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2888 8
2014-01-11

教材上说:“分数的百分比变化等于分子的变化率减去分母的变化率”,于是有原书(18.5)式:

1.png


但是,可以验证下面的论述为正确:

“分数的变化率=(分子的变化率—分母的变化率)/1+分母的变化率)”即

2.png

什么地方错了?

(前面表述不清,sorry)

附件列表
2.jpg

原图尺寸 3.49 KB

2.jpg

1.jpg

原图尺寸 5.12 KB

1.jp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4-1-13 16:21:47
求关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16 14:22:31
下面那个显然不对啊。上面的那个公式可以两边取对数证明出来,下面的那个式子lz怎么证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16 15:34:01
烈火坚冰 发表于 2014-1-16 14:22
下面那个显然不对啊。上面的那个公式可以两边取对数证明出来,下面的那个式子lz怎么证明?
假设两个时期的Q和L如下:
未命名.JPG
第二个公式对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17 13:56:33
apoda 发表于 2014-1-16 15:34
假设两个时期的Q和L如下:

第二个公式对的。
通过lZ举得这个例子就可以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
首先,第二的式子是对的,我把△L=L2-L1展开算了一下,是可以证明出来的。
lz 的问题出在了没有没有明白第一个公式中△L与△Q的意思。第一个公式其实应该写成这样,d(Q/L)/(Q/L)=dQ/Q-dL/L,其中d(Q/L),dQ,dL都是他们分别对时间t的导数。这个公式的证明很简单,只要对Q/L取对数后对时间t求导就可以证明。  lz 所写的表达式,实质上是用△代替了d,这样做本来无可厚非,因为可以便于理解。△X代表的实际值,是实实在在的一段距离,dX是一个不存在的值,是一个段估计出来的距离。lz的第一个式子只是为了理解的方便用实际存在的△代替了d,但是要计算正确,恐怕必须还原到微分的表达才行。lz的第二个式子才是如果要使用实际的△的正确的表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4-1-17 15:20:45
烈火坚冰 发表于 2014-1-17 13:56
通过lZ举得这个例子就可以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
首先,第二的式子是对的,我把△L=L2-L1展开算了一下,是 ...
亏得我还学过数学,不好意思。
让我补上这个简单的课后练习:
未命名1.JPG
两者的区别还是在于:前者假定变量的变动很小。
谢谢帮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