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
1.证监会可能全面核查51家新股定价
21世纪网从三个不同的信息源获悉,证监会可能对51家拟IPO公司做出核查要求,核查的主要内容是新股的定价过程。对于该消息,21世纪网尚未向证监会求证。
评论:一石激起千层浪。民意成为改善新股规则的重要力量,希望能以此为契机完善定价等制度,真正建立对二级市场投资者的尊重,平衡一二级市场的投资收益预期。须知,IPO或已成为继房地产之后的另一个攫取财富的便利通道。资本,土地这些重要的资源在权贵资本的手中得到充分的资本化运作。
2.银监会要求并表监控表外融资 照亮地方输血暗道 2014-01-15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审计署数据显示,2013年6月末,地方ZF负有还债义务的债务规模中,银行贷款为5.53万亿元,占比为50.76%;在地方ZF或有债务中,银行贷款的占比依然很大,如地方ZF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中,银行贷款规模为1.91万亿元,占比为71.6%;有救助责任的债务中,银行贷款的规模为2.68万亿元,占比为61.87%,后两类债务银行贷款依然是融资的主要渠道。
在近日举行的2014年全国银监工作会议上,尚福林对银行业缓释平台贷风险做出了最新部署:抓好全口径管理,在严格贷款管理的同时,对非信贷融资进行并表监控;抓好风险评级预警体系建设,逐笔落实还款来源,制定风险处置预案;抓好存量风险处置工作,探索运用市场化手段削减存量平台贷款,确保风险真实化解。
评论:中央的认识是清晰的,行动在循序渐进,短期有阵痛,但有利于控制未来的风险爆发。时不我待,QE已经开始逐步退出了,内外交困之下考验执政党的决心和执行力。风雨之后见彩虹,一场清理整顿的狂风骤雨或至。
3.全国能源会议部署治气荒:未来6年煤制气达500亿方 2014-01-15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2014年解决用气荒,不仅需要提高供给,还要加强调控。”在1月13日召开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如何应对天然气“气荒”成为国家能源局在2014年需要面对的问题。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在增加天然气供应的措施中,煤制气等非常规天然气的开发将加快推进。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吴新雄披露,初步规划到2020年,要煤制气500亿立方米以上,占到国产气的12.5%。
煤制气缓解“气荒”
按照2014年能源工作会议的要求,2014年能源工作的首要任务是转变能源消费方式,严格控制能源消费总量过快增长。
国家能源局初步统计显示,2013年,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为65.7%,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非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由2012年的9.1%提高到2013年的9.8%。
能源结构的调整在2014年将进一步深化,据悉,2014年能源局希望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将进一步优化至10.7%,天然气消费比重提高到6.1%,煤炭消费比重降至65%以下。
在整个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天然气消费比重的提高可以预见,能源局要求,各地在天然气的利用上要多管齐下,不能只靠管道气,要建立储气站,要用调控手段解决气荒问题,也可以试点采用煤制气。
评论:能源是一个永恒的投资主题。在常规天然气之外,还包括页岩气、煤层气、煤制气等非常规天然气。不过煤制气有耗水多和污染大的问题。这也是分析师顾虑的所在。
4.城投债发行利率持续高烧 地方借新偿旧致其飙升 2014-01-15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2014年开年以来 (截至1月14日),通过公募平台发行的城投债票面利率均在8.50%以上,其中作为首期发行的14怀化01更是高达8.99%,创出了公募城投债票面利率的历史新高。
评论:今年是地方债务的还本付息高峰期,资金的需求推高资金成本。
5.银行破产条例或年内推出 国家将不再为储户兜底 2014-01-15 来源:证券日报
银监会副主席阎庆民日前表示,银监会正酝酿加快推出银行破产条例。未来要让市场说话、让资本说话,如果商业银行最后资不抵债,就会退出。
从各项工作的节奏来看,银行破产条例与民营银行的推出紧密相关。
评论:市场化改革推进的表现。只是,国有银行怎么办?他不能破产,但是如何规范他在风险管理方面的行为?如果约束不均衡,是否是对国有银行的偏袒?
6.54城新房成交量降两成 北京土地出让金同比增550% 2014-01-15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2014年伊始,房地产市场成交出现放缓的迹象。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的监测数据显示,2014年前12天(1月1日~1月12日),54个重点城市新房住宅成交8.1万套,环比2013年12月1日~12日下降20%,市场成交出现回落。
中原地产研究总监张大伟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楼市出现了季节性降温,一方面是由于临近春节,开发商推盘速度减缓;另一方面是由于资金面趋紧,银行房贷难度加大,加上2013年末出台的调控政策效果渐显,部分购房者开始观望。
评论:地产为何屡次调控失败?背后的原因何在?对比2008年美国地产泡沫的破灭,高信用杠杆是重要推手。目前中国的限购,以及二套房首付比例提高,部分银行不予放贷等都抑制了购房冲动,杠杆率应该比美国低。但遗憾的是,现在的中国人用来保值的资产太少了。美股创新高,A股总是一蹶不振。试想,如果股票市场好一些,至于那么多资金去通过房地产去保值吗?我们的资源配置效率还是有待提高。21世纪是拼效率的时代。
投资策略:
目前市场已经达成共识:经济增速因转型表现一般,连续2个月的经济数据强化了这一点;IPO启动、地方债还本付息高峰、利率市场化推进、春节因素以及海外的QE逐步推出导致资金面比2013年紧张,缓和幅度有限;改革红利的热情已经平息,到了冷静面对困难的攻坚时刻,风险偏好也难以有大的提升。期待近几年一季度行情的投资者或许会失望,因为当一个东西称为“规律”的时候,就是他消亡的时刻。
以上情况在股市里的反应程度如何?这一点需要从基金仓位,融资融券以及投资者情绪上去推测。现在应该还没有到绝望的时刻。
创业板成为了做多者聊以自慰的对象。2013年这个板块给许多人带来的财富,看多的氛围短期难以散去。但但凡泡沫,终有破的时候。年报是否是刺破泡沫的窗口?对新股高估值的压制也是促成创业板老股票估值调整的一种力量。创业板大幅调整的时候,风险偏好将会得到更为充分的释放。蓝筹和创业板的估值差异是否会得到一定的修复?如果市场对执政党有信心,修复是必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