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从战略角度看,应该把在边贸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方面放到适当的地位。近年来,中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70%以上集中到了香港,未来香港仍将是中国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中心。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正在加快,各界对此认知程度与日俱增,人民币业务更加成为全球众多金融中心业务往来中的重要一环。
  能有这样的进展,一方面与中国经济强劲的增长势头、人民币汇率和利率机制改革、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新举措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国内外各个金融中心间的互动及相互促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可以看到,自2009年这一试点启动以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成倍增长,从2010年的5063亿元,跃升至2011年的2.08万亿元。
  在香港市场,人民币结算循序渐进,市场发展日趋成熟。同时,中央还将支持第三方利用香港办理人民币贸易投资结算,并进一步丰富香港的离岸产品。有报告预计,到2015年,人民币存款将占香港存款的30%。
  另一个引人注目的事件是人民币和日元直接交易于2013年6月在上海和东京两地市场同时启动。这开启了世界最大和第二大外汇储备国本币的直接“对话”。此外,新加坡交易所已为人民币计价的证券在新加坡挂牌、报价、交易、清算和交割做好了相应准备。
  而欧洲国家对于人民币国际化也有更多的肯定。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欧洲使用人民币作为支付货币的增长速度正在加快,交易额已接近亚洲。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的一份报告显示,过去一年,欧洲使用人民币作为支付货币的交易额增长达163%,增长率高于亚洲地区(不计中国内地及香港),按去年第三季的绝对值计,更已追贴亚洲。“越来越多的客户准备以人民币作贸易结算。”欧洲金融业界对人民币有着如是评述。
  然而,成绩面前须冷观,即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态度仍需谨慎,应看到其过快增长(如海外离岸人民币的增
  长有人民币过快升值的因素),对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是颇为不利的。参照日本在推进日元国际化中的经验教训,对于今天研究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是有益的,除了采取措施避免人民币过快升值,另一方面要有效推进国内金融市场建设,特别是国内资本市场建设,使其伴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发展,以此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可持续性。
  现在,多个离岸人民币市场正在形成,如香港、伦敦等,有人担心多个市场会影响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性,这是没有必要的。因为离岸金融市场是市场化很强的国际金融市场,有很强的国际传导性,只要能将其与国内在岸市场进行分离就不会出现大的经济金融不稳定,而且在多个离岸市场中抓住主导性的市场,如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就能形成一个主导的价格。比如,虽然有东京、新加坡、香港等离岸美元国际金融市场,但纽约的华尔街仍是其主导的市场,仍主导美元的价格,不会影响美元汇率的基本稳定。
  2010年中央党校召开了一次以“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为主题的论坛,时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作了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主题发言,重要观点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途径是离岸金融,离岸金融的重要途径是在香港开展离岸人民币业务”。笔者在会上提出了能与此同时在国内的上海和天津等向自贸区转型的保税港区开展离岸人民币业务之观点——就是为了建立一个香港离岸人民币资金的回流渠道,既能促进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发展,又能隔离其对内地普通金融市场的风险冲击,还能促进内地自贸区建设,实现一举多得。上海自贸区的建立和未来天津等自贸区的建立和发展都将被进一步证明。
  从战略角度看,应该把在边贸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方面放到适当的地位。近年来,中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70%以上集中到了香港,未来香港仍将是中国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中心。
  目前,关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主流观点是“应先从周边国家,再到亚洲地区和金砖国家,再到欧美发达国家。政府要在人民币国际化中发挥应有作用,主要方式是不断扩大中国人民银行和外国及地区中央银行、货币当局之间的本币互换。”但此过程不应是截然分离的,有时是兼容的,例如当前我国在推进云南等边贸形式对周边国家实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过程中,也可选择条件具备的部分亚洲地区和金砖国家实施本币互换的人民币国际化行动。事实上我国已经在做。
  人民币国际化的完成是分阶段推进的,而逐步拓宽渠道则可稳步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当然,一些专家学者在逐步拓宽人民币国际化渠道的选择方向上有所不同,有持周边化来带全球化的观点,也有持国际离岸金融中心乃至内地自贸区离岸金融市场建设,进而逐步扩大到国内其他普通市场的观点,这些都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