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的瑞士达沃斯天气温度虽然在零下,但会议室里却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2014年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不再聚焦于金融危机,中国经济放缓与改革是核心关注之一,各界还讨论了中日关系、中美欧关系。出席这次论坛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声称:“日本经济曙光再现,无意伤害中国和韩国人民的感情。”他在致在日华人的春节贺词中说,“中日两国应重新回到战略互惠关系的原点,跨越一切障碍,面向未来并肩前进。”但中国和日本的贸易和经济在过去一年里还是受钓鱼岛争端的波及较深。
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今年也参与了达沃斯的讨论,他认为,“当前全球化最大的风险是经济政治化,即,美国认为过去十年全球化中国占便宜了,因此下一轮全球化不能让中国参与设计”。
中国一直徘徊在TPP谈判之外,人民币汇率一直在中美之间焦灼,全球贸易摩擦日益频繁,多哈谈判总是陷入困境,虽然每年的世界经济论坛都在讨论自由贸易,反对保护主义,缩小贫富差距,但人们看到经济深层次问题的背后,总是或多或少有着经济政治化的影子。而正是这些深浅不一的影子,阻碍了金融危机后经济的改善和复苏,所造成的巨大损失难以衡量和计算。尤其在邻国之间更为明显。
中国企业家王石在微博上写下这样一段话:“70多年前,日本跨海入侵中国,跨洋轰炸珍珠港,战后从废墟崛起,民族品牌经久不衰,日本从未失去20年,今天人均GDP仍是中国的10倍,为何?我们跟日本100年前非常像,如果中国不能认真学习研究日本,对日本没什么损失,对我们却是巨大损失。中国有些年轻人对日本恨到骨子里,但仇恨归仇恨,学习归学习。如果你的仇恨影响到你的学习,那就是你的损失。细节决定成功,可以看到海啸后日本人的自律、利他、镇定。 ”
仔细读完这段话,忆起2013年在日本看到的细节,很多客人到日本旅行都喜欢买电器和保健品,打包纸箱后的带子很勒手,都会安一个塑料状的小把手方便游客拎。日本对资源的保护令人感叹。日本对教育和科技的重视,使其成为获得诺贝尔奖最多的亚洲国家。
如果中国想要推进深层次的经济改革,建设和谐社会,努力实现“中国梦”,就要博采众长。
正如李克强总理在达沃斯论坛致辞中所说的那样,“重塑世界经济,重要的是构建和完善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全球经贸体系。国际社会应始终以多元、开放、包容、互惠为方向,继续维护二战后形成的国际政治秩序与世界和平环境,坚持发挥好以WTO为核心的多边贸易框架的积极作用,不同发展水平和阶段的经济体,应当发扬同舟共济的精神,摒弃零和博弈的做法,携手应对共同挑战。 ”
世界经济论坛致力于改善世界状况,在达沃斯人们要展望未来。期待今年举行的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各国能减少分歧,共建人类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