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银美林研究主管:中美经济或“风水轮流转” 美寻获未来15年新增长动力
冯嘉年
2014年02月03日
吴至伟强调,美国经济找到的新增长动力,绝非依靠联邦储备局大量印钞票而来,而是有三大基本因素扶持,即能源业大突破、制造业中兴,以及婴儿潮进入退休期的消费趋势转变。
冯嘉年 报道
knpang@sph.com.sg
过去15年来,中国经济突飞猛进、美国却每况愈下的趋势,有可能在2014年出现转折——美国经济已为将来15年的中长期增长找到了新的动力,但中国却可能因为结构性的瓶颈而在中期、甚至长期都停滞不前。
美银美林(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全球汇率与利率研究部主管吴至伟日前在本地出席论坛时接受本报采访,发表了上述看法。
受访时全程以英语作答的吴至伟在谈及这一点时,以华语说道:“这是中国人说的,风水轮流转。”
他进一步强调,美国经济找到的新增长动力,绝非依靠联邦储备局大量印钞票而来,而是有三大基本因素扶持,即能源业大突破、制造业中兴,以及婴儿潮进入退休期的消费趋势转变。
由于水力压裂(fracking)探采技术广泛使用,美国的能源产量在过去几年大跃进。据美国能源情报署(EIA)统计,美国在去年平均每日生产2500万桶的石油、天然气和其他燃料,总能源产量已超越俄罗斯和沙特阿拉伯,位居全球第一。
吴至伟说:“我们估计全球今年的石油日产量可增加200万桶,而其中一半将来自美国,身为全球最大能源消耗国,达到能源自足的意义重大非凡。”
能源成本显著下降,为美国制造业注入新生机。吴至伟透露,过去10年,他的企业客户跟他谈的总是如何把生产线迁移或外包到中国,但如今,随着中国本身的营运成本日益高涨,许多美国企业开始把厂房和就业机会搬回老家。
他说:“美国如今拥有发达国家当中最便宜的人力和能源,而且以贸易加权来计算,美元币值接近40年来最低水平;但另一方面,中国的工资每年估计得增长15%,意味着未来三年,单单人力成本就可能增长50%,如果再加上人民币继续升值,跟美国相较之下,竞争力可谓此消彼长。”
美国婴儿潮人口踏入退休期,有望为美国复兴带来第三股力量,对亚洲国家却可能不是利好因素。
吴至伟解释:“美国每天平均有1万人达到65岁退休年龄。更多人退休,意味着更大的消费比重将放在医疗和各种休闲娱乐,这些服务都难以从其他国家进口,受惠的将是美国本土经济;以往大家习以为常的美国好、亚洲就好的情况已不复在,美国经济好,对亚洲的拉动将大不如前。”
话锋转到中国,吴至伟指出,美国的新增长动力,恰恰对应中国的结构性困境,即依靠贸易和廉价劳动力拉动的增长已大不如前。
他说:“中国只用了10年就将全球贸易占比从3%扩大到10%,但如今,能外包到那里的生产都已外包,以往廉价的劳动力已不再廉宜,工资增长将带来通胀。中国要继续大幅增长,得依靠提高生产力和科技创新。当地确实有不少企业走在科技前端,但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不是弹丸小国,不能单靠几家企业,在这方面,我们仍未看到中国有重大突破。”
华尔街最聪明分析师之一
吴至伟依旧看好中国在今年有望增长7.7%,因为随着欧美明显复苏,中国的宏观展望其实已比三到六个月前更明朗。
尽管如此,中国企业在中长期的竞争力并不明朗,最让吴至伟担心的是中国经济改革,利率和人民币汇率逐步开放,在中长期对中国企业的盈利和竞争力会造成巨大冲击。
吴至伟原籍台湾,14岁赴美求学,获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去年中,他获得由华尔街分析师所创办的独立财经网络媒体《Business Insider》票选为“华尔街最聪明的12名分析师”之一,是唯一入选的非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