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2-5 15:31:00的发言:以下是引用ccggqq在2008-2-5 11:32:00的发言:既然我明确从理论角度指出无偿发钱的合法性,那么作为真诚的学者,如果能明确无偿发钱的渠道,就应该帮助印证,而不是刷大牌。我是在新闻和影视两个圈子混的
如果你都看不懂(也许是不愿意看懂)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却去大谈“无偿发钱”,这也算“真诚的学者”吗?
新闻与影视圈子,具体怎么样,我不清楚。但在学术圈子里,不肯下苦功夫掌握一些基础知识,却去一味表现自己的观点,好像也不恰当。
如果一个人连“素数”都不清楚,却大喊自己理解或证明了“1+2”或者“1+1”。当有人告诉他应该先了解“什么是素数”时,他却要说别人耍大牌。当有人告诉他“什么是素数”时,他却说看不懂这些个“什么是素数”的一类说法,这些“说法”也说明不了什么问题,不知道与“1+1”有什么关系,要旁人帮助印证他对“1+1”的证明。当有人再告诉他看一些基础的数学书吧,他却说没工夫也不愿意去看。
你该怎么办呢?只能后悔当初为什么非要告诉他一定要弄清楚“什么是素数”。不卷入其中,他自己愿意说什么就说什么好了。毕竟网络不是开办基础教学的地方。
呵呵,别打嘴仗。
我的问题很简单,央行是怎样发放系统中不断增加的货币的?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对我的问题没有用。表中没有印钞量,没有销毁旧钞量,没有还款量,而且进出数据绝对统一(实验室都得不出这种绝对统一的数据!)。在我看来这是垃圾,我只是为学术而来,与文凭职称无关,我不需要这种垃圾。要知道按照通常的理解负债意味着债权,那是要还钱的,可是负债表中没有体现央行的索债权(还钱),倒是体现了我提出无偿发放。阁下辛辛苦苦拿出这个表来,是一片真诚好心意,我是不该这么严厉批评的,但是我觉得前面一直在回避这个表也表明了我对阁下的感谢之心。
至于央行向政府无偿发钱,是一个省级行长说的,它还说这是国际惯例。但是作为学术我不能将此作为证据。显然这个惯例在经典理论中是违法的,在我的理论中是合法的。刚才回去看阁下提供的一个网页,发现其中有网友提供了有点可信度的无偿发钱的证据,你自己也回去看看吧。https://bbs.pinggu.org/dispbbs.asp?BoardID=48&replyID=124298&id=19890&skin=0
我的无偿发钱理论是被事实印证的:事实是经济系统的货币越来越多,你不认真理解“经济系统的货币越来越多”这个事实,反而抬出经典某某大牌怎么样,你在搞什么?我本来就是质疑经典理论的,就是质疑那些大牌的,是不是?阁下不至于不知道基本的辩驳法则吧?怎么能用我指责的对象来反驳我呢?其实阁下只需证明通过商业银行的借贷增加了整个经济系统的货币量,就能驳倒我,但是你就是不能完成这个证明,就是不能证明我给出的“还款-贷款-银行成本-银行利润=0”这个恒等式不成立。
如我在上楼指出的,商业银行、政府国债、进出口等只是改变货币在系统各个环节的分布密度,不改变系统的货币总量。比如系统流通环节的货币过多,多100亿元,则政府可以发行国债吸收货币100亿元,使流通环节的货币减少。很明显,这里的流通环节货币的减少是以政府环节货币增多为代价的,这是个明帐。
是的,经典称这种货币分布密度的改变为发行货币,这是有问题的,问题之一是“发行”是明确包含“印钞”的,这种货币分布密度的改变中那儿有“印钞”的影子,请你告诉我?问题二是还款对贷款的冲销。是谁跟谁开基础教学啊?只怕是你及你的祖师爷们用“货币发行”偷换了“货币分布密度”,而自己浑然不知吧?
现在我突然明白了,原来阁下一直都没有意识到“发行”中包含着“印钞”二字,原来阁下一直以为人们手中的钱多了,帐上的钱多了,都是向央行借的;一直没有意识到还款是对贷款的冲销。但是阁下提供的央行负债表中没有人们还款这一项,没有体现出“借”,而是体现了“无偿”。如果一定认为这个表我的研究有用的话,我只有认为人们只是向央行借钱,而不用还钱。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2-6 4:42:48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