不出钱来。

-------依此,人们是在买卖价值了,而使用价值则不是人们需要的。我想这与你后面说的“价值实体必须供人消费”在逻辑上是一致的。显然价值又是一般人类劳动,也就是说人们疯了,彼此交换完全一样的东西。看来价值还真的是一种营养品了!!!

二、这种东西是由人在劳动过程中施加到物品上去。

---------依此,这种东西也是机器、自然、时间和太阳在生产过程中施加到物品上去。

三、这种东西可以累加。这三点是它最重的特性。

----------如你所说,价值实体必须是可累加的标量,那么价值究竟是实体还是量?

你那文章我已看过,按你的逻辑,女人一定是因为男人看了一眼才是女人。你太唯心了!!经济活动是人的活动,有什么能脱离人的参与呢?这种因素怎能作为判断价值有无的标准呢?显然你在这之后还在不断加入判断标准,如正品和废品,卖和没卖。当你再加入其它判断标准时,说明你定义的“价值是一般人类劳动”是废话一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1-22 08:08:00

回复米西是

1你要研究“实体”,首先要定义“实体”是啥,即这个范畴的内涵和外延。

2就您的五点要求而论:如果商品交换后面,没有你所说的“实体”(劳动),商品交换是否可能发生。

3如果我们定义“实体”,就是商品的社会购买力,是否也能满足你的要求。那时候,我们只需要研究是啥因素影响一个商品的社会购买力,就可以理解这个商品经济社会是如何运行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1-22 23:50:00

如果质和量是人们杜撰出来,那么你的价值论也是杜撰出来的。还有讨论的意义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1-23 02:24:00
以下是引用zmdong0在2005-11-22 23:50:13的发言:

如果质和量是人们杜撰出来,那么你的价值论也是杜撰出来的。还有讨论的意义吗?

你居然不懂这里所说的“杜撰”的意义,没招!你的名字就是杜撰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1-24 22:23:00

再回CCGGQQ

---------消费者的确是在购买价值,即购卖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生产者的正常劳动都是围绕消费者的需要进行的,生产者的劳动是否符合消费者的需要,就看是否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一旦生产者收到了钱,他的劳动就凝结了,也就说明他的劳动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是能满足消费者要求的。这种凝结了的劳动即商品的价值,被人消费后产生的各种效应-------或让人饱肚子、或让人暖身等,当然正切帖地符合消费者的需要。你说的价值有营养,这话用来对食物类商品价值的耗费效应作描述,通俗易懂,是对的。我们每天都在买电能这种物理学实体,电能也有各种耗费效应---------光、等热,价值的消费效应与电能的耗费效应很相似。

---------劳动有二重性,铁匠的劳动以铁刀的形式凝结,粮农的劳动以谷物的形式凝结。抽象劳动使两种产品具有同质的东西,因而可以交换;具体劳动使两种产品有不同的使用价值,因而又有交换的必要。这是旧话,人们的买卖行为合符逻辑,不疯。

---------机器在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可以增加使用价值,但不会增加价值。比如某商品,在手工生产时,一个工人每天能生产2件每件卖5元,这人的日收入是10元,(假定当时市场上工人的日平均工资是10元,他觉得合算);使用机器生产后,一人每天可以生产100件,但是这时商品不得不降价了,每件只能卖一角二分,每天销售收入12元,其中10元是工人创造的,其余2元是机器的价值转移,一台80元的机器大概转移40个2元之后,就可能要换新了。可见,机器扩大了使用价值-----由2件增至100件,但它并没有增加价值-----还是10元。

看了这个例子,也许有人会说,机器产品价钱只是一角二分,“是量身定做的”,不至于那样低吧,如果每件是二角五分,那么每天销售收入是25元,除去工人创造的10元机器转移2元,就还有13元是机器创造的。 但是,市场不会允许。

因为二角五分这样的高价,就使得这个行业生产者的收入太高了,高过当时市场上工人平均收入10元的水平。而用机器生产,人人会做,于是必然有大量的生产者涌入这个行业,产品的价格必将节节下降到一角、八分、甚至五分,直到弄得生产者人人亏本,有人不得不退出该行业,价钱才又慢慢上升,照马克思的说法是:价格将围绕一角二分价值波动。

这是按马克思的思路写的例子,这个解释有一定道理。但我并不满意,我有更完满的解释,时间有限,不写了。

---------“价值是实体?还是量?”

答曰:价值是客观存在的东西,若对它计量,它必是标量。因为它客观存在、是标量,所以可以称为实体。实体这个词,可能是马克思在经济学中起先用的,其它学科中能量、信息等客观存在的标量,也是实体,但是还没有人带头用实体这个词来指称。

动力学中,一个运动系统可以就能量列出关系式,也可以就动量列出关系式,也就是说,能量、动量都是运动系统中的量,是客观存在的。但是能量是标量,就可以称为实体,而动量是矢量,就不能称为实体。作为实体的能量,可以在一个运动系统内计量、也可以在不同的系统之间计量、还可以对不同运动类型的运动计量;而动量只能用来描述一个质点、一个物体、一个机械运动系统内部的运动情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1-25 01:32:00

西米是,如果你的价值这种凝结了的劳动即商品的价值,被人消费后产生的各种效应,则这价值不是马的价值,而是效用。zmdong0以前也是这样的,他现在已开始正“量”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

1:价值不是效用,着已是公认的,如将价值再定义在效用上易引起不必要的纷争,这不利于学术的发展。

2:效用最终仍有“量”的问题,即效用有多少。一旦你谈量的问题你必定回到我说的问题上来,但是这时你会发现效用这个概念已经多余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1-25 16:12:00

回FUJOLL

你问,如果商品交换的后面,没有“实体”这种东西,商品交换能否发生?

答曰:不会发生。如果物品上没有价值实体这种东西,也就是说两件物品都不是劳动产品,是自然物,是可以无偿取用的,当然就没有交换的必要了。比如,甲人没有必要用一桶河水与乙人交换一百升空气,两人按需要随意取用就是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1-25 16:22:00

三回C

-----------使用价值是商品“能为人做什么”是潜在的物力,比如米饭能让给人充饥;效用是商品“被使用了以后产生的效果”,比如米饭被人吃了后人饱了。这两者都不能充当价值的实体,这似乎是常识,这一看法我在《回CCGGQQ》帖中不止一次地表达了。

----------马克思认为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劳动,我尽管认为这个说法不十分完满,但是我在几个回帖中都已经忠实地表述了。在《再回C》帖的第一段中,为了分析你的“价值有营养”的说法,我说到:消费者是在购买价值,价值被人消费后产生的效应有饱肚、暖身等。不想竟被你误解了,误认为我是以各种效应充当价值实体。

一种实体与这种实体被消耗后产生的效应,有本质的区别,是完全不同的东西。在那一段中,为了区分这两种不同的东西,我还特地用电能与电能被耗费后的效应的区别来作类比。电能是一种能,是客观实体,它不亮、不热、无力,是标量,而电能被耗费后的效应有光、热、力等,这些效应不是标量,不能把光、热和力累加起来。实体和它耗费效应,区别如此明显,不应有混。

-----------我还以为我的表述有辞不达意之处,我再看了我的原文,没发现表达有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1-25 16:44:00

与CCGGQQ讨教

--------我注意到,你说价值是用来度量财富的量,这点值商量。

--------财富有两种,一是天然财富,二是人创造的财富。

--------天然财富有使用价值,但没有价值。天然财富没有价值,度量无从说起,谁也说不清太阳值多少人民币,地球的自转值多少钱,长江东流值多少钱。

--------以我对马克思价值概念的理解,我认为,价值是度量人作出的贡献大小的量。或说是用来标示人类作出牺牲多少的经济学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1-25 20:31:00

[讨论]

以下是引用西米是在2005-11-25 16:12:45的发言:

回FUJOLL

你问,如果商品交换的后面,没有“实体”这种东西,商品交换能否发生?

答曰:不会发生。如果物品上没有价值实体这种东西,也就是说两件物品都不是劳动产品,是自然物,是可以无偿取用的,当然就没有交换的必要了。比如,甲人没有必要用一桶河水与乙人交换一百升空气,两人按需要随意取用就是了。

比如说,我有一幅名画,你有一块祖上传下的原始森林,也就是说,双方的财富都不是可以无偿取用的,这时候,商品交换是否可以发生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1-25 21:26:00
价值作为度量财富的量,并不成立.财富强调的是使用价值,使用价值只能用自然尺度度量.去年一斤花生一块钱,今年一斤花生两块钱,你说二者之间的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作为相同的财富,那么它的价值量自然应当一样.可它们为什么价格有不一样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1-25 22:11:00
建议各位读读马克思1857-1858年手稿。马克思把分配的合理性区分为经济合理性与法律合理性。分配的经济合理性就是谁劳动,归谁所得。“劳动是最初的占有方式”。劳动之所以成为占有权的根据,因为最初所有的自然物品都是人类共有的。通过劳动产生产权后,当这种物化劳动进行二次或三次投入的时候,这时候产权作为一种法律关系就参与了经济活动,因此,就经济本身来说,以劳动作为分配标准或产权标准是完全合理的。但当作为这种结果的东西参与这种活动的时候,那么也就是法律关系对经济关系的外在强加。因此,如果各位真正的要从经济角度讲价值的话,那么只能说价值是抽象劳动的凝结。因为价值是个经济学概念,它坚持的是劳动作为产品占有的根据或尺度。价值是初始产权的根据和初始产品的分配方式,但从经济合理性的角度讲,也是所有产品的所有权的根据和所有产品分配方式的根据。但不幸的是,社会活动按照社会规律进行,而不依照经济规律进行,所以是社会规律强奸了经济规律,而各位高手还没有区分清楚到底是什么的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1-25 23:44:00
以下是引用西米是在2005-11-25 16:22:43的发言:

三回C

-----------使用价值是商品“能为人做什么”是潜在的物力,比如米饭能让给人充饥;效用是商品“被使用了以后产生的效果”,比如米饭被人吃了后人饱了。这两者都不能充当价值的实体,这似乎是常识,这一看法我在《回CCGGQQ》帖中不止一次地表达了。

----------马克思认为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劳动,我尽管认为这个说法不十分完满,但是我在几个回帖中都已经忠实地表述了。在《再回C》帖的第一段中,为了分析你的“价值有营养”的说法,我说到:消费者是在购买价值,价值被人消费后产生的效应有饱肚、暖身等。不想竟被你误解了,误认为我是以各种效应充当价值实体。

一种实体与这种实体被消耗后产生的效应,有本质的区别,是完全不同的东西。在那一段中,为了区分这两种不同的东西,我还特地用电能与电能被耗费后的效应的区别来作类比。电能是一种能,是客观实体,它不亮、不热、无力,是标量,而电能被耗费后的效应有光、热、力等,这些效应不是标量,不能把光、热和力累加起来。实体和它耗费效应,区别如此明显,不应有混。

-----------我还以为我的表述有辞不达意之处,我再看了我的原文,没发现表达有误。

你这些我注意到了,我认为这是技术问题,也是哲学问题(太深!),懒得谈。不过可告诉你,光热都是能,只是是不同形式的能。能和力是什么关系目前没有定论。

不管怎样,当价值是实体时,它一定是个独立的事物,而非商品肚里的“寄生虫”,凝结无从说起。你可查一查什么叫实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1-26 00:22:00
以下是引用西米是在2005-11-25 16:44:27的发言:

与CCGGQQ讨教

--------我注意到,你说价值是用来度量财富的量,这点值商量。

--------财富有两种,一是天然财富,二是人创造的财富。

--------天然财富有使用价值,但没有价值。天然财富没有价值,度量无从说起,谁也说不清太阳值多少人民币,地球的自转值多少钱,长江东流值多少钱。

--------以我对马克思价值概念的理解,我认为,价值是度量人作出的贡献大小的量。或说是用来标示人类作出牺牲多少的经济学量。

你凭什么说“天然财富有使用价值,但没有价值”?不过是你先定义好价值再说天然财富没有价值。显然天然财富(如野猪、矿藏、土地)卖的价钱还高一些。

如用太阳地球这些不可能交易的东西来质问我,那没有意义。

如认为“价值是度量人作出的贡献大小的量”,就其本身没有错,但是:一人作出的贡献中其物质部分是不可能凝结在产品之中的,自然科学可说明这一点。二是当价值是量时它不可能被交换。三是人们交换的是商品,而非交换人作出的贡献,从而这种价值没又经济学意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1-26 00:50:00
以下是引用sixiangzhe在2005-11-25 21:26:19的发言: 价值作为度量财富的量,并不成立.财富强调的是使用价值,使用价值只能用自然尺度度量.去年一斤花生一块钱,今年一斤花生两块钱,你说二者之间的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作为相同的财富,那么它的价值量自然应当一样.可它们为什么价格有不一样呢?
以下是引用sixiangzhe在2005-11-25 22:11:21的发言:
建议各位读读马克思1857-1858年手稿。马克思把分配的合理性区分为经济合理性与法律合理性。分配的经济合理性就是谁劳动,归谁所得。“劳动是最初的占有方式”。劳动之所以成为占有权的根据,因为最初所有的自然物品都是人类共有的。通过劳动产生产权后,当这种物化劳动进行二次或三次投入的时候,这时候产权作为一种法律关系就参与了经济活动,因此,就经济本身来说,以劳动作为分配标准或产权标准是完全合理的。但当作为这种结果的东西参与这种活动的时候,那么也就是法律关系对经济关系的外在强加。因此,如果各位真正的要从经济角度讲价值的话,那么只能说价值是抽象劳动的凝结。因为价值是个经济学概念,它坚持的是劳动作为产品占有的根据或尺度。价值是初始产权的根据和初始产品的分配方式,但从经济合理性的角度讲,也是所有产品的所有权的根据和所有产品分配方式的根据。但不幸的是,社会活动按照社会规律进行,而不依照经济规律进行,所以是社会规律强奸了经济规律,而各位高手还没有区分清楚到底是什么的问题。

去年一斤花生一块钱,今年一斤花生两块钱,你说二者之间的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这是价值分配(转形)造成的,马论决定价格的也是生产价格而非价值是不是?去年到今年经济系统有变化,这变化决定花生价格的变化。

马那手稿肤浅得很,他凭什么肯定劳动是占有权的唯一根据?他连按劳分配是不是一个规律都没论证过。他这种想当然可能对可能不对,他这种想当然式的研究方法绝不是科学方法。

(择自本人一旧文)产权本身也是分配的结果。自然之初并无私有和产权,但是当一群人得到一块土地(或财富)后,便要分配,分配后各个体得到的东西才是私有的,于是产生了产权。所有经典理论中似乎都将产权置于分配之前,这仍然是“谁创造归谁所得” 在作怪,是不对的。人类的生产始终是分工协作下的生产,在生产或生产结果中分不清你的和我的。产权是由分配决定的,这种决定的终极因是行为上的节约性(宇宙中万事万物的运动都遵循节约法则)。显然如依分配理论描述的过程来分配产品,在行为上是浪费的。产权在本质上是通过分配生产要素及劳动权来分配产出的,从而省去分配实际产出的麻烦。己有产权理论一般不问产权从何而来,若问了也只能依“谁创造归谁所得” 来回答,说产权是贡献(或劳动)所得。这给实际造成的危害巨大。

按贡献(或劳动)分配是“谁创造归谁所得” 的别名,是对分配理论的歪曲。由于生产始终是协作下的生产,所以也无法确定各要素贡献的大小。要素的价格不说明其贡献的大小,仅说明社会分给它的有这么多。按贡献分配只是一个政治取向,其经济学意义不大,我们无法评价各要素贡献的大小。

经典理论总是认为收益等于贡献,这是害人的。没有那个国家不被这种贡献论害过,我国当今的圈钱圈地圈企运动,其背后的理论依据都是这种荒谬的贡献论。看看国企的流失,看看人们劳动权的丧失,就知产权理论的不完备给我们带来的灾乱有多大。将国民一脚踢开以卸包袱,这完全是将公民当成偷渡客!我们剥夺了公民的劳动权。我们必须明确产权是分配的结果,以有效保证各方的权利。顺说明,怎样的分配合理,怎样的分配不合理,不是本文要说明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1-26 21:46:00

回CCGGQQ先生

我的问题你并没有回答.既然你认为价值仅仅是财富的量,那么一斤花生和一斤花生的量既然是一样的,那么它们的价值也就应该是一样的.可他们的价格却不一样.价格不一样,能说明价值一样吗?你的理论怎么解释这种现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1-26 23:53:00
以下是引用sixiangzhe在2005-11-26 21:46:21的发言:

回CCGGQQ先生

我的问题你并没有回答.既然你认为价值仅仅是财富的量,那么一斤花生和一斤花生的量既然是一样的,那么它们的价值也就应该是一样的.可他们的价格却不一样.价格不一样,能说明价值一样吗?你的理论怎么解释这种现象?

已说了这是分配问题。依我的分配理论,价格是分配符号,或书价格是商品分得财富的量。在我看来,劳动、稀缺、权力、职称都是分配标准,他们是以分配标准的身份决定价格,而非经典讲的它们就是价值。显然社会总财富越多,同样的劳动、稀缺、权力、职称,其价格越高。

花生价格服从如下规律:

一商品的生产率提高后其价格要降低,但是与此同时,其它所有商品的价格都要因此而上涨,且降低总量与上涨总量相等。工资因此而上涨。这便是价格互动规律,亦称价格第一规律。该规律决定四种价格现象:

﹝一﹞凡长期发展较慢的部门﹝以生产和管理技术更新速度为依据﹞,其商品的价格不断上涨。如农业、手工业、建筑业。这是由于发展快的部门不断将多创造的价值无偿送给它们的结果。尽管这些部门的生产率也在不断提高,但是由于提高的速度相对较小,其交的价值小于公家分给它们的价值,所以其价格只能上涨。

﹝二﹞凡生产方式相同﹝或相似﹞的商品,其价格在落后的地区和国家低,在发达的地区和国家高。如火箭、理发的价格在中国比在美国低。这是因为其它部门的生产率在发达的地区和国家较高,它们向这些部门无偿提供的价值更多。

﹝三﹞随经济发展人们的工资不断上涨。如我们的工资现在比过去高。尽管人们支出的活劳动还是以前那么多,但是现在的平均生产率较以前高,创造的价值较以前多,所以人们的工资要不断上涨。

﹝四﹞同样的劳务消耗所挣的报酬,在落后地区和国家低,在发达地区和国家高。如美国的工资比中国高。这是因为发达地区和国家的平均生产率较高,创造的价值更多,从而更多的价值形成人们的工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