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yibsen在2009-2-2 15:28:00的发言:
在达沃斯论坛第二日,最强烈的感觉是,美国人成了众矢之的,而寄托在中国身上的期望则过于沉重。
  关于美国人将全球拖进这场可怕的经济危机的看法,早已有盖棺定论之势,在达沃斯更是反复提及,深度讨论,几乎每个以经济和金融为主题的讨论或对话,都要把美国人拿出来批评一番。
  美国人之「罪」
  比如给美国消费者罗列的罪名是,他们毫无储蓄意识,挣的比花的多,二十年前开始花未来的钱,十年前开始花别国人民的钱。因为有钱,他们以世界百分之五的人口消耗全球百分之三十的能源,还因为疯狂买房,堆积起六十年来最大的泡沫,终于将全球经济拖进泥沼。 
  美国金融界的罪名,是他们创造出一套又一套基于美国房市的令人炫目而无人能懂的金融衍生品,再贴上美国房产只涨不跌的卷标将这些产品兜售给全球投资者,结果让有毒资产流向全球。 
  美国信贷评级机构和监管者之罪,是他们总是比金融创新慢三拍,或者根本因为利益冲突,对违规或灰色行为心慈手软,导致了金融系统畸形发展。而在危机已经大肆蔓延之后才登台的美国政府,却又出手太慢,力度太弱。营救经济还得举债,花的还是别国人民的钱。
  总之有关美国的批评声音,在达沃斯听了太多,再加上奥巴马政府仅派出了一个级别较低的代表团,官方声音缺失,美国人大有被围攻之感。
  就连前任美国总统柯林顿与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教授对话时,也苦笑着说:中国总理是对的,所有问题都是从美国开始的。他指的是温总理在论坛开幕演讲中,对西方金融体系一番颇为严肃的批评。金融时报在今天的报纸头版用显著标题称,温总理给西方上了一课。 
  与美国人的遭遇相比,中国人收到的关注程度只多不少,但投来的目光中不是批评,而是焦灼的期望。温总理对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的许诺,被很多人解读为是这次气氛忧郁的达沃斯收到的一剂强心针。中国成为许多讨论或对话的焦点,大家追问一个问题: 中国经济能否挺住,弥补美国的疲软。
  中国经济能否挺住
  而中国与会者却时常要用事实,来给这种期望降温。在一场名为「美国人开始省钱了,世界该怎么办」的讨论中,中国银行副行长朱民一上来就被听众连问两个中国消费者的问题,他笑着说:今天我很幸运,得到的问题最多。 
  可他紧接着引用数字说,要中国人填补美国人消费减少的大洞,几乎没有可能。美国人去年消费10万亿美元,就算今年降个百分之十,也还是远远高于中国人1.5万亿美元的年支出。而尽管中国人十年前就明白需要增加内需,减少对出口的依赖,事实上内需占经济总量的比重在过去十年却不增反降。
  朱民说:中国在努力提高内需,但是不要期望靠中国人消费拯救世界。 
  而对中国金融体系是否真的健康,也存在质疑的声音。温总理在演讲中提到中国银行体系在这次危机中相对稳健,坏账率极低。可是与会者的另一种解读是:过低的坏账率未必是好事,因为它很可能是银行过于保守,紧缩信贷的一种表现,这在企业普遍缺乏资金的当下是很不妙的兆头。
  而在危机中受损相对较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金融业还相对初级,业务简单,国际化不高,因此也不太可能在危机过后主导游戏规则的重写。 
要说经济危机的责任,美国一半,中国一半。
别人不说,自己还不明白:美国过度消费,中国过度生产。
要是中美一体,哪会有这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美国人吃肉挨骂,中国人被割肉受表扬得了虚名,也算各得其所,总比啥也不得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2-3 12:57:47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