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高级会员区 学者专栏
2008-1-28 09:32:00

需求,是人的行为动机。需求什么?有个宾语对象。所谓休谟问题就是说,对这个对象的需求是基于对象“是什么”即事实判断而产生的,还是基于对象“好不好”即价值判断而产生的。

我想,您这里又曲解了西经的原意:需求未必必然是动词,它可以作为名词。西经中大多都是把它作为名词。

行为科学和哲学的结论是:需求动机一定是基于需求者对需求对象物的价值判断而成立的,而且这个判断结论一定是“好”,而不可能是“坏”。

这个结论有出处吗?我表示怀疑——至少这种判断与经验不相符合!

另,张老师,您的根本错误在于:您将主观的、意识的,与价值判断等同起来了。

您承认“需要分为两个层次,属于本能的和基于价值判断的。本能的问题,不涉及到人的主观思维问题,是自然科学的东西。”那么,您是从哪里看出来,西经中的稀缺,不是基于本能的需要而定义的?或者,这种基于本能的需要所表现的与稀缺相似的性质——也就是我所定义的,被您称为抹杀掉主观性的“稀缺”,为什么不能叫做稀缺?

既然需要有两个层次,为什么您断定西经定义的稀缺,没有您所谓的基于本能需要的那个层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8 10:58:00
以下是引用萧瑟秋在2008-1-28 9:32:00的发言:
您的根本错误在于:您将主观的、意识的,与价值判断等同起来了。

您承认“需要分为两个层次,属于本能的和基于价值判断的。本能的问题,不涉及到人的主观思维问题,是自然科学的东西。”那么,您是从哪里看出来,西经中的稀缺,不是基于本能的需要而定义的?或者,这种基于本能的需要所表现的与稀缺相似的性质——也就是我所定义的,被您称为抹杀掉主观性的“稀缺”,为什么不能叫做稀缺?

既然需要有两个层次,为什么您断定西经定义的稀缺,没有您所谓的基于本能需要的那个层次?

价值判断就是主观的,是意识的东西,是基于个人对世界的认知能力和程度以及价值观念的。

我没有断定西经定义的稀缺基于什么层次。而是说,基于want定义的稀缺对于经济学来说没有什么学术意义,实际上如我所说,西经的展开都不是以欲望或说是需要want为基础的,而是以有效需求demand为基础的。我个人觉得,有效需求的理念和稀缺的理念是矛盾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8 11:00:00
经济学已经认识到,价格均衡可以在任意水平上达成,即处处均衡。这一认识也是同稀缺理念矛盾的。你可以参看“成交意味着什么?”一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8 12:01:00

价值判断就是主观的,是意识的东西,是基于个人对世界的认知能力和程度以及价值观念的。

但是,主观的、意识的,未必就是价值判断!

我没有断定西经定义的稀缺基于什么层次。而是说,基于want定义的稀缺对于经济学来说没有什么学术意义,实际上如我所说,西经的展开都不是以欲望或说是需要want为基础的,而是以有效需求demand为基础的。我个人觉得,有效需求的理念和稀缺的理念是矛盾的。

您怎么没有判断西经的稀缺基于什么层次呢?您不是说它的稀缺是价值判断吗?这表明,您根本就否定他们关于本能的需要的描述。
有效需求怎么和稀缺矛盾呢?如果没有稀缺,何来有效需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8 12:04:00
以下是引用championway在2008-1-28 11:00:00的发言:
经济学已经认识到,价格均衡可以在任意水平上达成,即处处均衡。这一认识也是同稀缺理念矛盾的。你可以参看“成交意味着什么?”一文。

我想,可以达成,与真的达成,是两个问题。更重要的是,价格本身就源于稀缺!您的矛盾从何而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8 13:44:00
以下是引用萧瑟秋在2008-1-28 12:01:00的发言:

价值判断就是主观的,是意识的东西,是基于个人对世界的认知能力和程度以及价值观念的。

但是,主观的、意识的,未必就是价值判断!

有些人对事实的判断是缺乏事实依据的,而是基于其个人的主观意识。

我没有断定西经定义的稀缺基于什么层次。而是说,基于want定义的稀缺对于经济学来说没有什么学术意义,实际上如我所说,西经的展开都不是以欲望或说是需要want为基础的,而是以有效需求demand为基础的。我个人觉得,有效需求的理念和稀缺的理念是矛盾的。

您怎么没有判断西经的稀缺基于什么层次呢?您不是说它的稀缺是价值判断吗?这表明,您根本就否定他们关于本能的需要的描述。
[em10]再说一遍:那是西经自己定义的稀缺,不是我的!我自己的需求概念当中是分为本能和基于价值判断的两种的。西经自己执意要强调want和demand的区分。
[em10]缺或者盈,就是价值判断术语,你不这样认为就算是我自己这样认为的吧。对于纯粹的事实判断来说,用缺或者盈的描述肯定是不当的。比如,两棵树,A高度10米,B高度20米,我们不能就此事实来说,A比B短缺了10米,或者说B比A盈余了10米。A树就那样子,B树就那个品种,它们不是竞争长高的,它们的高度是各得其所的自然状态。你没有认识到“稀缺”一词当中包含的价值判断,把稀缺事实化地理解为数学上的“差值”,而且还是基于某种事实的差值,这是不对的。
有效需求怎么和稀缺矛盾呢?如果没有稀缺,何来有效需求?
[em10]你说反了,因果颠倒了。有人说垃圾稀缺吗?还是有人说大气污染稀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8 13:47:14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8 13:52:00
以下是引用萧瑟秋在2008-1-28 12:04:00的发言:

我想,可以达成,与真的达成,是两个问题。更重要的是,价格本身就源于稀缺!您的矛盾从何而来?

交易每时每刻都在发生。你可以历史地分析,给出一些例子,看看人类生产的物品丢弃的有多少,成交的有多少。我的结论是:丢弃的东西可以忽略不计,绝大多数商品都以或高或低的价格成交了,因此,“均衡”问题是一个伪问题,实际上是处处均衡的。

均衡了,再说稀缺不妥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8 14:04:00
以下是引用championway在2008-1-28 13:44:00的发言:

再说一遍:那是西经自己定义的稀缺,不是我的!我自己的需求概念当中是分为本能和基于价值判断的两种的。西经自己执意要强调want和demand的区分。

不知道您的外语水平怎样。want和demand的区分,就是本能的和价值判断的区分吗?如果如此,我只能说,您再次曲解西经了!

缺或者盈,就是价值判断术语,你不这样认为就算是我自己这样认为的吧。对于纯粹的事实判断来说,用缺或者盈的描述肯定是不当的。比如,两棵树,A高度10米,B高度20米,我们不能就此事实来说,A比B短缺了10米,或者说B比A盈余了10米。A树就那样子,B树就那个品种,它们不是竞争长高的,它们的高度是各得其所的自然状态。你没有认识到“稀缺”一词当中包含的价值判断,把稀缺事实化地理解为数学上的“差值”,而且还是基于某种事实的差值,这是不对的。

我只能告诉你,缺,未必不好;盈,未必就好。这表明,缺盈,未必牵涉好坏判断。您以树高低为例,与缺盈无关!

你说反了,因果颠倒了。有人说垃圾稀缺吗?还是有人说大气污染稀缺?

建议您用逻辑来反驳,否则,您会陷入您一贯的含混不清。这个问题,如果我错了,用逻辑很好反驳我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8 14:06:00
以下是引用championway在2008-1-28 13:52:00的发言:

交易每时每刻都在发生。你可以历史地分析,给出一些例子,看看人类生产的物品丢弃的有多少,成交的有多少。我的结论是:丢弃的东西可以忽略不计,绝大多数商品都以或高或低的价格成交了,因此,“均衡”问题是一个伪问题,实际上是处处均衡的。

均衡了,再说稀缺不妥吧?

您不懂均衡。我不想和您谈论这个问题。真的,您的话表明,您连西经的基本概念都没有弄清楚。很遗憾,我无法与您继续辩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8 15:03:00
以下是引用萧瑟秋在2008-1-28 14:06:00的发言:

您不懂均衡。我不想和您谈论这个问题。真的,您的话表明,您连西经的基本概念都没有弄清楚。很遗憾,我无法与您继续辩论。

关于均衡,我写过不少帖子,你可以看过再批我不迟。类似的批评你已经是第N个了。

西经有很多概念是不可理喻的(或许我的理解力较差),“均衡”就是其一。个人认为不是没有理解,而是不认同。 那个基于“流量”的均衡概念是荒谬的。

这一点的分歧是根子上的:均衡概念基于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而提出,而供求曲线本身就因为把流量的供求量和存量的价格拉扯在一起而不能成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8 15:06:00

我曾经反复基于西经的均衡提出例子质问,现在再提:

前些日子长江流域大旱,几乎断流,这几日暴雪成灾。请问,按照西经的均衡概念,“前几日”加上“这几日”这段时间内,长江流域的降水算不上均衡?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8 15:07:06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8 15:06:00
不过,我得承认,十分佩服你们对西经的理解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8 15:25:00
以下是引用championway在2008-1-28 15:06:00的发言:
不过,我得承认,十分佩服你们对西经的理解力。

其实,我更佩服您的理解。看来您是坚持我们这么多人都错了,而您一个人独自发现了我们的错误……

您说:“前些日子长江流域大旱,几乎断流,这几日暴雪成灾。请问,按照西经的均衡概念,“前几日”加上“这几日”这段时间内,长江流域的降水算不上均衡?”

这就是您对均衡的理解水平的话,我无话可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8 15:56:00
以下是引用萧瑟秋在2008-1-28 15:25:00的发言:

其实,我更佩服您的理解。看来您是坚持我们这么多人都错了,而您一个人独自发现了我们的错误……

您说:“前些日子长江流域大旱,几乎断流,这几日暴雪成灾。请问,按照西经的均衡概念,“前几日”加上“这几日”这段时间内,长江流域的降水算不上均衡?”

这就是您对均衡的理解水平的话,我无话可说。

你还不如说,那么多人都研究西方经济学,怎么可以说《西方经济学的终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8 16:41:00
以下是引用championway在2008-1-28 15:56:00的发言:

你还不如说,那么多人都研究西方经济学,怎么可以说《西方经济学的终结》。

问题在于,您并不知道西经究竟说了些什么就在批评。

我可以肯定,您不清楚西经真正的均衡是什么。也以钻牛角尖的方式在解释稀缺。您甚至将主观、意识的东西,等同于价值判断的内容。

对于休谟问题,您更是误解得离谱。

可能您并没有很好地研究过数学,您还不清楚数学对于经济学的作用。的确,有很多“经济学家”不恰当地误用了数学,但这不是说经济学中数学无用武之地。

我们的辩论还表明,您对逻辑学的知识也比较缺乏。我一再要求您对我的问题,用逻辑学加以反驳。但是,您没有做到,哪怕仅仅是一次。我有理由怀疑,您不能运用逻辑学。

反驳别人,首先要客观、准确地理解别人。仅仅抓住某个人在普及读物的上说法,或者某种说法,然后宣布西经的问题,是不严谨的。

西经(新古典经济学)确实存在很多问题,但是,您这种方式,不可能宣布它的终结的,这也是您的《终结》为什么在学术界很难有什么影响的原因——一个真正的学者,是不会相信骑着自行车上月球的言语的。没有基本的研究范式和工具,试图去反驳新古典的大厦,结果可想而知。

我对于您《终结》的评价,您没有必要相信,因为,事实才是最后的结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8 17:41:00
以下是引用萧瑟秋在2008-1-28 16:41:00的发言:

问题在于,您并不知道西经究竟说了些什么就在批评。

我可以肯定,您不清楚西经真正的均衡是什么。也以钻牛角尖的方式在解释稀缺。您甚至将主观、意识的东西,等同于价值判断的内容。

对于休谟问题,您更是误解得离谱。

可能您并没有很好地研究过数学,您还不清楚数学对于经济学的作用。的确,有很多“经济学家”不恰当地误用了数学,但这不是说经济学中数学无用武之地。

我们的辩论还表明,您对逻辑学的知识也比较缺乏。我一再要求您对我的问题,用逻辑学加以反驳。但是,您没有做到,哪怕仅仅是一次。我有理由怀疑,您不能运用逻辑学。

反驳别人,首先要客观、准确地理解别人。仅仅抓住某个人在普及读物的上说法,或者某种说法,然后宣布西经的问题,是不严谨的。

西经(新古典经济学)确实存在很多问题,但是,您这种方式,不可能宣布它的终结的,这也是您的《终结》为什么在学术界很难有什么影响的原因——一个真正的学者,是不会相信骑着自行车上月球的言语的。没有基本的研究范式和工具,试图去反驳新古典的大厦,结果可想而知。

我对于您《终结》的评价,您没有必要相信,因为,事实才是最后的结果。

呵呵。那就只有静等时间的流逝了。我还真不知道连价格、价值这些概念都讲不清楚的经济学到底有什么用。

不过,在等待之中,我还是很想知道,你所知道的休谟问题是什么。

从你对稀缺的定义方式我就知道,你的错误是方向性的和基础性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8 17:44:00
在稀缺一词是否体现价值判断这个问题上,你不妨举个例子:不好的,但是可被认为是稀缺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9 13:03:00
以下是引用championway在2008-1-28 17:44:00的发言:
在稀缺一词是否体现价值判断这个问题上,你不妨举个例子:不好的,但是可被认为是稀缺的。

呵呵,回族人认为猪肉不好,但猪肉稀缺。

好坏因人、因出发点而论,可以是对单数的描述;稀缺不然,必然是集合对集合。个体无所谓稀缺。

以下是引用championway在2008-1-28 17:44:00的发言:

不过,在等待之中,我还是很想知道,你所知道的休谟问题是什么。

从你对稀缺的定义方式我就知道,你的错误是方向性的和基础性的。

至于休谟问题,您再问实在没有必要,前面我清楚地回答您了;

您可以定义我错了。但是,我所描述的稀缺,您会把它称做什么?

还是那样,您固执地认为:属于人的意识的,就必然为价值内容。回民回避猪肉,这源于回民的意识,但这个命题,仅仅是一个事实——尽管这一事实基于他们的宗教情节产生的偏好。您能说“回民回避猪肉”是价值判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9 15:10:00

呵呵,你萧瑟秋不是在研究经济学了。

经济学的对象是理性人,理性人是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判断之人,不需要他人代为表达思想。既然是回族朋友说了“猪肉不好”,那么猪肉是否稀缺还是让回族朋友去说吧。

你承认回民禁猪是基于宗教情节的偏好就行,就已经回答了禁猪是否价值判断的结果了。“偏好”,就是基于对其“好”的判断而“偏向”之,就是“趋利”。如果某事物被认为“不好”,也就不会“偏好”它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9 15:49:00
以下是引用championway在2008-1-29 15:10:00的发言:

呵呵,你萧瑟秋不是在研究经济学了。

经济学的对象是理性人,理性人是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判断之人,不需要他人代为表达思想。既然是回族朋友说了“猪肉不好”,那么猪肉是否稀缺还是让回族朋友去说吧。

你承认回民禁猪是基于宗教情节的偏好就行,就已经回答了禁猪是否价值判断的结果了。“偏好”,就是基于对其“好”的判断而“偏向”之,就是“趋利”。如果某事物被认为“不好”,也就不会“偏好”它了。

为了清楚表明您理解的偏狭,请您回答:

“回民回避猪肉”是价值判断还是事实判断?

您把经济学家和回民进行等同,这就是您陷入死胡同的缘由。但是,您不会承认,或许您甚至不能理解我究竟说的是什么。对于我们之间的辩论,我越来越觉得是浪费时间了——我只得承认:我们都错了,您一个人正确!

您不断回避我们辩论的焦点,无端地抓住某一点进行不恰当地发挥——对于辩论之道,您不是一个好的对手。

不过我还得谢谢您,毕竟,和您的争论,我也理清了一些头绪。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9 16:38:00
以下是引用萧瑟秋在2008-1-29 15:49:00的发言:

为了清楚表明您理解的偏狭,请您回答:

“回民回避猪肉”是价值判断还是事实判断?

毫无疑问是事实判断!

您把经济学家和回民进行等同,这就是您陷入死胡同的缘由。

你说对了,但这正是你的问题所在:把“某种判断是否一种事实存”在当作了“事实判断本身”!你把“有没有人说某物好不好”当作“某物好不好”本身了。

回民禁猪,这是一个事实。但是经济学要考虑的问题是,为何回民在我们认为很低的价格下依然不买猪肉。正确的答案是:回民认为猪肉不好,不干净。这就是一种价值判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9 16:38:40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9 16:47:00

我说你不是研究经济学的,你大概没有领会。

经济学不是研究众所周知的“回民禁猪”这个事实的,而是研究回民禁猪的原因,以及这种原因导致的经济行为的。

championway和萧瑟秋之间进行了某种交易,经济学不是考察这个交易是否一个事实存在的,而是要解释为何两人之间以这个特定的比例(价格)进行交易的。影响和决定交易比例的是两人对两种交易物的价值判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9 16:58:00
以下是引用championway在2008-1-29 16:47:00的发言:

我说你不是研究经济学的,你大概没有领会。

经济学不是研究众所周知的“回民禁猪”这个事实的,而是研究回民禁猪的原因,以及这种原因导致的经济行为的。

championway和萧瑟秋之间进行了某种交易,经济学不是考察这个交易是否一个事实存在的,而是要解释为何两人之间以这个特定的比例(价格)进行交易的。影响和决定交易比例的是两人对两种交易物的价值判断。

唉,您怎么这么顽固地凭借不足的信息就进行判断呢?算了。我总是说您不注重辩论焦点,您不断地印证我的判断!

您说“回民回避猪肉”毫无疑问是事实判断!那么,“汉人接受猪肉”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9 17:02:00
以下是引用萧瑟秋在2008-1-29 16:58:00的发言:

您说“回民回避猪肉”毫无疑问是事实判断!那么,“汉人接受猪肉”呢?

和上面的回答一样嘛,汉人接受猪肉当然是一个事实了。

你还是认为经济学家是研究“汉民是不是接受猪肉”这个事实的,你彻底错了,看来你从未弄清楚经济学是干吗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9 17:11:00

【不一定要理论推导,但是在实证之前要解释变量与模型选择的合理性,以及经济学含义。当然,如果计量模型能够从经济理论推导出来那是最好的。】

这是刚才洪永淼教授在线访谈中的一段答词。我认为答的很好,对搞数理模型的人很有帮助。

你萧瑟秋的”稀缺“定义,就是一个脱离经济学含义的概念,已经和经济学不相干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9 17:22:00
以下是引用championway在2008-1-29 17:02:00的发言:

和上面的回答一样嘛,汉人接受猪肉当然是一个事实了。

你还是认为经济学家是研究“汉民是不是接受猪肉”这个事实的,你彻底错了,看来你从未弄清楚经济学是干吗的。

您太性急了!

汉人接受猪肉是事实。那么,猪肉和汉人之间,不能一一对应,这种猪肉不足的情况,是事实判断,还是价值判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9 17:32:00
以下是引用萧瑟秋在2008-1-29 17:22:00的发言:

汉人接受猪肉是事实。那么,猪肉和汉人之间,不能一一对应,这种猪肉不足的情况,是事实判断,还是价值判断?

依据你所默认的“标准”,可以判断出“猪肉不足”或者“猪肉足”这个状况,这个状况是事实,对之的判断也就是事实判断!

然而经济学应该考虑的问题是:凭什么把那个标准定为“足”?为何有人(如回民)不认为它“不足”?

事实判断——是什么;价值判断——好不好。你从来都没有搞清楚这两种判断,在你那里,只有事实判断,没有价值判断了,所以说,你沿袭了传统主流“不谈价值判断”的错误思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9 17:51:00
以下是引用championway在2008-1-29 17:32:00的发言:

依据你所默认的“标准”,可以判断出“猪肉不足”或者“猪肉足”这个状况,这个状况是事实,对之的判断也就是事实判断!

然而经济学应该考虑的问题是:凭什么把那个标准定为“足”?为何有人(如回民)不认为它“不足”?

事实判断——是什么;价值判断——好不好。你从来都没有搞清楚这两种判断,在你那里,只有事实判断,没有价值判断了,所以说,你沿袭了传统主流“不谈价值判断”的错误思路。

我默认的标准?您指的是什么?

您可不可以先不要谈经济学什么的?您为什么总是喜欢很早就得出结论而不喜欢逐步推理?

您凭什么断言我这里没有价值判断?您不觉得您自己这个结论不但武断,简直就是荒谬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9 21:10:00

你在基本概念的建立阶段都错了,还怎么能够逐步推理下去?

我再举个例子来说明你的问题所在吧。

例如一种叫做“喇叭裤”的裤子。我们当然可以制定一个什么算作喇叭裤的标准出来,并以此去判断哪些裤子算是“喇叭裤”。但是,这个和喇叭裤是否因为大家认为好看而流行没有关系,即是不是喇叭裤和流行与否无关,这就是所谓的休膜法则。是不是喇叭裤也不是经济学关心的问题。因为影响喇叭裤交易和消费的是它是否好看这个价值判断,而不是它是不是喇叭裤。如果对于交易价格没有影响,那么这种因素对于经济学就是无所谓的,因为如马克思所说,交换者最关心的是商品按照什么样的比例进行交换。

当大家认为喇叭裤时尚、酷的时候,它就会流行,市场甚至会缺货,大家也愿意花钱购买,此时就有人说“稀缺”二字了;当大家热情转移了,偏好变化了,它就不再流行了,商家的货就不再好销了,此时就没有人说谈稀缺了。按照那个人为定义的标准,裤子还是喇叭裤,但是它时而畅销时而滞销,也就是说,是否算作喇叭裤这个事实判断和好不好销这个价值判断无关。

如果你定义一种判据来界定一种物是否处于“稀缺”状态,而又认为这是事实而非价值判断,则就和经济学无关了。经济学考虑的问题一定是价值判断范畴的,而不是事实判断范畴的。主流经济学声称不谈价值判断,这就是它的弱智所在。

我的结论武断吗?是你自己一直在强调稀缺是事实判断,不包含有价值判断,还觉得我说稀缺是一个价值判断很可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30 09:38:00
以下是引用championway在2008-1-29 21:10:00的发言:

你在基本概念的建立阶段都错了,还怎么能够逐步推理下去?

您太性急了,目前我们还处在更基本问题上,没有进入我的基本概念。请回答我的问题:

汉人接受猪肉是事实。基于这种事实,那么,猪肉和汉人之间,不能一一对应,这种猪肉不足的情况,是事实判断,还是价值判断?

……但是,这个和喇叭裤是否因为大家认为好看而流行没有关系,即是不是喇叭裤和流行与否无关,这就是所谓的休膜法则。……

对于您这句话,我只能说:逻辑混乱,不知所云。一会儿是喇叭裤好不好看,一会儿又是不是喇叭裤,还有的是喇叭裤流不流行——恕我直言,您的逻辑能力是不是太低了?

如果你定义一种判据来界定一种物是否处于“稀缺”状态,而又认为这是事实而非价值判断,则就和经济学无关了。经济学考虑的问题一定是价值判断范畴的,而不是事实判断范畴的。主流经济学声称不谈价值判断,这就是它的弱智所在。

我想,光不停地重复您的观点是没有用的,你必须证明您的观点——我试图通过您一系列的回答,寻找我们之间相同点,然后依此推出结论。但是,您呢?不停地重复您的观点。张老师,您知道吗,对于经济学来说,仅仅是重复是不够的。

您所谓的主流经济学,是一个严格的学术概念吗?要著书立说,必须严谨,但这一点我在您这里看不出来。

我的结论武断吗?是你自己一直在强调稀缺是事实判断,不包含有价值判断,还觉得我说稀缺是一个价值判断很可笑。

我真的一直在强调吗?张老师,可能您应该对您的良心负责了。我下了一个定义,您说它没有价值判断,而我力图证明我这个没有价值判断的定义,就是新古典经济学的稀缺。我什么时候一直在强调稀缺是事实判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