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13年城镇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6955元,其中低收入组人均11434元,中低收入组18483元,中等收入组24518元,中高收入组32415元,高收入组人均56389元。一些网友认为5.6万不能算是高收入,因为在京沪等大城市还买不了一平米房子。
“每个人的心目有一个自己的江湖”,每个人的心中也有自己的高收入者标准。中西部居民挣个十万、八万觉得收入算是不错了,东南沿海地区居民觉得没有三、五十万恐怕算不了高收入者,北上广居民对收入的期望更高,一些精英眼里,年收入100万也是穷人。深受高房价之苦的北漂们一定会以能在北京买得起房作为高收入标准。
国家统计局的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5.6万究竟代表了什么呢?
高收入组是指相对高收入组,不是百万、千万甚至亿万富翁群体。按照国家统计局发布的解释,其高收入组的定义应该是:按家庭人均收入排队的、按家庭户数五等份分组中的高收入组。五等份收入分组是将居民家庭按家庭人均收入水平排队后,从低至高将每20%的户分成一个组,形成低收入组、中低收入组、中等收入组、中高收入组、高收入组,再计算每一个组的居民人均收入,这是各国常用的居民收入分组方法。因此,在我国,城镇居民中的高收入组是指由收入相对较高的近1.5亿城镇居民所组成的一个群体。
可支配收入不是总收入,要扣除各种费用和转移支出。比如,要扣除交纳的税收、五险一金,要扣除给父母的赡养支出,还要扣除房贷的利息支出等等。
人均收入是按家庭人口平均的收入,不等于从业人员一年挣的钱,也不是家庭全部收入。人均5.6万时,三口之家,全家收入需要17万左右。以目前城镇平均1.5的抚养系数,三口之家中的2个劳动力每个人要挣8、9万以上。如果家庭人口多,则全家收入需要更多。
5.6万是全国城镇居民相对高收入组的收入水平,其中部分人的收入更高。分地区看,我国上海、北京等大城市居民收入水平要高一些,但是挣到手的钱多并不等同于生活更容易,因为在大城市生活开销也成倍增加。
我们应该反思的是,即使是获得了全国相对较高的收入水平,为什么在大城市买房仍然非常困难?而不是因为看到相对高收入组人均收入只有5.6万而质疑统计局究竟有没有生活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