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168 2
2014-01-03
投资要点

  经济增长中枢下移是中国银行家的普遍预期。过半数银行家认为未来中国 经济增长合意区间为7-7.5%,较之前十年平均10%的经济增长率有明显回落。

  信贷支持实体经济的转型正在发生。与过去四年相比,信贷投向的产业、领域都在发生积极而深刻变化,信贷流向的变化昭示着资本的力量正在重塑中国的产业格局。

  城镇化的进程倍受银行家关注,中小城市是银行地域扩张的战略重点。银行家对城镇化这一社会发展趋势关注程度由过去三年的18%提升至 35.8%。在发展的战略重点区域方面,67.8%的银行家选择了 “经济发达地 区的中小城市”。


  消费崛起,个人银行业务重点切换。银行个人金融业务重点发生了明显转移,个人消费贷款首次超越财富管理及私人银行业务,以63%的占比位列第一位。

  信贷流向随产业结构变迁而调整的趋势日益明朗,产能过剩是银行家最担忧的风险来源。

  新增信贷资的配置重心从中上游向下游消费端转移。农林牧渔业首次成为最受关注的行业,基建、机械制造等行业已经逐步淡出信贷的重点支持行业,甚至成为信贷的限制性行业,其中对冶金业的信贷限制比例由上年23.6%跃升至60%。

  由产业结构调整造成的信贷风险首次成为银行最受关注的信贷险。54.5%的银行家认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如淘汰落后产能)造成 的信贷风险加速”是其面临的最主要风险。

  小微企业和地方融资平台风险未来三年不良率偏高。

  长三角业务不良率最高(与其小微企业集聚相关)。61.3%的银行家认为长三角地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不良率承压最大,这侧面反映了小微企业的暗含风险较大;另一组数据显示浙江、江苏、山东三省的不良 贷款余额占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总量的45%左右。

  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最大的问题在于信息不对称。银行家反映的风险 有:(1)无法掌握全口径地方政府性债务信息、(2)地方政府融资渠道日益多元化、(3)难以监测平台贷款资金流向。由此可见充分的信息披露是防范和化解风险的前提。

  前言:

  在我国的金融体系依旧间接融资主导的背景下,中国银行家对未来中国经济金融的洞察值得 资本市场参与者思考,信贷的流向代表着资本聚集的领域。为此在过去五年《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的基础上编制本专题报告,该银行家调查报告由华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研究 员主持并负责项目的执行与实施。

  一、预期中国经济未来合理增速区间为7-7.5%

  过半数银行家认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合意区间为7-7.5%。中国经济已经保持了三十年的高速增长,新一届政府更为强调“调结构、促改革与稳增长”之间的均衡,对经济增长速度的 追求有所下降。调查结果显示,处于经济和金融一线的中国银行家认为政府的这一决策取向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对未来中国GDP增长率区间的调查结果显示:87.9%的银行家选择7-8%,其中52.2%的银行家认为合意区间应该为7-7.5%,较之前十年平均10%的经济增长率有所回落。



  二、城镇化倍受瞩目,战略重点在发达区域中小城市

  城镇化是银行家近年尤为关注的社会发展趋势。2013年受银行家关注较高的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包括:一是利率市场化加速(68.8%); 二是产业结构调整(58.7%);三是社会融资的多元化(46.5%);四是城镇化建设的推进(35.8%);五是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变化(30.8%)。商业银行如何为新型城镇化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成为银行家面临的一个新课题。2013年,银行家对城镇化建设推进的关注度也显著提高,由此前三年18%左右的比例大幅增加到 35.8%。

  三分之二银行家看涨一线城市房价。2013年2月,中国国务院提出了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新国五条”,提出要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严格执行商品住房限购措施,但进入下半年后中国的一线城市的房价上涨幅度逐步扩大。在银行家对于未来一年房地产市场走势的调查中,66.3%的银行家看涨一线城市房价,仅有6.1%的认为一线城市的房价将会下降;46.5%的银行家看涨二三线城市的房价,看跌二三线城市的房价的银行家占比也不到两成。87.3% 的银行家看好一线城市的房地产销量,43%的银行家认为二三线城市的销量将在未来一年内继续上升。


  源于对城镇化的理解、房地产市场的分化,发达地区的中小城市是银行扩张的战略重点。由于拥有较完善的基础设施、较完备的法制环境,人口受教育水平普遍较高,且同业竞争相对 还不够激烈,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小城市已经成为城镇化进程中吸引银行家的亮点。调查显示,当讨论银行下一步发展的战略重点区域时,67.8%的银行家选择了“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小城”。


  三、消费崛起,个人银行业务重点切换


  个人消费贷首次成为个人金融业务首要发展重点。在对个人金融业务发展重点的调查中,结果与历年显示出较大差别,2011年及2012年,私人银行、财富管理、信用卡业务均占据个人金融业务发展的前三位;从2013年的调查来看,银行个人金融业务重点发生了明显转移,个人消费贷款超越财富管理及私人银行业务,以63%的占比首次位列第一位,这也从侧面反 映出个人金融业务的重点转向大众化服务。


  四、信贷产业布局伴随产业升级调整

  农林牧渔业首次成为最受关注的行业,曾经的信贷支持行业沦为限制行业。从银行业信贷的支持重点和限制性行业看,清晰地映射了我国的产业变迁和国家的宏观政策。一方面在经济 逐渐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以及上游重化工的产能过剩,我们看到基础设施、机械制造、战略新兴产业已经逐步淡出信贷的重点支持行业,甚至成为信贷的限制性行业,如机械制造业; 而另一方面,随着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不断深入,银行对基础农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对国家政策的响应程度较高;同时物流业近三年连续保持在重点支持行业的前三位,银行对 现代服务业保持较高的重视程度,在银行经营中占据更为重要的地位。

  对冶金业的限制比例由上年23.6%跃升至60%。近两年来,房地产一直是重点的贷款限制对象,在国家加大化解产能过剩力度、提倡节能环保等政策背景,部分高污染、高耗能的行 业位列重点显著行业的前列。如受2012年船舶行业风险暴露的影响,对船舶行业的限制比 例由上年的25.6%上升至41.1%

  五、银行家眼中的未来中国经济风险点

  产业结构调整对传统过剩行业的冲击力度可能是空前的。银行家对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造成的信贷风险给予了极大关注,54.5%的银行家认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如淘汰落后产能)造成的信贷风险加速”是其面临的最主要风险,“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的关注度一直较高,也受到43%的银行家关注,显示银行家在此方面的担忧。对比历史,产业结构结构 调整升级带来信贷风险是首次成为银家家关注风险点的首位,由此可见,本轮的产业结构调整、落后产能的淘汰力度可能是空前的。

  部分产能过剩行业孕育着较高的不良率上行风险。在对各行业预期不良率上升的调查中,冶 金业以38.3%的比例占据首位;由于2012年国际航运市场低迷,船东弃船现象屡有发生,一些船舶行业信用风险显现,船舶制造业预期不良率以28.7%位列第二位。预期的不良率和银行的信贷限制产业相对应。


  小微企业和地方融资平台风险引起担忧。在业务层面,对于小微企业贷款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资产质量,银行家表示担忧,分别有31.6%和25%的银行家认为在2013年及未来三年上述业务最可能出现不良率偏高的现象。在监管当局提高对小微企业信贷不良容忍度以及商业银行加快相关业务发展的情况下,由于经济周期、小微企业自身经营转型等原因造成的 信贷风险越来越受到银行家的关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0月,中国银行业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达到2.15%,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长三角是重点风险区域。61.3%的银行家认为长三角地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不良率承压最大,这也侧面反映了小微企业的暗含风险较大;此外,融资性担保链断裂风险和民间融资风险也 是该地区不良率较高的诱因之一。数据显示,浙江、江苏、山东三省的不良贷款余额占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总量的45%左右;而2013年上半年该地区新增的310亿元不良贷款也占到中国银行业新增不良贷款的60%以上。




  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主要源于信息不对称。随着地方政府平台贷款清理规范工作的持续开 展,传统以贷款为主的融资渠道受到严格监管,地方政府在较大的投资需求和融资压力驱使下,逐渐转向更加多元化、隐蔽化的渠道进行融资,地方性债务的风险点也较之前有了新的 变化。目前,“无法掌握全口径地方政府性债务信息,导致风险难以准确估算”(62.7%)、“地 方政府融资渠道日益多元化,风险监控难度日益加大”(58.3%)、“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增速放 缓,难以支撑债务偿还”(56.6%)和“资金使用不规范,难以监测平台贷款资金流向”(49.7%)是银行家认为目前地方政府性债务最主要的四个风险点,而其中三个都是源于信息不对称,由此可见充分的信息披露是防范和化解风险的前提。(巴曙松/牛播坤/余芽芳/华创证券)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1-3 19:02:39
总结的不错。值得一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5 12:41:32
嗯,总结的不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