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险资获准入市创业板 零门槛宽松超预期
1月7日,保监会下发《关于保险资金投资创业板上市公司股票等有关问题的通知》(下称《通知》),正式放开保险资金投资创业板上市公司股票。
与以往保险资金进入新的投资领域限制诸多不同,此次《通知》除了基本规范外,几乎没有设置任何比例、门槛等限制。保险资金投资创业板股票的账面余额,纳入股票资产统一计算比例,意味着只受保险资金投资于股票和股票型基金的账面余额不高于本公司上季末总资产20%的比例限制。
“早该放开了。”一位保险资产管理人士有些惋惜2013年错过的创业板行情。
目前保险行业资产超过8万亿,多位保险投资人士表示了投资的意愿,但也有人提示高位介入的风险。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保监会也首次提出借助相关行业协会建立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四类股票不可投
《通知》表示,具备股票投资能力的保险集团(控股)公司、保险公司均可直接投资创业板上市公司股票;不具备股票投资能力的公司,应该委托符合条件的专业管理机构(含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和其他专业管理机构,下同)投资。对保险资金并无其他更多限制。只要求合并计算后持股比例达到或超过5%时,应当及时向保监会报告,按有关规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但对创业板股票的筛选有几条要求,主要包括存在以下四种情形的上市公司股票不得投资:上市公司已披露正接受监管部门调查或近一年内受到监管部门处罚的;最近一年内被交易所公开谴责的;最近一年内财报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保留、否定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的;存在被人为操纵嫌疑的及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情形。在业内看来,这几个要求是最基础的筛选条件,并不苛刻。
2009年10月问世的创业板在经历2010年的热捧后,高发行价、高市盈率、高募资额的“三高”越发暴露,2011年、2012年暴跌。
但2013年,由于创业板估值回归理性、中国经济转型题材等因素,创业板独自狂舞,全年累计涨幅达83.23%。同期上证指数累计跌幅达7.56%;深证成指跌12.25%,中小板指累计涨16.84%。
因此,保险投资人士一直期待创业板的放开,但此次文件的“宽松”也超出部分保险投资人士的预期。曾有保险资管公司负责人预期,可能会设置一些注册资本、资产规模等门槛。
而接近监管的消息人士表示,之所以并没有多加限制,主要考虑三方面的因素:一是自创业板推出以来,市场经历了大起大落,不论是投资者还是上市企业,及相关监管制度,都趋于成熟和完善,不规范不理性的行为逐渐减少,风险也更加可控;二是随着保险资金运用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保险投资管理机构也应该向专业的资管机构比肩,具备专业投资管理能力;三是如文件所言,促进保险业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多位保险投资人士认为,2014年,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创业板或许无法延续2013年的一路涨势,但依然存在机会,因为其中有不少成长性公司值得挖掘。甚至有保险投资人士告诉记者,已有盯准的投资标的,会马上建仓。
也有市场人士担心,保险资金进入创业板,可能会造成更大的估值泡沫,保险资金甚至可能接到最后一棒。
首提负面清单制
《通知》中,还有一句表述也与以往不同:保险业相关协会组织对保险资金股票投资行为应当加强行业自律管理。对保险资金违规股票投资,以及股票发行交易中有关当事人不公平对待保险资金等行为,保险业相关协会组织应当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在规范保险资金运用的政策文件中首次出现。
记者了解到,保险业相关协会主要指即将成立的保险资产管理行业协会(2013年10月31日本报《保险业酝酿筹建资管协会推动行业转型提升话语权》曾予报道).
接近监管的消息人士透露,保险资产管理行业协会定位于行业自律,搭建行业沟通交流平台,也将加强与监管机关、其他行业机构的沟通,维护行业利益。目前协会筹建进展顺利。
“正如《通知》所说,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可能是未来保险资产管理行业协会重点推动的一项自律管理制度。一方面针对保险投资行为的自律,另一方面针对保险资金的交易对手。比如,《通知》中提到股票发行交易中不公平对待保险资金等行为的有关当事人,包括承销商等等。”上述消息人士透露,不仅在创业板投资方面,保险资产管理行业协会未来有可能建立一套相关的行业自律,维护行业利益的长效机制。
推荐阅读>>>创业板迎重大利好 强势个股仍值得关注(附股)
[PAGE@默认页1]
万亿险资获准投向创业板 业内:高位接棒几无可能
中国保监会1月7日正式下发了《关于保险资金投资创业板上市公司股票等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称险资可投资创业板公司股票。至此,高达1.12万亿元的可投资于证券的险资获准进入创业板。但在业内人士看来,在现阶段,期望保险资金高位接盘几无可能。
《通知》提到,保险资金可以投资创业板上市公司股票。保险集团(控股)公司、保险公司直接投资创业板上市公司股票,应当具备股票投资能力;不具备股票投资能力的公司,应当委托符合条件的专业管理机构进行投资。险资委托专业管理机构开展创业板及其他股票投资,同一委托人委托同一专业管理机构管理的多个资产账户应当合并计算同一股票持股比例,若合并计算后持股比例达到或超过5%,保险机构和专业管理机构应当及时向中国保监会报告,按照有关规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通知》还规定,险资投资的创业板上市公司股票,不得存在以下情形:上市公司已披露正在接受监管部门调查或者最近一年度内受到监管部门处罚的;最近一年度内被交易所公开谴责的等等。
按照保监会此前的有关规定,目前,保险公司投资证券基金和股票的比例合计为不超过该保险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25%。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8月底,保险资金中,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7305.86亿元,占比10.05%。数据显示,2013年三季度末,中国保险资金运用余额7.41万亿元人民币,较2012年底的保险资金运用余额6.85万亿元有大幅增长。按照上述数据计算,保险资金潜在的可投资于创业板的资金总量将达到1.12万亿元。
不过,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现阶段期望保险资金大规模地进入创业板进行投资并不现实。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杨德龙说,如果保险公司进入创业板,可能会造成更大的估值泡沫,保险资金甚至可能接到最后一棒。根据保险公司的投资风格,应该不会在目前这个时机高位接盘创业板,要参与也会等创业板大幅调整之后。招商证券罗毅则表示,险资投资股市和基金的比例不能超过25%,所以险资现在进入创业板的资金不会太多,整体影响有限;另外虽然现在创业板走势良好,但是不能保证保险公司都能赚钱。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则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通知》只是开了一个口子,为保险资金提供了一个新的投资渠道,因为不排除以后创业板出现好的投资机会。但是,保险资金的投资强调稳健,现在阶段大规模买入创业板股票的可能性很小。“不太可能在现在的价位去接棒。”他说。
来自深交所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月7日收盘,355家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平均市盈率仍然高达56.83倍。相比之下,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按照整体法计算,全部A股的平均市盈率(TTM)仅为12.08倍,市净率(LF)仅为1.55倍;沪深300的市盈率则为8.63倍,市净率则仅为1.30倍。(经济参考报)
[PAGE@默认页2]
保监会准许险资投资创业板 或仅为其打新扫清障碍
7日晚,保监会紧急发出《中国保监会关于保险资金投资创业板上市公司股票等有关问题的通知》〔保监发(2014)1号〕,明确放行保险资金投资创业板上市公司股票。这意味着8日发行的IPO重启后的首只创业板新股——我武生物,或将历史性地出现险资申购身影。
2014年保监会的1号文落在资金运用上,并且当日行文当日下发,这在保险资金运用监管史上尚属首次。
根据规定,保险公司应将投资创业板上市公司股票的账面余额纳入股票资产统一计算比例。一方面,委托专业管理机构开展创业板及其他股票投资,同一委托人委托同一专业管理机构管理的多个资产账户应当合并计算同一股票持股比例;另一方面,同一专业管理机构受托管理不同委托人资产账户的,应当以委托人为主体,分别计算该委托人资产账户的合并持股比例。
“若合并计算后持股比例达到或超过5%,保险机构和专业管理机构应当及时向中国保监会报告,按照有关规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方正证券认为,在新股发行之际,保监会匆忙出台此规定,意在为险资参与打新扫清政策障碍,而非真的要通过二级市场参与创业板炒作剩宴,消息会短暂刺激创业板,但谨防其高开低走。
由于新股发行规则与交易规则的改变,打乱了市场惯有节奏,不确定性的有增无减,使市场处于混沌状态,低调迎新继续在A股市场上重复,只有尘埃落定,大盘才会重新企稳。分析师认为,由于市场不确定性继续存在,短线大盘仍难以转强,但今是新股开闸首个申购日,备受各方瞩目,大盘有望以平稳姿态应对。操作上,不追高,短线为主,轻仓者可逢低关注种业、化肥、农机、智能装备及低价绩优股,重仓者逢高减持有补跌要求股。(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