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3803 4
2014-01-02

王闻造假是非又掀高潮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必定就会有潜规则!”只是有关管理部门不查或不方便查罢了。只要“深化改革”也触碰一下这些部门、单位。还会曝光更多的 院长科研不端行为

今天顺访马红孺教好友的博客,才知道,吴明卫教授呼吁《以高贵的方式进行学术标准讨论》,王牧教授积极响应《让一切公开在阳光下》。

让一切公开在阳光下,我相信,这不仅是王牧个人的期待,也是我们每个人共同的期待。

三十六年前,南大人胡福明提出了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才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的风靡问世。今天,又一个南大人,发起了学术标准的讨论,在学术泡沫日益严重、学术标准混乱不堪的背景下,此举的意义同样深刻。

中国,作为科研队伍、SCI论文的世界大国,竟然没有学术话语权。论文好坏、对错、是否创新,都是外国人说了算;SCI标准、SCIENCE/NATURE标准、影响因子标准,也全都是外国人制定的。最可悲的是,是否涉嫌学术不端?是否操作实验数据?也要请外国人进行鉴定!

对中国学术界来说,摸着SCI过河应该成为历史,中国学人必须有自己的学术话语权,我们要破除洋迷信,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科学体系和评判标准。王牧教授说得好:科学研究需要诚实和黑白分明。对青年研究群体,我们应该引导他们用严谨踏实的态度去对待实验数据,坚持真理, 守住科研的道德底线。

黄安年老师把王闻学术标准之争,简单地认为是为院士之名的“掐架”,我认为很不妥。作为一名略知真相的旁观者,有必要再说几句。

的确,王闻事件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院士之争,“王牧因院士无望,顺便把闻海虎拉下水”,这样的“阴谋论”似乎很符合中国人的逻辑。不过,如果王牧教授的选票一直领先闻海虎教授,“阴谋论”还成立吗?当然,我一直对王牧教授的“自杀”行为也无法理解,最近的一封Email终于解开了心中的谜团。

不久前,在南大工作的师弟转发了一封电子邮件,主题为:《不得不说的话》,是王牧教授在南大内部群发的一份邮件。这封信披露了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和一些鲜为人知的真相,王教授没有把这封信再次通过科学网公开,我想是出于南大大局出发的吧(所以,关键的东西我也不能说)。

《不得不说的话》,也表达了王牧教授对当今学术越来越不严谨的担忧,很值得一读,我从中摘拷了一小部分:

我们南京大学素以“诚朴雄伟,励学敦行”的优良学风著称;我们南大物理素以“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而被国内外物理界广泛认可。但是,...,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要创建“世界一流”、“国际接轨”的学术圣堂让人匪夷所思。。。

正如我们大都认可的,学风是一个科研单位的生命线, 科学道德的底线任何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触碰。学术不端在任何地方都可能发生,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关键是我们用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那些事情。我们提倡宽容,但在原则问题上不能让“宽容”越过底线而成为“纵容和护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1-3 20:07:51
路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4 11:08:37
真的假的做一下,就知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8-18 22:30:13
走过路过看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8-24 07:52:58
学风的重要在于无形而有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