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实务版
910 0
2014-01-03
      管理层出人意料的选择在2013年最后一个交易日同时开闸“主板IPO+新三板扩容”,但无论是当前宏观面的“钱慌”环境,还是目前低迷的股市表现,可以想见市场存量资金有限、增量资金不足的现状,似乎并不足以支撑主板、新三板等多重扩容预期的联手压力,那么,管理层为何要赶在年底最后一天,一定要“重启扩容”?管理层似乎也做好了“首批IP0企业当中有人‘发行失败’”的“心理准备”。需要强调的是,在决策层已经决心大力度的市场化改革的当下,新一轮IPO成功的标志,并不是“发行方、中介机构”挣得盆满钵满,也不是打新资金如何高收益,而应该是“在管理层没有干预的背景下,满足投资人诉求的发行人成功上市,无法获得市场认同的企业发行失败,行情受到一定的冲击,但会因此‘破位’”,也就是,其关键在于,无论IPO何时重启,证监会“开闸”之后,企业选择什么时机发行,市场是否接受其发行条件,均让市场力量起到“决定性作用”
       央行在年底资金面再次紧张之时,仍然只是小心翼翼的用SLO“平滑”头寸,鲜见的逆回购也仅仅是“浅尝辄止”,立即收手,博览研究员认为,扩容重启究竟能够取得怎样的“成果”,更多取决于“市场性资金”的态度,也即,经过这一轮发行制度改革和相关政策、舆论的宣传,市场对新一批上市公司的价值评估,以及对未来市场走势的判断究竟是更加乐观,还是更加悲观了应该说,有关方面为重启扩容所做的政策准备还是“充分”的——

推动新一轮发行制度改革,甚至拟定了向“注册制”过渡的方向与步骤;

严格审查“拟上市企业”,迫使数百家“信心不足”的“李鬼”自动撤销上市申请;

通过新三板等方式,多渠道分流社会融资需求,平滑市场压力;

最重要的,当然是27日刚刚公布的,以保护中小投资人为己任的“新国九条”,为大扩容获取“道义”上的认同……

而根据上文的分析,无论是当前宏观面延续“钱慌”格局(12月30日,1天期隔夜回购利率盘中一度冲高至37%),还是目前低迷的股市表现,可以想见市场存量资金有限、增量资金不足的现状,似乎并不足以支撑主板IPO重启+新三板全国挂牌等,多重扩容预期的联手压力,那么,管理层为何要赶在年底最后一天,一定要“重启扩容”?

博览研究员认为,除了上述“为政治任务表态”,落实决策层“转型改革”的战略部署外,从战术角度看,管理层似乎也做好了“首批IP0企业当中有人‘发行失败’”的“心理准备”——


从这次意义上说,此轮IPO重启成功与否,并不在于首批5家企业是否能够顺利上市融资,而在于市场力量是否能够“自主决策”,在于管理层没有直接“调控”市场。在这一前提下,恐怕理性的投资人也愿意接受行情因此调整、下跌的结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