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教师之家与经管教育
2129 2
2008-02-02
近年来,学士学位论文质量的滑坡引起广泛关注。引致论文质量滑坡的因素很多,单就学士学位论文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来看,主要有二:一是论文写作时间安排在本科阶段最后一个学期,正值毕业求职的时间关口,学生无心写作,大多敷衍了事;二是高校普遍要求毕业生独立完成论文,而扩招以来,学科专业迅速增加,班级规模普遍增大,常常出现一名教师指导十几篇甚至几十篇毕业论文的现象,教师力不从心,对论文质量的要求相应放松。<p>  为了提高学士学位论文的质量,必须加强对本科生的科学研究方法教育,加强学术训练,从根本上提高本科生对科学研究的认知与科学研究基本技能;同时应改革和完善学士学位论文制度。针对社会科学类学士学位论文制度,笔者提出如下设想:</p><p>  第一,毕业论文选题应以包含观察、实验、调查内容的实证研究课题为主。目前的毕业论文在研究方法上多思辨,少实证,论述结构多为简单的“三段论”结构(提出问题-借助文献资料阐释问题-结论),这种论文写作,不利于本科生习得规范的科学研究程序和方法。而实证研究则包含提出问题和研究目标、提出可证伪的假设、设计研究的技术方法和路线、取得数据并说明数据的客观性、利用数据检验假设、解释结果并得出结论等一系列规范的结构化程序。开展实证课题研究,能够培养本科生全面的研究技能,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p><p>  第二,打破要求本科毕业生独立完成学位论文之陈规,借鉴理工科毕业设计的做法,允许和支持学生以研究小组形式,集体协同合作完成研究课题。在合作研究中,参与者的实质性贡献可以主要体现在操作科学研究程序的某一个或几个步骤、环节上,但每个成员都必须参与整个研究过程。全程参与,一方面有助于每一小组成员获得完整操作科学研究程序的经验,另一方面也有助于通过观察他人的操作,或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研讨等,间接地获得研究技能。当然,研究型大学也可以允许小组合作进行调研,共享调研资料,在此基础上小组成员独立完成论文。</p><p>  第三,放宽课题研究时间。课题研究可安排在本科阶段的整个第四学年,以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与精力开展课题研究,接受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完整和系统的研究训练。</p><p>  第四,将本科生导师制与毕业生课题研究指导相结合。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声称实施了本科生导师制,但实际的执行落实状况并不理想,多流于表面化、形式化。将本科生导师制与毕业生课题研究指导相结合,有助于改变目前一名教师同时指导十几篇甚至几十篇学生论文的现象,提高指导质量,同时也有助于从根本上推进本科生导师制的制度化。</p><p style="MARGIN: 0px;">  第五,对课题研究最终成果质量的考核评估,以规范操作或不违背科学研究程序为标准,旨在使本科毕业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与操作技能,达到具备初步研究能力的要求。</p><p style="MARGIN: 0px;"> </p><p style="MARGIN: 0px;">  《中国教育报》2008年2月1日第3版</p>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2-4 17:29:00

应当废除学士学位论文制度,加强课程论文与学年论文的环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2-5 11:14:00
赞成主帖观点,尤其是第一、二两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