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美尼亚市场营销的中国战略研究
文章编号:AM10T2010314027
[注:本文为阳民营销学考试论文,如论文有剽窃或抄袭,请举报,手机短信:139 392 44939;QQ:497146892;E-mail: Fairtown@hotmail.com
一、引言
亚美尼亚共和国简称亚美尼亚,是一个位于欧亚交界、高加索地区的亚洲山区小国,也是在苏联解体之后独立而出的许多共和国之一,首都为埃里温。亚美尼亚族占93.3%,其他有俄罗斯人、库尔德人、乌克兰人、亚述人、希腊人等。1992年亚美尼亚共和国与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亚独立后,由于同前苏联国家经济联系中断,纳卡战争后遭阿塞拜疆、土耳其封锁,随后开始有所起色,但受制于贫瘠的资源、短缺的资金等因素该国经济依然贫弱。2002年12月该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根据亚美尼亚海关统计,2006年中亚两国贸易额为1.19亿美元,2007年增加到2.09亿美元,增加了71%。而在此基础上2008年两国的贸易额达到了3.8亿美元,比2007年增长了90%。相应地我国在亚美尼亚对外贸易中的排名迅速前移,由2007年的第六位,2008年1季度上升为第五位,2008年2季度上升为第四位,2008年3季度达到了第三位。我对亚美尼亚出口商品主要是轻纺产品、食品、机电产品,我从亚进口主要是矿产品。
根据亚统计局提供的资料,2007年1-3月亚美尼亚对外贸易总额为87642.52万美元,与2006年同期相比增长44.4%。其中出口为23124.19万美元,同比增长25.1%;进口为64518.33万美元,增长52.9%。同期贸易赤字达到41391.14万美元。
2007年1-3月亚美尼亚和中国贸易额为3697.94万美元, 同比增长92.1%,占亚对外贸易总额的4.2%,排第7位。其中亚对我出口38.76万美元,与06年同期相比减少42.1%;亚从我进口3659.1万美元, 同比增长92.5%。亚中贸易逆差为3659.18万美元,占亚贸易逆差总额的8.7%。
中亚双边贸易不论从数量上或质量上讲,均处于较低水平。虽然中国商品在亚市场上随处可见,但基本上是服装、玩具、鞋、五金工具等中低档商品。2001年我国对亚进出口总额为344万美元,其中出口227万美元,进口117万美元,占亚进出口贸易总额不足1%。但目前两国的贸易状况不足以反映双方的现实发展情况和实际愿望。因此,在发展中亚贸易中仍需做很多工作。
发展中亚贸易的积极因素:
1、 亚政府对巩固与发展对华友好关系给予高度重视,两国政治关系发展良好,这为两国发展经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中亚建交以来,双方签署了30多个发展双边经贸合作的文
件,为双方发展经贸关系奠定了可靠的法律基础;
3、 中国商品在亚美尼亚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品质优良,款式新颖,且在价格上也具有一定的竞争力,适合亚居民消费水平;
4、 亚正处在经济恢复期、转型期,经济上对外需求量较大,存在着较多的贸易机遇。
5、 我国大中型企业公司产品不仅款式新颖、价格适中且品质优良并在世界上享有良好声誉。应充分利用我加入世贸组织这一有利时机将我产品打入亚市场。
发展中亚贸易主要障碍:
1、双方经贸信息交流少,企业间的直接交往和相互了解不够;
2、亚人口少、购买力低、市场容量有限,影响了我企业对该市场的开发。同时,我企业公司对开发亚市场缺乏足够的重视;
3、亚许多公司、企业缺乏从事国际贸易的经验。
4、亚独立后,经济基础受到严重破坏,许多工厂因资金不足、缺乏生产原料和产品款式落后品质差而无市场,许多工程技术高级管理人员在国外谋生,加重导致企业经营困难或倒闭;
5、亚属内陆国家,无港口,交通不便。距离最近的格鲁吉亚波季港600余公里,距伊朗拉巴斯港3000公里,运输成本较高,交货周期长;
二、亚美尼亚市场的需求分析
在高加索山南麓,欧亚两洲的交界处,有一片美丽而神奇的土地。在这里居住着一个勤劳而善良的民族——亚美尼亚人。亚美尼亚作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为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与拓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也是中亚两国悠久历史渊源的开端。近年来,我国对亚美尼亚出口呈快速发展、金额增加、品种扩大的趋势。综合分析亚美尼亚市场需求,除传统的出口优势商品外,我国的通讯设备、加工机械设备、汽车、肉类产品等商品极具出口优势。
通讯设备
中兴通讯于2005年进入亚美尼亚,2006年在其设立代表处。经过多年的努力,将CDMA和ADSL产品打入亚电信市场,与亚美尼亚电信公司合作,成功运作了亚美尼亚无线本地环路CDMA网络农村固网数字化改造项目、亚美尼亚ADSL宽带数据网建设项目。
2008年,中国华为通讯有限公司中标亚美尼亚第二大手机营运商(VIVACELL)的3G UMTS项目。该项目2009年在首都埃里温及第二、三大城市久姆里和瓦那佐尔开始实施。以现有设备和基站为平台,实现2G和3G兼容改造升级。
通讯设备的出口不是一次性的商品贸易,一旦核心设备采用中国的,其配套设施及维修机件与服务都将采用中国的,可以说持续时间较长,带动出口效应较大。通讯设备的出口也改善了我国对亚美尼亚出口的商品结构。
加工机械设备
亚美尼亚把发展进口替代生产作为经济发展战略。为刺激国内生产,2012年亚美尼亚政府免除了进口机械设备(金额100万美元以上)的进口环节增殖税。另外,亚美尼亚享受欧盟GSP+优惠待遇,所涉及的6400种商品出口到欧盟国家时或免关税或大幅减低关税。亚美尼亚对欧盟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50%。2007年,亚美尼亚享受欧盟GSP优惠待遇时即获得1.2亿欧元的关税减免,这是在GSP基础上进一步的优惠,必将刺激亚美尼亚国内生产和对欧出口,相关原材料和加工机械设备进口将增加。
亚美尼亚企业多为中小企业,与我国乡镇企业相仿,其所需的生产设备及原材料,我国企业有丰富的生产经验和价格优势。
汽车
亚美尼亚近年来汽车进口量不断增长,尤其是亚美尼亚自2008年起对进口二手车征收环保附加税(5~10年旧车征环保附加税2%,10~15年征10%,15年以上征20%)以后,中、低价位汽车的进口需求大大增加。这为我国汽车出口腾出了空间。
我国产长城牌吉普车和奇瑞牌轿车在亚美尼亚的试销业绩证明了中国汽车的实力。河北保定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长城HOVER(哈弗)型吉普车价格低、设备新、配置全,深受亚美尼亚人民的喜爱。安徽奇瑞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的奇瑞牌小轿车2006年7月开始进入亚美尼亚市场,这种车外形美观、价格相对低廉(零售价约2万美元/辆),在亚美尼亚反映不错。
上述两款汽车都是亚美尼亚商人在俄罗斯市场上发现后转售到亚美尼亚的,没有在亚美尼亚设立维修站点,也没有生产厂家的进一步跟进。如果国内厂家重视,提供售后维修服务,市场前景还是比较看好的。
肉类产品
亚美尼亚传统饮食中肉类所占比重很大,苏联解体后的一段困难时期人们没有经济能力满足自己的饮食需求,随着近年经济好转,肉类消费急剧上升。亚美尼亚肉类自给率为羊肉100%;牛肉84.75%;猪肉54.3%;鸡肉16.9%。鸡肉和猪肉缺口很大,
亚美尼亚猪肉价格常年为带骨肉7美元/公斤,净肉约10美元/公斤;鸡肉价格常年为鸡腿2.5美元/公斤,整装冻鸡3.3美元/公斤。出口前景看好。
三、亚美尼亚产品在中国的优势
研究亚美尼亚酒业的发展史,离不开一个美丽的传说。据圣经记载,上帝的使者诺亚将他的大船停在“阿拉拉特”山(原属于亚美尼亚,现在土耳其境内)旁,洪水消退后,诺亚率众人开垦耕种,在亚美尼亚的土地上栽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棵葡萄苗,世上第一滴葡萄酒也从此地诞生。亚美尼亚人就此认为,是上帝让他们享用这琼浆玉液的美妙。传说终究是传说,据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考证,亚美尼亚栽种葡萄的历史已经有3500多年,大约在2500多年前亚美尼亚人开始向其他国家出售品质优良的葡萄酒。
史料记载,高加索地区的居民掌握蒸馏法酿造葡萄酒早于欧洲人,欧洲人是在十字军东征中向阿拉伯人学会了蒸馏酿造法。大约在4世纪中叶,亚美尼亚商人们开始向罗马出口蒸馏葡萄酒。习惯上称呼亚美尼亚蒸馏葡萄酒为白兰地酒始于19世纪。1877年,亚美尼亚商人涅尔谢斯在自己的酒厂里安装了一个铜制的器具用于蒸馏酒精。10年后的1887年涅尔谢斯用传统方法酿造出了第一代亚美尼亚白兰地,并获得了“上等香槟酒”的法国名称。1898年,涅尔谢斯将自己的酒厂出售给俄罗斯商人尼古拉·舒斯托夫。舒斯托夫研究了亚美尼亚葡萄酒酿造工艺,并利用埃里温城堡宽阔的地下室的建筑特点重新改造了自己的工厂,扩大了白兰地酒的产量。为了巩固自己的业绩,扩大产品宣传,舒斯托夫带着自己的产品参加了1900年的巴黎世界博览会,凭借其“精选上等香槟”一举夺得了酒类唯一的大奖,并成为首位欧洲以外获得使用“白兰地”和“干邑”冠名权的酒商。1912年,经俄罗斯沙皇尼古拉二世批准,舒斯托夫开始向俄罗斯宫廷进贡白兰地。1920年,舒斯托夫的酒厂被收规国有,改名为“阿拉拉特葡萄酒-白兰地酒厂”,1922年该厂成为亚美尼亚“阿拉拉特”酒业联合公司的骨干企业。1948年,原舒斯托夫酒厂改名为“埃里温白兰地酒厂”-ЕКЗ。苏联时期亚美尼亚生产的白兰地供应各加盟共和国。
为了保护本国白兰地酒的生产并保持其纯洁性,1999年亚美尼亚政府出台政策和技术标准,以规范白兰地的生产。法律规定,亚美尼亚白兰地只能用本国种植的葡萄生产,只能在亚美尼亚国内罐装;凡用进口葡萄生产的白兰地或使用亚美尼亚酒浆在国外罐装的白兰地均不能称为“亚美尼亚白兰地”。新的标准还对“亚美尼亚白兰地”的透明度、颜色、口感、香气、含糖量做了严格的规定;新生产的白兰地至少在橡木桶中窖藏3年,否则不准出厂销售。
亚美尼亚国土处于北纬40度线上,全年光照时间超过300天,良好的气候条件造就了亚美尼亚优质的酿酒资源。亚美尼亚出产的葡萄比法国葡萄甜度高,用亚美尼亚葡萄生产出的白兰地香气更浓,饮后回味绵长。亚美尼亚的优质葡萄主要产自阿拉拉特谷地,年产葡萄约20万吨,除满足国内市场零售和少量出口(年约4000吨)外,全部用来酿酒。用来酿造白兰地的葡萄必须在9-10月份采摘,以保持葡萄的含糖量在18%-20%之间。目前,亚美尼亚年产葡萄酒约400万升,白兰地酒约800万升,白兰地出口量约为450万升。亚美尼亚白兰地出口的主要国家有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及其他东欧国家。俄罗斯是亚美尼亚白兰地最大的进口国,约占亚美尼亚白兰地出口量的80%。
与法国白兰地复杂的分类不同,亚美尼亚白兰地按窖藏年份分为普通型、品牌型和收藏型3个系列。以“埃里温白兰地酒厂”为例,普通型白兰地窖藏年限最高为5年,以包装容器上星的数量为依据,3星为窖龄3年,4星为窖龄4年,5星为窖龄5年。品牌型分类较复杂,每一个品牌都有一个专有名称来标示酒的窖藏年份。如:“Ани”-“阿尼”表示窖藏6年;“Отборный”-“精选”表示窖藏7年;“Ахтамар”-“阿赫达玛尔”、“Юбилейный”-“吉庆”、“Армения”-“亚美尼亚”、“Двин”-“德文”表示窖藏10年;“Праздничный”-“节日”表示窖藏15年;“Васпуракан”-“瓦斯普拉干”表示窖藏15年;"Наири"-“纳伊利”表示窖藏20年。收藏型白兰地是用成品白兰地勾兑后再经3年窖藏而成,每个品牌都有自己的收藏型白兰地。
目前,在亚美尼亚有三家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白兰地酒厂。一家是亚法国合资的“埃里温白兰地酒厂”,另一家是由亚美尼亚富商卡吉克·察卢相的Multi Groub集团控制的“埃里温白兰地-葡萄酒-伏特加酒业公司”,该公司旗下的品牌是“诺亚”系列;第三家著名企业是塞浦路斯-亚美尼亚合资公司Great Valley白兰地酒业公司,旗下品牌为“吉格良沙皇”。除了上述3家大型酒厂外,亚美尼亚还有不同规模的白兰地生产厂30多家,这些小酒厂填补了低档白兰地的消费市场和出口份额。1998-1999年代,“埃里温白兰地酒厂”占有50%的原料控制权,目前只占25%左右,Great Valley由当时的21%下降到目前的10%左右,Multi Groub的占有率由8%上升到15%。其他原料市场由众多小酒厂瓜分。
亚美尼亚白兰地主要出口独联体及欧洲国家。潜力巨大的中国消费市场也吸引着各酒厂的目光。2009年6月,察卢相先生捷其旗下的“诺亚”系列白兰地参加了在广州举办的Interwine China 2009——广州国际名酒展览会。目前,该公司正通过中国代理商积极拓展在华销售渠道。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