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罗生门》是部伟大的电影,同学说那过于阴暗,他更喜欢《梦》。其实,我是一个看到了《罗生门》的《梦》中人。擦,又玩深沉
!
——题记
题目提到的这个话题,前段时间在网上吵得热闹,当时就想写些什么,一拖再拖就到了现在。也是这次回家,发觉村里空气中弥漫着的臭味又浓郁了几分,较于那个火力发电厂投产以前村里的空气状况,人是物非的感受是强烈的。心里有不爽,这里就将两事折做一事,对此吐个槽了。不过,似乎须提前说下,请相信,天文的心脏是长在正确的位置上的。
前阵子,大佬潘石屹发起过一个“呼吁立法《空气清洁法案》”的网络投票,投票结果的大概,估计大家用脚趾头也想得出来。但这使我联想到了曾发生在美帝的一件事,两相比较后,我情难自禁地莞尔了。事情大概是这样的:彼时,美帝也在吵“空气”立法的事,对此,美国东北部议员支持立法的声浪很高,而西部、南部的议员却犹豫不定,为什么呢?是西部、南部议员的心脏没长在正确的位置上?
对美国历史有所了解的人会知道,较于西部、南部,美国东北部工业起步早,工业企业相对多且集中,空气污染自然也较重,但东北部议员与西部、南部议员在“空气”立法问题上所持态度出现差异的解释就止步于此了吗?那你西部、南部的议员犹豫不定干嘛,不能做个顺水人情吗?经济学者的研究指向了这样一个事实:东北部空气污染较重,这会影响外来人口和企业的流入,并会导致部分人口和企业的流出,而这些会进一步导致东北部房产价值的缩水和就业机会的减少,而西部、南部则可从这一变迁的过程中受益,更为重要的是,这些议员中的许多人本身就是多处房产的所有者!也就是说,导致两处议员态度出现差异的一个重要变量,是他们所持有的房产的价值因空气状况不同而发生的变动。当然,议员们很少会这样直白地说,毕竟利用环保大旗抢占道德制高点还是很容易的,而西部、南部的议员就在现实利益与道德绑架间进退维谷了。
反观国内,处在环保舆论风口浪尖的斗士,不是环保部门,不是两桶油,不是方舟子,不是其他大咖,而是在其他事上低调、在PM2.5治理一事上高调的商业地产大佬潘石屹,和那些议员一样,也和房产挂了钩,难道他的商业楼盘的租金也会受空气质量的影响?
无巧不成书,这也是我说“两相比较后,我情难自禁地莞尔了”的原因所在。实在不是故意在黑地产商,每谈楼价,个人骂的都是“‘好心’办坏事”的ZF,况且人的意图也看不见、摸不着,写下这些更多的还是觉着有趣、有启发。价值观方面的,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接下来,是借题发挥的几点了:
首先,环保领域着实成了大染缸,各色人等怀揣着各自的目的都想从中捞杯羹。世上好心办坏事的事例太多,用哈耶克的话叫通往奴役的道路常常由美好的愿望铺就,说到这,你是否想起了温相?世上打着崇高的旗帜、目的却是谋求私利的人也多了去了,说到这,你是否想起了王莽和罗兰夫人?不是说大佬潘就是王莽似的人物,但利益集团玩弄声东击西的把戏是驾轻就熟的,警钟常鸣不为过,何况这种事很多,距离我们真的也没有想象的那么遥远。再进一步,好心办坏事这种说法,在安-兰德那里,更是不成立的,这个女人可不会说你那是好心。
其次,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羊毛也是要出在羊身上的,倘若你遇到的真是打着环保大旗,谋取的确是个人私利,而治理污染的花费却要包括你在内的纳税人埋单的议员似的人物,他们愚天下以肥己,你会怎样想?为了不显得我那么看不开(其实真的看得很开),此处省略百余字。
再次,结合下村里的空气状况吧。治污的钱是有限的,同样是空气污染,纳税人交的这些钱,会更倾向于花在众人瞩目的帝都还是我们这个不起眼的小村庄?和我们这个村类似的地方就只能空慨叹:春风何时度玉门?众志成城援帝都?帝都是个被宠坏了的小姑娘还是个须万国来朝的至尊帝王(这里真的是考虑措辞了)?
最后,治理污染需要的钱当以千亿万亿计,环保部大概会由清水衙门变成油水衙门,但在当下的中国,经过这么层层拔毛,治污的成本较之于治污的成效会不会显得过于巨大?小污见大污(腐)?
要结尾了,还是要说明下的,请相信,天文的心脏是长在正确的位置上的,面对大佬潘石屹那样的问题,我的态度多半也是支持,但当我们不断地将问题细化的时候呢?这也是这篇文章的意图所在了,抛砖引玉。世上没有乌托邦,有些问题,单凭良善的愿望(甚至是否良善都难以确定)这样过于简单化的处理遗害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