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爱好者 发表于 2014-1-27 09:05 
通货紧缩问题?
求进一步解答,谢谢。
我以为经济通缩的形成,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 国家的财政风险如何?主要取决于在以下四个方面: 
    ⑴ 国家财政的收支和财政赤字。 
    ⑵ 国家的外债。 
    ⑶ 国家的外汇储备。 
    ⑷ 本国货币的汇率波动。 
    2. 金融体系是否稳定,金融企业(针对的是银行)是否出现严重的亏损面。这主要体现以下: 
    ⑴银行的坏账率。 
    ⑵银行的存贷比例。 
    ⑶银行现在和未来的信贷的风险。 
    如果以上两个条件都出现恶化,经济通缩将会出现。但如果只是满足其一,国家将会出现经济增长放缓,严重的会有经济衰退的可能。可以这样说经济通缩与经济衰退是经济危机的两个不同的范畴。 
    达沃斯2014年论坛上众口难调,欧元区通缩论分歧大。在全球化的今天,世界性的经济通缩已经逐步形成,作为中国不可能独善其身。中国现在的经济状况是:由于多年的持续的经济增长,使国家和ZF储积了大量的财富,也为自己的经济调整争取了时间和空间。但问题也出现在这里,中国ZF既作为最大财富拥有者,也是作为最大的投资者,它的每一步的规划和方针政策的正确性对于国家的未来都是致命的,也就是说,ZF是集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于一身,所以国家每花一分钱都要慎之又慎,不能乱开支票,更不要被既得利益者浑水摸鱼。 
    全球的经济通缩要结束,经济增长要恢复,究竟需要多长时间,我认为要看如何处理好以下两个条件,简单的说:分配和信心的问题。 
    ⑴个人的财富分配问题和企业资源的分配问题,即个人贫富不均和企业之间竞争不平等的问题。 
    ⑵企业的投资和个人再度消费的信心。 
    就以中国目前的状况为例,首先,正如我所说,要满足经济通缩的两个必要条件,其实就是财政失衡和投资失衡的两个问题。ZF决定冒着财政失衡,赤字扩大的风险,把投资的重点放在固定资产投资及大型的基建方面上、和产业振兴计划上等措施上,我觉得这是错误的。大家其实很清楚ZF的产业振兴的资金最终大多数都会流进那些臃肿低效的大型国企和央企的口袋里,最终会使更多中小企业国企化,而大型国企更加垄断化。ZF为什么要提出扩大内需,刺激消费?这是因为ZF经过多年的持续的每年以25%增长速度进行的固定资产及大型基建的投资和大型国企利用ZF资金和所给与的政策进行的大量扩张性投资并没有达到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效果。而且中国现在面对的是生产力严重过剩,产能过剩,大量企业面临产品卖不出的困境。这种空转性扩张性的投资,虽然暂时会促进经济的增长,但最终将无以为继,浪费公帑。 
    面对这次全球性通缩危机,ZF应该要谨慎、善用这得来不易的财富资本,把投资和规划的重点放在个人和企业的环境因素上,其实大家也知道,中国的危机在于贫富不均、投资不均、财政收支之间不均,而这造成的后果,就是出现城市、农村、垄断及特殊国企、ZF之间的四角矛盾,要打破矛盾,要从制度、从全民义务素质教育入手,从改善企业的经营环境着手,并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