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东风,雨祖宗”“夏东风,燥松松”……几千年前古人总结的气象谚语是否仍具有参考价值?近日,中国计量学院的一群研究生利用数据统计分析软件,对广为流传的气象谚语做了一次“数字体检”。
“结果显示,多数气象谚语的预测仍十分可靠。”团队从杭州当地的气象谚语中挑了5句作为验证对象,分别是“春东风,雨祖宗”、“夏东风,燥松松”、“秋东风,晒煞湖底老虾公”、“冬东风,雪花白莲蓬”和“五月南风悄悄晴”。
据团队负责人、机电学院检测专业研究生二年级的钱飞介绍,验证所需要的气象数据由“气象科学数据共享中心”提供,包括中国地面国际交换站气候资料月值数据集和年值数据集。“为了保证验证结果的全面性,我们选出的这五句谚语涵盖春、夏、秋、冬四季,分析工具借助SPSS统计分析软件。”钱飞说。
以“秋东风,晒煞湖底老虾公”为例,这句谚语是指秋季产生东风时,平温气温普遍升高,躲藏于湖底的“老虾公”都要被晒伤。而从统计的气温情况来看,杭州秋季气温高的频率占所有日子里面的80%。
“秋季产生东风时,杭州极端最高气温达到30℃以上占有80%,由此可见该句谚语在实际的气象预测中具有很高的可靠性。”钱飞说。另外,“五月南风悄悄晴”发生的概率是50%,“夏东风,燥松松”发生的概率是46.4%,同样具有一定的指导性。
但也有和实际气温发生偏差的谚语。该研究团队对冬季最大风速的风向、极大风速的风向和降水距平百分率进行综合考虑,结合一些因素对杭州降雨量的影响,“冬东风,雪花白莲蓬”发生的概率仍只有21.9%,“春东风,雨祖宗”发生的概率也仅23.5%。
团队指导老师、机电工程学院许素安老师表示,对民间智慧的结晶进行检验,一方面能学到传统的东西,并为广大气象工作者提供一些方法和经验。另一方面,使用气象谚语预测不能孤立地进行分析,必须结合实际情况,相互参照和补充。
据悉,该团队凭借此研究项目在首届“共享杯”大学生科技资源共享与服务创新实践竞赛中斩获三等奖。“共享杯”由科技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主办,旨在提高在校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发掘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科技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