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行业分析报告
1197 0
2014-01-28

     2012-13年,中国食品饮料行业发生多起跨国跨境跨市场的收购兼并案,总资金规模超过500亿元。我们预计随着中国消费市场持续扩张和企业能力增强,“大吃小”和“大吃大”的兼并都将加快,全球视野将成为未来分析行业走势的重要内容。

    图1:2012-2013年中国食品饮料行业重大兼并案



    预计2014年大众消费品的收购兼并会明显多于13年。可能发生较多并购的领域包括:(1)婴幼儿奶粉企业的收购兼并,主要推力是ZF积极引导和行业门槛提高;(2)肉制品企业的整合,包括屠宰行业的整合。主要推力是规模化养殖户增多和食品安全标准提高;(3)啤酒企业进一步整合,特别是部分区域性品牌,主要推力是规模优势日益突出;(4)调味品:消费升级背景下,龙头企业的产品、规模、资金优势日益突出,收购兼并会越来越多。


    发起收购兼并的企业需要具备的能力是:(1)所属行业的渠道覆盖率比较高;(2)公司渠道控制强,周转率高,并购后有协同效应;(3)现金流状况良好,债务压力小。


    一般来说,收购兼并以后行业集中度提高,竞争格局改善,领先企业盈利状况有望改善。我们预计,大众品行业龙头企业有望借助其行业地位,通过收购兼并增加收入规模,通过销售渠道平台化整合降低费用。


    图2:龙头公司渠道覆盖率基本达标,有平台化能力(2012年)



    从国际经验来看,大型并购的发起者通常只有一半的概率在并购中收益,于此对应地,被收购者却普遍股价表现较好。因此我们认为关注那些可能成为投资标的企业,可能对投资者更有价值。例如嘉士伯2013年11月1日发起的重庆啤酒的要约收购对价是20元/股,而11月1日重啤复牌后的开盘价为18.18元/股,高估约10%。


    图3:各子行业具有不同的并购特点



    由于国有企业的聘用和考核特点,容易带来管理层决策的“短期性”,经常导致渠道布局策略变动和费用浪费,甚至较为严重的渠道腐败。瑞银策略团队认为,在新一轮国企改革中,国有资本可能开始从食品饮料行业退出,转让股权,释放企业活力。


    目前,在一二线城市仍存在一些国有的食品饮料老品牌企业。这些企业最大的优势在于品牌历史和良好口碑,最大的劣势在于机制不活和激励不足。食品饮料属于竞争性行业,价格弹性大于销量弹性,费用弹性大于销量弹性。我们认为,如果未来改革中引入战略投资者、改善激励(股权、现金等),将有望提高国有企业费用使用效率,提高净利率水平,并将提升投资者对长期成长性的乐观情绪,品牌价值有望重估。


    目前此轮国企改革以上海为试点。我们整理了食品饮料行业注册地址在上海的上市公司,共4家。我们发现期间费用率较高企(金枫酒业最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