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民币国际化的风险
客观而言,货币国际化不仅能带来收益,同时也会带来风险。对人民币而言,国际化过程并非坦途,机遇与挑战并存。而且,人民币国际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将会经历一个相对漫长渐进的历史进程,这期间存在很多困难,特别是存在一些事先无法预测但至关重要的风险点。这需要密切关注。
1、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剧及其影响
根据历史经验和现实情况,某种货币随着其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较之于成为国际货币之前,其汇率波动将加剧,波动幅度将扩大。以此观之,如果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断推进,则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也将呈现上述趋势。随着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快速发展,人民币资金在境内外流动的规模和频率不断提高,这首先会加剧离岸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如香港离岸市场人民币汇率可能将率先加剧波动;同时,由于人民币离岸存贷款利率与在岸存贷款利率差异较大,存在相当的套利空间,根据利率平价的关系,这很可能对人民币在岸汇率产生冲击,如果短期波动出现异常,则可能带来严重问题。
此外,基于中国经济保持长期稳定增长且中国一直保持巨额的外汇储备,人民币的升值预期显著。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该预期可能进一步强化人民币单边升值的压力,导致巨额离岸人民币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境内,对中国跨境资本监管造成巨大压力。
2、宏观调控和保持国内经济金融稳定的难度加大
一方面,根据“三元悖论”的原理,人民币国际化将加大中国宏观调控的难度,从而也将增加保持国内金融稳定的难度。根据“三元悖论”,保持本国货币政策独立、本币汇率的稳定和资本的完全流动三个方面,不可能同时满足,最多只能满足两个方面。因此,从理论上看,一旦人民币实现国际化,则资本的自由流动将不再受限制,那么保持中国货币政策独立和维护人民币汇率稳定将在宏观经济政策中处于权衡状态。虽然在现实中,上述二者不是互相排斥的关系,但对于中国而言,一旦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那么在很多情况下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应该是首选。
另一方面,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深入,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关系将不可避免地日益紧密。并且,大量离岸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流通交易,并可能随时流入中国境内,这将对国内的金融稳定造成极大挑战,需要当局采取更灵活、有力的政策组合来应对。这种情况下,国际金融市场的周期波动将很快传递至国内市场,甚至金融危机的影响也会迅速扩散至国内,这极大地提高了保持国内经济金融稳定的难度。
3、面临强大国际阻力的可能性极大
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国际阻力在很大程度上来自当今国际货币体系的成员,特别是其货币己经实现国际化的发达国家。从中国自身的角度看,人民币国际化有诸多益处,但换个角度看,人民币国际化势必直接冲击现有的国际货币,进而影响现有国际货币发行国的既得利益,将招致其抵制。在美元、日元和欧元的国际化进程中,这样的事例屡见不鲜。当前受人民币国际化影响较大的就是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因此,这些国家特别是美国一定会对人民币国际化提出挑战。这些来自国际的挑战在一定条件下会叠加,对人民币国际化形成实质性风险。
综上所述,虽然人民币国际化存在种种潜在风险,但其收益更值得期待,有鉴于此,努力推动人民币区域化助力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有效的战略选择。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现实选择——基于货币竞争的博弈分析
(一)分析的框架
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渐进的进程,也是一个现实的选择。这个过程可以认为是人民币通过货币竞争并对别国货币进行替代的过程,而这一进程首先应始于和中国经贸关系紧密的东亚地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势必对国际货币体系的既有格局产生挑战,这也必将触及既得利益国家的势力范围,招致其反弹。根据历史经验,人民币国际化不可能是毫无阻碍的坦途,更可能面临种种挑战和威胁。如日元在国际化甚至是区域化过程中,一直受到来自美国的防范和遏制。又如欧元产生特别是欧元正式推出时,也曾面临来自美国的强大压力。不能忽视的是,随着人民币的日益强势,与中国同处亚太的国家或地区,也会对人民币国际化存在顾虑,害怕其最终丧失独立地位沦为中国的附庸。因此,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货币竞争和货币替代,不仅涉及到美国,也涉及到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是一个中国、美国及第三国参与的三方博弈过程。下文将借助博弈模型进行分析。
1、初始条件
首先做如下假设:基于美元和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笔者将中国视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倡议者和推动者;某个参与该货币竞争过程的国家,对来自中国的倡议,可以接受亦可以反对;美国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潜在反对者。分别用A,B,C代表美国、该参与国和中国。并做进一步假设如下:(1)在货币替代过程所涉及的损失中,只将其中能够以货币计量的部分纳入考虑范围,即铸币税的增加或减少、补贴的增加或减少、国民收入的增加或减少。(2)人民币替代美元的过程,只是替代美元原有的存量部分,并不额外增加C国货币的总量,货币替代的部分为ΔM。(3)由于中国属于新兴市场国家,人民币正处于国际化初期,而美国己经取得货币霸权;则中国因货币替代导致的国民收入的增量部分△Yc,远大于美国因货币替代产生的国民收入增量部分△Ya。(4)美国与中国的铸币税率分别为SA和SC。
博弈主体:A,B,C。
博弈顺序:首先,A国和C国同时行动,分别提出各自的货币替代方案(A国的方案是保持既有格局不变,C国的方案是取A国而代之);然后,B国作出自己的决策,即接受或拒绝C国提出的方案。
行动(策略)空间:根据C国和A国的方案,C国和A国各自分别提出对B国的补偿方案Xc和XA,B国对上述两种方案权衡后做出选择。
支付函数:假设所有支付均按同一可比单位计量。
2、参与博弈各方的损益情况
首先,货币被替代的B国:如果接受C国的提议,即拒绝A国的提议。则B国的收益包括所获得的来自C国的补偿:XC。其损失,即支付的铸币税变化部分为△M (SC一SA)。其中:S为铸币税率,SA为A国对B国征收的铸币税率,Sc为C国对B国征收的铸币税率。净收益为[XC-△M (SC -SA) ]。如果拒绝C国的提议,即接受A国的提议。则B国的收益包括所获得的补偿XA。其损失即支付的铸币税变化部分为0,净收益为XA。
其次,对于A国:如果B国接受C国的提议,即拒绝A国的提议。则A国国民收入的变化量为O。损失即铸币税减少部分为SAΔM。净收益为- SA ΔM。当B国拒绝C国的提议,即接受A国的提议。则A国的收益为铸币税增加部分,值为0。损失即所支付的补偿为XA。净收益为一XA。
最后,对于C国:当B国接受倡议时,C国的收益包括,铸币税增加SCΔM,即原本属于A国的部分铸币税收入会被C国获取,国民收入增加△Yc。其损失包括:所支付的补偿XC,净收益为(SCΔM + ΔYC-XC)。当B国拒绝C国方案时,C国的收益即铸币税增加额、国民收入增加额、损失和净收益均为O。其中:C国方案的制约条件为

根据以上推导显示,如果B国接受方案所获得的净收益大于其拒绝方案所获得的净收益,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B国的最优选择是接受方案,无论该方案来自A国或C国。
(2)在其他参与者保持策略不变的条件下,C国没有改变其策略的动机。
C国作为货币国际化的倡议者,其策略是给出一个合理的补偿于B国。如果在某种条件下,C国提高其对B国的补偿水平,那么只要A国保持策略不变,即不相应提高其补偿水平,则最终B国将选择接受C国的倡议。由于C国的净收益为(ScΔM+ΔYC-XC),其将由于XC的增加而降低,这不是C国的理性选择。
如果C国在某种情形下降低其补偿水平,那么由于其他参与人策略不变。XA =SAΔM,XC<SCΔM,则根据上述分析可知:
XC–ΔM(SC-SA)<XA(5)
出于理性的角度,B国将拒绝C国的方案,那么此时C国的净收益为0,小于现有的大于零的净收益即(SCΔM+ΔYC-XC)。因此,根据以上对C国的净收益的分析可知,在其他参与人策略不变的条件下,C国不会改变其自身策略。
(3)在B国和C国保持自身策略不变的条件下,A国没有改变其策略的动机
如果在其他人策略不变时,A国在某种情形下提高其对B国的补偿水平XA,那么由于SAΔM-XA<0 =SCΔM-XC,此时B国拒绝倡议,A国得到的净收益为-XA,该值将随着XA的增加而减少,不符合A国的理性选择。
在某种条件下,A国减少其对B国的补偿水平XA,由于其他参与人策略不变,SAΔM –XA≥SCΔM -XC,则式(4)的条件将进一步强化,那么最终B国将选择接受倡议,A国得到的净收益等于-SΔMA,并没有进一步改善。根据以上分析显示,在B国和C国分别保持其策略不变的条件下,如果A国调整其策略,哪怕只是一点微小变动,都不会增加A国自身的收益,因此A国不会改变其策略。
2、结果及其经济学意义
综上所述,在既有条件下,所有博弈参与主体不会改变其现有策略,因此,可以得到如下策略组合:
(1) A国总是选择补偿水平XA =SAΔMA,C国总是选择补偿水平XC=SCΔMC ;(2)B国选择在XC–ΔM(SC-SA)≥XA时接受倡议,否则B国拒绝倡议。该策略组合为上述博弈的纳什均衡解。上述博弈分析的均衡解,在很大程度上与人民币国际化的现实相契合。
首先,人民币的国际地位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提高而不断增强,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己经具备。从宏观经济看,当今世界各国均饱受单一的美元垄断国际货币之苦,而美国由于自身经济原因,不断向全球猛征铸币税,全球不堪其苦;欧元也由于自身原因而面临困境。全球期待一个新的强势货币的出现,人民币国际化正当其时。从中国自身的情况看,人民币国际化的经济效益非常显著。
从上述模型可以看出,中国通过货币替代后的收益包括铸币税收入SCΔM和国民收入增加部分△YC;相对于成本XC,从长期看,ΔYC的增长空间很大,其将和铸币税SCΔM一起构成中国的收益部分,这部分收益在人民币国际化后才能实现。
其次,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中国应采取的最优策略为主动渐进。目前,中国己成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各国对于人民币的交易需求旺盛;同时人民币币值稳定,还处于不断升值的过程中,故作为投资及计价货币的需求也很旺盛,所以说人民币目前处于很有利的卖方市场地位。如果利用这一优势主动推进国际化,则不仅能为中国带来铸币税的收益,更能促进中国整体经济规模的增加。在上述分析中,由C国主动提出倡议,是一个理性选择。同时,在货币竞争过程中,C国货币(人民币)并不是完全替代美元,而只是部分替代,这体现了人民币国际化是从区域化开始的一个渐进过程。
最后,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不仅需要应对来自美元的激烈竞争乃至恶意阻挠,还需要对货币被替代国进行补偿,而且这个补偿需要达到一定的水平,这是人民币国际化需要采取的必要手段。货币被替代国虽然不是博弈的发起方,但其决策直接影响了中国和美国的损益。在现有的国际经济格局下,人民币对美元实现部分替代,实现一定水平的国际化,对美国而言也是一个最优选择。
如果从补偿的视角入手,即将XA和XC分别视作美国和中国参与货币竞争时的出价,则XA=SΔM,XC=SΔMC,在现实中,S所涵盖的范围不仅包含了铸币税,还包括了通货膨胀税,以及本币升值的预期。综合中美两国的现实情况看,中国的SC值应该大于美国的SA值,在两国货币替代规模△M相等的情况下,中国可以获得更高的铸币税收入,因而可以支付比美国更高的出价。
综上所述,从出价的视角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其一,中国启动货币国际化的时机己经成熟,中国主动提出货币替代的倡议恰逢其时,符合中国的现实及发展的需要;美国若要阻挠中国的倡议,必须给出超过中国的出价。其二,中国启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时间窗口己经打开。美国基于目前现实的局面,无论从国民收入增量还是铸币税率的角度,都无法抬高其自身出价。因此,在短期约束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美国无法阻止中国启动货币替代,实现人民币国际化。
四、结语
人民币可通过货币竞争,逐步实现对美元等货币的替代并实现区域化。与此同时,从国际货币竞争格局来看,国际货币体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由几种国际货币主导,而不会形成单一货币垄断的局面。
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历史和现实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体现在以下三点。其一,从历史进程看,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与中国经济的发展势头一样不可阻档。其二,从现实看,由于当今国际经济格局呼唤多元化国际货币,人民币国际化恰逢其时,正面临窗口机遇期。其三,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好上海自贸区和深圳前海的优势,走出人民币区域化的坚实步伐,从而完成人民币国际化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