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高级会员区 学者专栏
4444 8
2014-01-09
热烈欢迎云南财经大学首席教授龚刚于2014年1月17日下午3点接受人大经济论坛的在线访谈活动。

大家现在可以在下面就(发展中国家)宏观经济学,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理论,宏观计量模型,随机动态优化,非线性动态系统, 经济学的可计算方法回复提问。


欢迎大家热烈提问。
PS:的问题提问者会获得50论坛币的奖励
VIP,不止是论坛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1-9 09:20:56
龚刚老师,云南财经大学首席教授。
美国New School大学经济学博士(毕业论文获honor),现为国际学术杂志MetroeconomicaSSCI indexedBlackwell Press出版)的顾问委员会(advisory board)委员,《南开经济研究》副主编,南开大学当代中国经济研究中心(非实体)主任。

研究方向:
(发展中国家)宏观经济学,经济增长与经济波动理论,宏观计量模型,随机动态优化,非线性动态系统, 经济学的可计算方法

工作简历:

2007年11月–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2年1月– 2007年10月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2005年10月–2007年1月

荷兰Leiden University, 客座讲座教授(Philips Guest Professor in Modern Chinese Economy)

2004年7月

欧洲中央银行,研究顾问。

1999年10月–

德国Bielefeld大学实证宏观经济研究中心, Research Associate (2002年以后为兼职)。

1998年9月–1999年9月

美国New School University、New York University,部分时助理教授(Adjunct Assistant Professor)。

1997年6月–1998年7月

南非约翰内斯堡国家经济政策研究所(由联合国资助),高级经济学家(Senior Economist)。

1995年9月–1996年12月

美国纽约地区Polytechnic University, Pace University, Borough of Manhattan Community College, St. John’s University, 部分时教员(Adjunct Faculty)。

1986年6月–1989年8月

上海海事大学(原上海海运学院),讲师。

附件: 您需要登录才可以下载或查看附件。没有帐号?我要注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9 09:20:57

2007年进南开以来所发表的主要非学术类文章

  • 回归医师价值,革除以药养医,《中国青年报》,2012年1月9日。
  • 发展理念的重大转变和创新,《中国青年报》2011年1月24日。
  • 以国债战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世界问题研究》,新华社内部刊物,2011年第10期,该文后被广泛转载于《人民网》,《凤凰网》等各大网站。
  • 以供给管理为切入点调控宏观经济,《人民网》首页推荐文章,被《中国日报》,《凤凰网》,《中国广播网》,《南开大学新闻网》等广泛转载。
  • 解读2011宏观经济政策走向:积极稳健,审慎灵活,《人民日报》2010年12月13日(采访稿)。
  •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路径探究,《人民论坛》2010年12月(下),总第314期;
  • 全民狂热发财梦忧思,《人民论坛》,2010年第28期。
  • 非国际货币国家汇率制度的选择,《中国金融》,2010年第21期。
  • 第三种声音:金融海啸对经济学理论的冲击,《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3月15日。
  • 世界货币和国际收支平衡不可能同时兼得,《凤凰财经》, 2010年9月21日。
  • 美国请别拿贸易顺差说事,《凤凰财经》,2010年09月17日。
  • 土地征收制度是高房价背后的双重推手,《凤凰财经》,2010年09月15日。
  • 谁来保护底层公民的利益,《凤凰财经》,2010年09月08日。
  • “汇率操纵国”¾¾发达国家强加给发展中国家的一道紧箍咒,《世界问题研究》,新华社内部刊物。
  • 金融海啸给经济学理论的冲击,《人民论坛》,2009年第5期。
  • 中国房市会有“次贷危机”吗?《人民论坛》,2008年第21期。
  • 通过制度创新破除体制障碍,《人民论坛》,2008年第18期。
  • 人力资本¾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之重中之重,《今日中国论坛》,2008年第12期。
  • 更为积极的供给推动——我国未来财政政策之思考,《今日中国论坛》,2008年第2期。

2007年以前所发表的媒体类文章

在《经济日报》、《金融时报》、《国际金融报》、《侨报》、《中国财经报》、《中国改革报》、《中华工商时报》、《中国经济导报》、《中国经营报》、《财经周刊》、《今日中国论坛》、《国资研究》和《财经》杂志等媒体上发表文章40多次。

学术著作

  • Gong, Gang (2011): Contemporary Chinese Economy, Routlege Press.(即将,该著作已列入中宣部国际经典出版工程,这是中国部以版权输出的形式走向世界的经济学学术著作)。
  • 龚刚(2008):《当代中国经济—第三种声音》,高等教育出版社。
  • Gong, Gang and Semmler, Willi (2006): Stochastic Dynamic Macroeconomics: Theory and Empirical Evidenc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Greiner, Alfred; Semmler, Willi and Gong, Gang (2005): The Forces of Economic Growth: A Time Series Perspective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 龚刚(2005):《宏观经济学¾中国经济的视角》,清华大学出版社。

主要期刊上的论文
  • 龚刚、杨光(2010):论工资性收入占国民收入比例的演变,《管理世界》,2010年第5期。
  • 龚刚、杨光(2010):从工能性收入分配看中国收入分配的不平等,《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第2期。
  • 龚刚(2009):回归哈罗德—发展中国家的增长与波动,《世界经济》, 2009年第4期。
  • 龚刚、高坚、何学中(2008):汇率制度和货币政策¾发展中国家和小国经济的思考,《经济研究》,2008年第6期,25-36。
  • 龚刚(2008):和谐社会与共享式增长—评林毅夫、庄巨中等所编《以共享式增长促进社会和谐》,《经济学季刊》,第8卷第1期。
  • 蔡昱、龚刚(2008):亲亲不能相隐的经济学分析—兼论“亲亲相隐”于民间法的归隐,《南开经济研究》,第2期,144-152。
  • Chen, Pu; Gong, Gang; Rezai, Armon; Semmler, Willi (2008): Productivity Shocks in the Short and Long Run: An Intertemporal Model and Estiamtion, Investigacon Economica, Vol. LXVII, 39-61 (SSCI).
  • Gong, Gang and Lin, Justin Yifu (2008): Deflationary Expansion, an Overshooting Perspective to the Recent Business Cycles in China, China Economic Review, Vol. 19, 1-17(SSCI).
  • Gong, Gang and Gao, Jian (2008): Monetary Policy under Fixed Exchange Regime: a Study on the Future Monetary Policy in China, Frontiers of Economics in China, Vol. 3(2), 169-208.
  • Semmler, Willi; Gong, Gang (2008): Keynes and Modern Macroeconomics, METU Studies in Development, Vol. 35, 29-60.
  • 龚刚、高坚(2007):固定汇率制度下的独立货币政策:未来中国货币政策管理机制之探讨,《金融研究》,第12期,35-54。
  • 龚刚(2007);回归凯恩斯:写于《通论》发表70周年,《经济学季刊》,第7卷第1期,1-20。
  • 龚刚、陈琳(2007):供给推动¾论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中的财政政策,《南开经济研究》,第2期,43-55。
  • 龚刚、林毅夫(2007):过度反应¾中国经济缩长之解释,《经济研究》,第4期,53-66。该文同时被收入《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 Ernst, Ekkehard; Gong, Gang; Semmler, Willi and Bukeviciute, Lina (2006): Quantifying the Impact of Structural Reform, European Central Bank Working Paper Series, No. 666.
  • 龚刚(2006):积极财政政策宏观经济效益分析—基于宏观计量模型的研究,《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第12期,3-13。
  • Gong, Gang (2005): Modeling Stabilization Policy in a Financially Unstable Economy,Metroeconomic, 2005,Vol. 56, 281 – 304.
  • Gong, Gang; Greiner, Alfred and Semmler, Willi (2004): The Uzawa-Lucas Model without Scale Effects: Theory and Empirical Evidence, 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mics, 2004, Vol. 15, 401 – 420.
  • Gong, Gang; Greiner, Alfred and Semmler, Willi (2004): Endogenous Growth: Estimating the Romer Model for the U.S. and Germany, Oxford Bulletin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2004,Vol.66, 147 – 164(SSCI).
  • Greiner, Alfred; Semmler, Willi and Gong, Gang (2004): Estimating an Endogenous Growth Model with Public Capital and Government Borrowing, Computational Economics, Vol.23, 21 – 44(SSCI)
  • 龚刚(2004): 实际商业周期:理论,检验与争议,《经济学季刊》,2004年, 第3卷,786-802。
  • 龚刚(2004): 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出路在于干部体制的改革,《经济体制改革》,2004年增刊,80-81。
  • Chiarella, Carl; Flaschel, Peter; Gong, Gang and Semmler, Willi (2003): Nonlinear Phillips Curve, Complex Dynamics and Monetary Policy in a Keynesian Macro Model, Chaos, Solutions and Fractals, Vol. 18, 613 – 634 (SSCI)。
  • Asada, Toichiro; Flaschel, Peter; Gong, Gang and Semmler, Willi (2003): Monetary Policy, Currency Unions and Open Economy Macrodynamics, Bulletin of the Czech Econometric Society, 2003, Vol. 10, 1 – 38.
  • 龚刚,Willi Semmler (2003): 非均衡劳动力市场的真实经济周期,《经济学季刊》,第2卷,591-604。
  • 龚刚,聂晶(2003): 资源约束下的投资优化模型,《数理统计与管理》,2003年增刊,56-61。
  • 龚刚,聂晶(2003):区域投资的优化选择与“马太”效应,《开发研究》,第五期,1-6。
  • 龚刚(2003):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及管理之初探,《华南金融研究》,第5期,1-3。
  • Flaschel, Peter; Gong, Gang and Semmler, Willi (2002): A Macroeconometric Study on Monetary Policy Rule, Geman and EMU, Jahrbuch fur Wirtschaftswissenschaften, Vol.53, 1 – 31.
  • Gong, Gang; Greiner, Alfred and Semmler, Willi (2001): Growth Effects of Fiscal Policy and Debt Sustainability in the EU, Empirica, Vol.28, 3 – 19
  • Gong, Gang (2001): Irregular Growth with Excess Capacity,” Metroeconomic, Vol.52, 428 – 448
  • Flaschel, Peter; Gong, Gang and Semmler, Willi (2001): A Keynesian Econometric Framework for Studying Monetary Policy Rules,” co-authored with Peter Flaschel and Willi Semmler,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 Vol.46, 101 – 136 (SSCI).
  • Lettau, Martin; Gong, Gang and Semmler, Willi (2001): Statistical Estimation and Moment Evaluation of a Stochastic Growth Model with Asset Market, 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 Vol.44, 85 – 103 (SSCI)
  • Semmler, Willi and Gong, Gang (1996): Estimating Parameters in Real Business Cycle Models,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 Vol. 30, 301 – 325 (SSCI)
  • 邓永恒,庄巨忠,曲林迟,龚刚,宋炳良 (1989):港口投资社会效益的定量分析,《上海海运学院学报》,第1期。
  • 龚刚 (1986):投资风险分析,《上海管理科学》,第1期。

主要学术论文专集中的贡献(contributions to edited books)

  • Gong, Gang (2006): Endogenous Technical Change: An Evolution from Process Innovation to Product Innovation, in Time and Space in Economics, edited by T. Asada and T. Ishikawa, Tokyo: Springer Verlag.
  • Flaschel, Peter; Gong, Gang and Semmler, Willi (2006) Monetary Policy, the Labor Market and the Exchange Regimes: A Study of the German Economy, in Monetary Policy and Unemployment: U. S., Euro-area and Japan: Proceedings from the Conference in Honor of James Tobin, edited by Willi Semmler, New York: Routledge
  • Flaschel, Peter; Gong, Gang and Semmler, Willi (2003): A Keynesian based Econometric Framework for Studying Monetary Policy Rules, in Modelling and Control of Economic Systems: Proceedings of the IFAC Symposium on Modelling and Control of Economic Systems, edited by Reinhard Neck, Elsevier.
  • Gong, Gang; Greiner, Alfred; Semmler, Willi and Rubert, Jens (2001): Economic Growth in the U.S. and European: the Role of Knowledge, Human Capital and Inventions, in Essays on Growth, Labor Markets, and European Integation in Honor of Michael Bolle, edited by Jurgen Gabriel and Michael Nuegart, Leske+Budrich, Opladen, 27–59.
  • Gong, Gang; Greiner, Alfred and Semmler, Willi (2000): Tragfahigkeit und Wachstumseffekte der Fiskalpolitik in der EU, in Staatsschulden am Ende?, edited by Reinhard Neck and Robert Halzmann, Manzsche Verlags, 95–111.
  • Semmler, Willi and Gong, Gang (1997): A Numerical Procedure to Estimate Real Business Cycle Models Using Simulated Annealing, in Computational Approaches to Economic Problems, edited by Hans Amman, Berc Rustem and Andy Whinston, Kluwer Inc.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13 12:13:54
龚老师:
    您好!作为大国,我国人口的增长与经济的增长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这也曾成为一个热烈讨论的问题。我国人口红利窗口是否已经关闭了呢?全面老龄化的社会距离我们还有多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13 17:02:12
老师你好!我是一个金融学本科生,上学期我的老师讲授宏观经济学时重点讲了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这两个概念的区别,经过老师的讲授之后还是不太懂,想听听您的理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13 18:48:31
首先感谢人大论坛邀请龚老师来指点江山,龚教授,请您笑纳几个初级的问题:

1.关于宏观经济,国内生产成本日益增高,而美国却保持低通胀,从实际汇率来看,美元走强,外企赚取的利润翻番,但是名义汇率对我们的出口又不利,这种对内贬值,对外升值的荒谬局面,中国需要如何应对?

2.国产的产品日益成本加剧,有碍于发展实体经济,固然我们的劳动力水平还很低,可那是靠我们低工资换来的,国家维持这种主流劳动力低收入的现状,有碍于安定,整个民族的道德素质极差。我们除了一些不利于外企跨国公司的改革外,是否还需要进行内部的经济道德素质提高,比如彻底改变这种到处欺骗人的局面?

3.中国人多年来被迫低息借款给美国,而美国却在我们的市场赚取20%,在本土赚取10%的利润回报。这些令人愤慨的经济怪圈何时了?在医药行业,中国的药品也陆续被海外上了专利,大家濒临买不起药的一天不会很远了。我们似乎又在做同样的傻事,开放了自己的市场,养肥了那些靠我们生存的人。如果一个国家的未来就是这样的,我们应该做好最坏的打算,那就是彻底不看病了,是吧?

4.以教授的工作背景,必然对欧洲有所了解,想听听教授这方面的见解。我国现在完全成了一个赚取利润的大市场,但是我们自己难道不会多限制一下吗?别把肥肉送给别人吃,似乎现在的人看到美国奸诈了,就转向欧洲,这不是还没出虎穴就想蹦入狮群吗?况且欧盟可是一堆沉睡的狮子,教训还少吗?为何不会提防着点?难怪网上说,今天欧洲美国人靠借我们的钱过日子,哪里还有明天帮助你的时候,连还钱都别想了。我们中国人也别赞扬自己储蓄的能力,现在年轻人都极其现实,谁还能存一辈子钱?不早早被骗光就不错了,所以最聪明的是花光。而贪官又把钱全运到海外存着,造成我国银行的空虚。连银行都没有保证的话,钱更是不确定咯。

在这种情况下,中央ZF一举制定政策,监管这些贪污腐化的大型国企,比如中石油,彻底吊销他们的各种灰色收入,我们是否应该号召全民都来监督啊?!不说彻底扭转我国的亏空局面,也至少维持着我们多活一二十年,甚至三四十年,恕我够自私的,我只想能维持活下去!而已。

谢谢老师的高明指点,学生们的生存命运全在大腕手里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