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高级会员区 学者专栏
2008-1-30 10:06:00

【我真的一直在强调吗?张老师,可能您应该对您的良心负责了。我下了一个定义,您说它没有价值判断,而我力图证明我这个没有价值判断的定义,就是新古典经济学的稀缺。我什么时候一直在强调稀缺是事实判断?】

这我就不懂你的意思了,你看看44楼、50楼等等地方你是怎么说的。

我那个基于want的scarcity定义是从一本一群西方经济学家编撰的《现代经济学词典》上抄来的,我所看到的你认为是普及读物的经济学著作上也是这么说的。我想要说明这个稀缺概念对于经济学无足轻重,经济学考虑人的需要就可以了。

你讨论你自己定义的那个稀缺干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30 10:11:00

我看你还是再尝试举出例子:张三认为某物不好,但是他认为此物稀缺。这种举例可以帮助你理解稀缺所包含的价值判断因素,以及你定义的那个稀缺的不当之处。

提示:不要再弄成“张三认为某物不好,萧四认为此物稀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30 11:31:00
以下是引用championway在2008-1-30 10:11:00的发言:

我看你还是再尝试举出例子:张三认为某物不好,但是他认为此物稀缺。这种举例可以帮助你理解稀缺所包含的价值判断因素,以及你定义的那个稀缺的不当之处。

提示:不要再弄成“张三认为某物不好,萧四认为此物稀缺”。

张老师。我不是告诉您了吗?稀缺,是集合对集合,怎么成了张三认为稀缺了呢?

就依您,反过来问您一句,张三认为稀缺,难道就稀缺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30 11:35:00
以下是引用championway在2008-1-30 10:06:00的发言:

【我真的一直在强调吗?张老师,可能您应该对您的良心负责了。我下了一个定义,您说它没有价值判断,而我力图证明我这个没有价值判断的定义,就是新古典经济学的稀缺。我什么时候一直在强调稀缺是事实判断?】

这我就不懂你的意思了,你看看44楼、50楼等等地方你是怎么说的。

我那个基于want的scarcity定义是从一本一群西方经济学家编撰的《现代经济学词典》上抄来的,我所看到的你认为是普及读物的经济学著作上也是这么说的。我想要说明这个稀缺概念对于经济学无足轻重,经济学考虑人的需要就可以了。

你讨论你自己定义的那个稀缺干吗?

或许您该问问您自己——你抄的定义,的确具有学术上的代表性吗?《现代经济学词典》是哪些经济学家编撰的?稀缺这个词条又是哪个经济学家编撰的?

我仅仅是告诉您,您所谓的定义,未必就具有代表性。您所谓词典上的不妥,未必就是您所谓的西经的错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30 11:37:00

还是请您继续请回答我的问题吧:

汉人接受猪肉是事实。基于这种事实,那么,猪肉和汉人之间,不能一一对应,这种猪肉不足的情况,是事实判断,还是价值判断?

至于其他那些,都无关紧要——至多只能看出我们彼此的涵养和风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30 13:25:00
以下是引用萧瑟秋在2008-1-30 11:37:00的发言:

汉人接受猪肉是事实。基于这种事实,那么,猪肉和汉人之间,不能一一对应,这种猪肉不足的情况,是事实判断,还是价值判断?

这个问题我已经回答过了。

根据你前面的问“张三认为稀缺,难道就稀缺吗?”,你应该回答:汉人说猪肉不足,难道猪肉就算不足了吗?

不要谈你的什么集合对集合,稀缺,首先是判断者对事物状态的一种判定,当然要涉及到“谁的判断”这个问题。在你的定义里,没有判断者。所以就不必要再进一步谈是哪种判断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30 13:32:00
以下是引用萧瑟秋在2008-1-30 11:35:00的发言:

或许您该问问您自己——你抄的定义,的确具有学术上的代表性吗?《现代经济学词典》是哪些经济学家编撰的?稀缺这个词条又是哪个经济学家编撰的?

我仅仅是告诉您,您所谓的定义,未必就具有代表性。您所谓词典上的不妥,未必就是您所谓的西经的错误!

那应该是一本在西方经济学界有又影响力的一本词典,编撰者是一批赫赫有名的经济学家。

你自己定义一个稀缺,说明你对西经的定义不太认同,这样你再问我引用的出处的权威性和合理性已经没有意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30 14:38:00
以下是引用championway在2008-1-30 13:32:00的发言:

那应该是一本在西方经济学界有又影响力的一本词典,编撰者是一批赫赫有名的经济学家。

你自己定义一个稀缺,说明你对西经的定义不太认同,这样你再问我引用的出处的权威性和合理性已经没有意义。

作者:(英)戴维·皮尔斯主编,赫赫有名,呵呵,难当啊。

张老师,我真的一再怀疑您的逻辑能力——我自己的定义,源于你所谓的西经。这个定义不同于您说的词典的定义,并不意味着我否定“西经”关于稀缺的描述啊!

唉,逻辑能力,难道您真的没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30 14:41:00
以下是引用championway在2008-1-30 13:25:00的发言:

不要谈你的什么集合对集合,稀缺,首先是判断者对事物状态的一种判定,当然要涉及到“谁的判断”这个问题。在你的定义里,没有判断者。所以就不必要再进一步谈是哪种判断了

有,可以作为您和我(我们作为局外人)的判断。汉人接受猪肉,但是,所有的猪肉和汉人不能一一对应。这种判断,是事实判断,还是价值判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30 14:45:33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30 14:50:00

我已经回答过了,你不嫌繁缛就再回答你一次:猪肉和汉人不能一一对应是事实判断。

只是提醒你不要忘记了另一个事实:没有回民说猪肉稀缺!

你我作为判断者,应该是中立的,既不是站在汉人立场,也不是站在回人立场。

现在有汉人基于其好恶而说稀缺,有回人基于其好恶而说不稀缺。那么,你我作为判断者,结论是什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30 14:53:00
以下是引用萧瑟秋在2008-1-30 14:38:00的发言:

唉,逻辑能力,难道您真的没有?

难得你对自己如此自信。那么,两个人一个说稀缺一个说不稀缺,你却要说稀缺,你解释一下这是什么逻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30 15:23:00
以下是引用championway在2008-1-30 14:50:00的发言:

猪肉和汉人不能一一对应是事实判断。

这是我们的共识1。之前我们还有一个共识:汉人接受猪肉,算作共识2吧。

汉人接受猪肉,猪肉和汉人不能一一对应,这是事实判断,算我们的共识3。

你我作为判断者,应该是中立的,既不是站在汉人立场,也不是站在回人立场。

这是我们的共识4。

现在有汉人基于其好恶而说稀缺,有回人基于其好恶而说不稀缺。那么,你我作为判断者,结论是什么?

基于我们的4点共识,我回答您第三个问题。

对于共识3,我称之为猪肉具有稀缺性。

至于回族人那里,由于没有猪肉与回民一一对应的事实,基于共识4,我们作为中立者,判断应该是:这里没有稀缺一说。稀缺以对应关系为基础。没有对应,则无所谓稀缺。而不论这种对应是基于心理还是生理原因。

猪肉的稀缺性是否存在因人(集合概念的人,如人群)而异,正如对30度是高温还是低温因人而异一样。即便是回民,他们公正的判断也应该是:对于回民,猪肉没有稀缺性;对于汉人,猪肉具有稀缺性。我们作为中立者,我们的判断和前面回民的公正判断一致。

回民和猪肉的关系,不是经济学家研究的内容;汉人和猪肉的关系,则构成了经济学家的研究对象。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30 15:35:31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30 15:39:00

什么叫做“一一对应”,不就是物之存量和需求之间的一一对应吗?如果汉民没有对猪肉的需求,何来稀缺一说?而你承认回人和猪肉之间没有这种一一对应关系,还不是因为回民厌恶猪肉嘛。

中国男人都说男人穿花裙子不好,你是不是也基于这个事实,说花裙子就是不好?你下这个结论时,女人的观点不考虑了,是吗?

汉人和猪肉的关系当然构成经济学的对象,这和这种关系是一种因人而异的价值关系有和逻辑联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30 15:46:00

我看不如你去找一本撇开需求讲稀缺的西经著作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30 15:56:00

葬在洛阳龙门的唐朝诗人白居易曾写道:“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以有时有限奉无极之欲,而法制不生其间,则必物暴殄而财乏用矣” 。这也是把稀缺和需要对应而谈的。

稀缺,就是有限,而有限无限是相对而言的。我不知道你怎么会将之绝对化。

人是趋利避害的,趋利就是需求那个利,避害就是不需要那个害。既然有基于需要的稀缺,就必然有基于不需要的盈余。

稀缺论者,只是看到了人的价值判断中那些被判为“好”而“趋”的一面,就否认了人的价值判断中还有广泛存在的被判为坏而“避”的一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30 16:16:00
以下是引用championway在2008-1-30 15:56:00的发言:

稀缺,就是有限,而有限无限是相对而言的。我不知道你怎么会将之绝对化。

不懂。我什么时候将稀缺绝对化了?

什么叫做“一一对应”,不就是物之存量和需求之间的一一对应吗?如果汉民没有对猪肉的需求,何来稀缺一说?而你承认回人和猪肉之间没有这种一一对应关系,还不是因为回民厌恶猪肉嘛。

不知。您说这句话是想说明什么,与我们的论点有什么关系?您应该在我上面基于我们的共识得出的稀缺中,找到价值判断才对啊。很可惜,我全部是基于我们的事实判断的。

中国男人都说男人穿花裙子不好,你是不是也基于这个事实,说花裙子就是不好?你下这个结论时,女人的观点不考虑了,是吗?

无奈。可能您根本就没有看我的回复。我说过,我们作为中立者,判断为:中国男人认为穿花裙子不好,中国女人则未必。这是一个事实判断,是对中国男人和女人的好恶判断,并非该判断本身是一个价值判断。

稀缺论者,只是看到了人的价值判断中那些被判为“好”而“趋”的一面,就否认了人的价值判断中还有广泛存在的被判为坏而“避”的一面。

张老师,您这是想说明什么?稀缺论只关心稀缺,其他的并不是否认,而是不关心,不是其研究范围。这有什么不对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30 16:26:00

好了,我们的争论已经没有必要继续下去了——我已经明确地在我们的共识的基础上,作出了推论。

或许您还要坚持您的观点,那已经与本争论无关了。

新古典经济学的价值取向,不是从稀缺开始的。推崇所谓的市场安排,这才是他们的价值根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30 16:29:00

看来你迷得很深。

稀缺,是针对被需求物的量而言的,不是针对有没有这种“人-物关系”而言的。正如此前所说,你始终把价值关系的客观存在性,和价值的主观性混为一谈。就像上例:男人说花裙不好女人说好,这是一个事实;但是不是说花裙子因此就“是好看”或者“不好看”。

我再说一遍:的确有人不吃猪肉,的确有人认为猪肉好吃,这都是事实!但这些观点是价值判断,是因人而异的,不是猪肉的客观属性。正因为有人说猪肉这样有人说那样,作为中立者才不能够说猪肉就是怎么样。

经济学关心的是需求,而不是稀缺。如我主帖所说,经济学著作的展开中都很少提want和scarcity,就是对经济学以稀缺为对象这种观点的最好自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30 16:36:00

之前我说你因为人是有意识的或说意识是一种客观存在,因此你就说意识是客观的。你否认了。但是现在你再回头看看,你是不是还是这个问题?——把因为有人说某物稀缺,就说稀缺是此物的属性。

所谓稀缺,不过是私有权分割的另一种说法,就如我的“剪径论”所说的那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30 16:41:00
以下是引用萧瑟秋在2008-1-30 16:26:00的发言:

好了,我们的争论已经没有必要继续下去了——我已经明确地在我们的共识的基础上,作出了推论。

或许您还要坚持您的观点,那已经与本争论无关了。

新古典经济学的价值取向,不是从稀缺开始的。推崇所谓的市场安排,这才是他们的价值根源。

呵呵。我说稀缺与否是一种价值判断,你却认为稀缺是一种事实。这也算共识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30 17:11:00
以下是引用championway在2008-1-30 16:41:00的发言:

呵呵。我说稀缺与否是一种价值判断,你却认为稀缺是一种事实。这也算共识吗?

张老师,我如果说您不可理喻,您不能见怪啊。

我所谓的共识是什么呢?麻烦您返回去看看可以吗?

如果您也是这样在阅读新古典经济学著作,那么,我理解您那些说法了。

谢谢您。我们的讨论到此为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30 17:29:00

呵呵。你不是第一个这样说的啦。对于你的那些无非喻人的“理”,我当然要算是不可理喻了。

感谢你认真地参与讨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7 17:04:18
经济学的主题就是交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9 15:02:20
经济学的主题就是交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14 22:56:20
经济学的主题应该是 选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15 17:04:32
brucewojet518 发表于 2010-6-14 22:56
经济学的主题应该是 选择
第一、在没有交换的情况下,也有选择。例如在自己的权力范围内的行为选择。如你今天穿什么颜色的衣服,这个问题由行为学家研究更好吧?
第二、有些选择属于群体决策,例如政治选举。
第三、有时候没有选择。例如需求被分为“选择性需求”和“非选择性需求”,关于选择的理论不适于“非选择需求”。
第四、选择行为基于价值,而非选择行为基于事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