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星,复旦大学金融学博士后,金融学教授,金融学专业博士生导师,金融系主任,全国高等学校金融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中国金融学年会理事,江苏省金融青联委员,江苏省科技创业导师。
研究方向:
金融市场、金融工程与风险监管。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已经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各一项。以独立或作者在《世界经济》、《管理工程学报》、《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南开管理评论》、《国际贸易问题》、《财经问题研究》、《金融论坛》、《数理统计与管理》、《管理学报》、《科研管理》等核心期刊公开发表论文70多篇,其中SCI论文1篇,CSSCI论文40多篇,出版专著一部。
近年来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全球化条件下流动性冲击金融系统稳定的传导扩散机制及其监控研究
(基金号:71273048),2013.1~2016.12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全球化条件下中国新型金融监管体系构建及其有效性研究
(基金号:70973028) 2010.1~ 2012.12 (结项)
[3] 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流动性调整的高阶期望损失模型与银行经济资本配置研究
(基金号:20070410665)2007.3~2008.10 (结项)
[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基金号:07JC790022)2007.12~2010.12 (结项)
[5]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金号:7301175)2007.9~2009.9(结项)
近年来的著作
《基于VaR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6月
近年来独立或作者的代表性论文
[1] 股票市场风险溢出效应研究:基于EVT-Copula-CoVaR模型的分析,《世界经济》(CSSCI),2011(11)
[2] 金融压力指数构建及其有效性检验——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分析,《管理工程学报》(CSSCI),2012(3)
[3] 流动性调整的风险价值度量——基于金融高频数据的实证分析.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CSCD), 2009(7)
[4] A note on hierarchy evolutionary game. African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Research Vol.5(11)(SCI)4
June,2011
[5] 银行监管对银行发展的影响《金融论坛》(CSSCI)2011(1)
[6] 基于稳定发展视角的银行监管效果分析.《财经问题研究》(CSSCI),2011(6)
[7] 金融监管模式选择:从牵头模式向统一监管模式的过渡,《现代财经》(CSSCI),2012(10)
[8] 基于VaR-EGARCH-GED模型的深圳股票市场波动性分析.《南开管理评论》(CSSCI),2005(5)
[9] 我国出口船舶建造融资的金融创新研究.《国际贸易问题》(CSSCI), 2003(9)
[10] 基于压力测试的金融系统稳定性评估.《财经问题研究》(CSSCI),2009(9)
[11] 风险价值、流动性与市场风险计量.《财经问题研究》(CSSCI),2008(1)
[12] 金融全球化与金融监管:动因、挑战与问题:基于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分析.《国际经贸探索》(CSSCI),2008(3)
[13] 基于Copula-EVT模型的我国股票市场流动性调整的VaR和ES研究.《数理统计与管理》(CSSCI),2010(1)
[14] 中外主要股票市场流动性调整的风险价值关系研究.《管理学报》(CSSCI),2009(10)
[15] 基于行为金融理论的投资研究. 《财经问题研究》(CSSCI),2003(10)
[16] 个人消费信用评级及贷款决策研究.《消费经济》(CSSCI),2003(6)
[17] 银行项目贷款风险等级的模糊综合评价.《科研管理》(CSSCI),2003(6)
[18] 我国金融监管运行机制的博弈分析.《数理统计与管理》(CSSCI),2003(6)
[19] 中国造船业的行业分析.《当代财经》(CSSCI),2004(7)
[20] 银行操作风险度量方法比较研究.《财经问题研究》(CSSCI),2006(1)
[21] 基于VaR的银行监管与银行风险策略.《统计与决策》(CSSCI),2007(2)
[22] 非线性视角下我国居民通胀预期调整机制研究.《金融经济学研究》(CSSCI),2013(2)
[23] 动态条件下基于VaR的银行资本优化模型.《统计与决策》(CSSCI),2006(12)
近年来的获奖情况
[1] 江苏省2012年度“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一等奖
[2] 东南大学2012年度中泰国立奖教金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