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16073 110
2014-01-11
致版主和群管理员:

我不知道是服务器的问题还是我这个帖子内容的问题而遭到了特殊对待。似乎这个帖子最新的评论和回复都无法及时显示。如果诸位认为这个帖子的内容不合时宜或者让诸位的内心受到了一些煎熬,我可以理解,但是请明示。如果直言相告,我可以把这个帖子的内容稍加整理而放回到我个人博客里去。希望我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否则,此等行为恐有悖于本论坛一直以来自由开放的风格。

现在看来,没有任何管理员出来说话,帖子新评论依然没有看到。

正文部分:

最近拜CCTV之所赐,大家都开始关注考研基地这个东西。群里有朋友觉得考研基地太不靠谱,主张大家群起攻之,而另一部分朋友则认为这种BS太不公平。事实上,无论任何条件下,努力的学生都是会获得大家的认可的。只是,这种努力需要注意方式方法。一旦努力变成了短视行为而带入了功利性,那性质就变了。对于考研基地,我想说,大家的不满意,主要是在于其短视行为,而不是对其学生努力的否定。本来这个是对群里一个帖子的回复,但是由于写的太长,我决定还是单发出来算了。

我就是出身于一个很差的学校,而且是专科,后来因为所在省份政策才考上了全日制的本科并毕业。我所在的那个专科学校就是非常鼓励考研的,甚至于在大三时候系主任会亲自动员考研,并且把系里的空调会议室借给考研学生复习。这里面大多数人其实是考不上好学校的,其原因在于:基础太差。我那个学校严格来说还不算考研基地,但是也会在大三重新给学生开专业一和专业二的课来复习。这种事情多少会占用一些专业课资源的。

而在我考研的时候,因为是211学校,学校根本是不管的。你自己报名,自己复习,自己去考。有问题可以去问老师,但是系里不会给你照顾。该做的作业,该上的课都不能落下,否则后果自负。由于特殊的原因,其实我们大学的专业课大多数是在大三和大四上的。如果因为考研而丢掉了这部分专业课,以后再要补,是很难的。

来说说考研。考研的目的是选拔,但是大部分的题目其实是很基础的。如果基础真的很好,或者采取高中那种题海战,其收益率其实远远高于高考。我自己由于专科本科上来,专业课基础并不好,但是由于考试的题目并不难,大多比较基础,我也侥幸靠近了一个国家重点学科的研究生,而且还跟了不错的导师。但是我的专业不足在做科研的时候开始暴露了出来。因为科研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是远远高过考研的范围的,所以一些考研没有暴露出来的问题就都来了。当然,我导师也说,其实我当时面试时候就暴露出来了专业不足。但是我灵活的思路和比较广的知识面(专科么,什么都要学的),以及不错的英文口语,给了他们很好的印象。当时我的面试成绩其实是150人里面的第一名。

下来来说说为什么考研基地不被待见。前面我说了,因为专业基础差异。或许有人说,如果考研基地,或者二本院校把课程都开足,是不是这个差异就会变小?我要说的是:这是有可能的,但不是绝对的。以我所学的会计学为例,很多专业课程,从中专到博士级别都是可以来教的,而且内容都是一样的,但是差异确实巨大的。这种差异在哪里呢?一个有水平的教授可以把基础课知识点的来龙去脉讲得非常清楚,利用浅显的语言把学术前沿的相关内容融入进来。这既保证了学生的理解(因为学术界的研究很大程度就是干这个),也保证了学生具有比较好的专业视野。而一些差学校的老师呢,因为自己不读书,或者读书时候训练不严格,他们所做的,就只能是照本宣科,做做题目而已。试问,这两种不同老师教出来的学生能一样么?当然更不用说我当年的专科老师自己连教材都没完全看懂。。。。。。

就会计专业而言,学校之间的差异是非常大的。我读研时候就曾经给我一个本科老师打电话。但是很可惜,她根本没法听懂我研究到底在做些什么。类似的,后来我读博时候也遇到过一个国内211学校的老师因为要做访问学者而咨询的问题。因为想到了我自己过去的经历,我便决定尽力帮忙。但是因为这个决定,我不得不花了比较久的时间来给他补充一些专业知识。因为他自己所做的所谓研究,其实已经早已进入了西方的本科教材。而要命的是,他却自己觉得自己做的很牛。

对于研究生导师而言,他们需要找到研究生首先自然是要成绩好的。因为科研要求你有非常好的专业基础,否则连本科教材都看不太懂,谈何科研?那不是笑话么?其次,科研本身需要很好的知识面和专业视野。现在的科研,尤其是会计学,早已不是只研究借贷的时代。我们需要足够的经济学,金融,政治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大多数需要在读研或者读博的时候再深化,但需要在本科的时候打下基础。而当读研的时候还要去重新打基础,甚至于开始学一些之前完全没学过的东西,对于学术和导师都不是什么好的结果。

对于那些考研基地的孩子们而言,本来他们的老师就不如一些好学校,即使按照正常的教学要求来开课,其能力和水平都跟他们的同行有着比较大的差距。而现如今他们因为“考研”而放弃掉了这部分训练,或者干脆泛起掉了本该拿来扩充自己知识面和视野的机会来一心只读教科书,其后果自然是不言而喻:其知识面的广度和深度都跟同类学生有着巨大差距,而且可以想象,如果他们一旦考研失败进入工作岗位,结果也是不太好的。

所以大家不待见考研基地,并不是说不待见这些学生的努力程度。事实上,我也是这么一路过来,甚至于比这些考研基地的孩子经历更奇葩。但是,态度上的努力并不代表实力的超凡。其实直到今天,我还因为金融和经济学知识和训练不足而苦恼,而必须在做好很多科研工作的同时来补充这些我本该在大一大二,或者大三大四就应该早已解决的专业问题。

另外,我也相信,群里当老师的朋友们,也是愿意给这些学生机会的,就如当年我母校的老师和我硕导所给我的机会一样。只是,大家都不会太喜欢过于功利的学生的吧。

*********华丽的分割线******

PS:这篇文章看来是刺痛了很多人的神经。这果真验证了我之前说的一句话,太多人为了面子,连客观事实都不顾了。或者说,连文章,甚至标题都没看懂就开始瞎掰了。

楼下评论里有个孩子用华罗庚老先生的例子来说明出身不重要。我们姑且先不说这种事情出现的概率,以及使用个例来否定统计学大样本规律这种很简单的道理。就华罗庚先生本身,我们来看看他的经历。他辍学以后就开始自学数学,然后写了一篇反驳熊庆来先生的论文,被招到了清华。要知道,这个文章其实水平并不高,跟她后来所做的解析数论研究相比更是差了一大截。而他的数学功底哪里来的呢?那都在他到清华以后一步一步补起来的。而他真正重要的两篇论文是在英国写的。这些论文在JSTOR上面都有下载,可以自己去看。

至于那个下车间。可能您不是学数学的。如果有机会,请仔细看下那个什么优选法之类的东西。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对华先生的宣传其实是很盲目的。他真正的成就其实是四十年代末做的。这个在后来所拍的纪录片中,王元(他的学生)也委婉地提到了。其实这些东西也属于我说的知识面的一种。

回到我文章的题目。如果华罗庚也只是会做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的题目,其他啥都不会,你觉得熊庆来会要?

***************************************************


没想到这个帖子最后造成了如此热烈的讨论。但是我要说的是,以上观点都是基于我过去经历和个人理解,与BS无关。我曾经也是一个不入流学校的学生,如果说这个帖子是BS考研基地的学生,那其实也是在BS我自己。我只是希望普通学校的学生们可以重视培养自己的专业素质和视野,而不要仅仅局限于课本。要知道,在我专业内,大部分中文教材都是写的不怎么样的,包括中注协的CPA教材。当英文水平比较好,有机会去看看国外顶级的财务分析和会计教材时,诸位就会理解我上面的观点了。

至于某位同学所言的科研不需要太多专业知识,我只能呵呵。或许你是看多了现在流行的所谓“统计作业”。但是当你真的打算提升自己的研究水平,而不仅仅满足于那些非常肤浅的实证作业时候,你就会慢慢了解专业基础的重要,尤其是在本科课堂上所不经意间错过的那些细节。考试,哪怕是考研,毕竟考的只是知识点,而科研的前提则是这些东西是怎么来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1-11 01:25:07
不要给任何打标签吧。清华北大的也未必各个是牛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11 01:28:22
yuanchaoqing 发表于 2014-1-11 01:25
不要给任何打标签吧。清华北大的也未必各个是牛人。
是,北大清华有垃圾,普通学校有牛人,我更相信这两者的概率是差不多的。但是究其平均水平呢?这种差异是没有办法选择性忽略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11 01:36:24
gujun1225 发表于 2014-1-11 01:28
是,北大清华有垃圾,普通学校有牛人,我更相信这两者的概率是差不多的。但是究其平均水平呢?这种差异是 ...
从总体上看,这些学校学生的素质和智力也未必比北京某些211差很多。写论文,做学术不是评价一个人的唯一标准。很多人为什么考研,归根到底是个就业的敲门砖而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11 01:39:27
yuanchaoqing 发表于 2014-1-11 01:36
从总体上看,这些学校学生的素质和智力也未必比北京某些211差很多。写论文,做学术不是评价一个人的唯一标 ...
那为什么用考研来敲门呢?无非是为了有个更好的学校背景。那为什么名校背景容易就业呢?我不了解您的背景,不敢妄加猜测。就我的经验而言,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水平差异还是非常大的。这种差异不是光通过考试就能看出来的。这里面还有“后劲”的问题。

另外,我并没有用写论文和做学术来评价一个人是否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11 02:43:37
gujun1225 发表于 2014-1-11 01:39
那为什么用考研来敲门呢?无非是为了有个更好的学校背景。那为什么名校背景容易就业呢?我不了解您的背景 ...
就业的门槛是用人单位给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