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教师之家与经管教育
4074 12
2008-02-17
<p>网络教育为什么不能成为主流?</p><p>是不是监督成本问题还是使用成本问题,再说其认识问题</p><p>比如说教育工作者本身就没有几个会懂得运用这网络工具,一般的多媒体教育都是很肤浅的工序.</p><p>现今义务教育中的经费支出相对压缩(投入比例比不上通货膨胀)教育中关键因素的人以教师一方并没有待遇提高.</p><p>而形式主义却不少,并没有实事求是.</p><p>教育这行业成功就在于育人,而这项劳动一直强调奉献精神,从而扭曲了劳动价值,这是不利于社会发展的.</p><p>有人认为教师把视线转移到网络教育上是一种懒惰表现,而只要是有利于教育,懒惰的智慧为什么不充分利用呢?</p><p>现今的个人生活成本高昂,主要问题归根到底是社会资源浪费造成,这决定于社会制度和技术本身的约束.</p><p>既然我们要教育面向市场化,就要考虑多媒体,而网络是不可忽视的,不要以高昂的使用成本为借口,其实这并不高,高在于其流通环节中的被剥削,也就是租金高了而已.</p><p>过去是几个屁股决定着脑袋而已,而现今是所有的屁股在决定着脑袋.浪费就是必然了,</p><p>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算是理想主义吧.</p>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2-17 14:11:00
诚信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2-18 00:07:00
是啊,网络教育要是真发展起来,那有多少就不用下班就上夜校,资源又可以节省多少,那些贫穷的孩子受教育程度和深度就会增加啦,资源嘛就应该因地因时因需制宜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2-18 10:31:00

网络教育形式的确有很多优点,尤其在教学的形象、趣味性与生动性方面。

但是相对与课堂教学,它仍存在诸多不可克服的弊端。因为课堂教学面对的是学生,教与学双方是互动的,教师可以在得到不断反馈的信息之后,(面对课堂上学生的表情与注意(有意注意)程度,就可以及时的调节教学节奏与改变教学方法,实施“因材施教”或进行“问题解救”。课堂教学因此而生动,效率也因此而提高。而网络教学只能是“千人一面”的灌输,虽然“形象生动”,但往往因为受众阻碍于一点而得不到及时补充或解答而失去兴趣。另外,这种获得教学信息方式方法也容易的抑制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和发展,导致学习效率的大大降低。毕竟我们教学面对的是程度不一、阅历不同、智力、自制力有着相当程度差异的学生。

应该说,网络教育形式是教育教学形式的一种很好的补充方式,但它最终不可能取代教师来进行“课堂教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2-18 10:46:00
以下是引用laudon在2008-2-18 10:31:00的发言:

网络教育形式的确有很多优点,尤其在教学的形象、趣味性与生动性方面。

但是相对与课堂教学,它仍存在诸多不可克服的弊端。因为课堂教学面对的是学生,教与学双方是互动的,教师可以在得到不断反馈的信息之后,(面对课堂上学生的表情与注意(有意注意)程度,就可以及时的调节教学节奏与改变教学方法,实施“因材施教”或进行“问题解救”。课堂教学因此而生动,效率也因此而提高。而网络教学只能是“千人一面”的灌输,虽然“形象生动”,但往往因为受众阻碍于一点而得不到及时补充或解答而失去兴趣。另外,这种获得教学信息方式方法也容易的抑制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和发展,导致学习效率的大大降低。毕竟我们教学面对的是程度不一、阅历不同、智力、自制力有着相当程度差异的学生。

应该说,网络教育形式是教育教学形式的一种很好的补充方式,但它最终不可能取代教师来进行“课堂教学”。

楼上所指是教育互动问题,其实网络教育是可以克服的,比如说学生在学习中如何圈点重点和疑点,这种记录如果是简单的课件笔记本取代,效率大大提高,这样一来可以在课后进行查询和解释补充.

而现今教育中的生源不等,出现一些学校班级超百人,也出现班级二十人左右.因材施教往往是很难做到.就算是因材了,而学方反馈的信息比较迟钝,需要一定时间,并且学生一般有畏惧提问的倾向.网络教育不单可以让师生互动,更能与社会更多知识点对接,加强学生对知识工具的运用.

至于这个电子产品的消费是不是存在严重的经费不足呢?我想只要产品有针对性和普及性,相信消费者会接受.并且我们看到了电子产品逐渐先进和便宜.关键在于屁股是否还在决定着脑袋而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2-18 10:48:00
如果电信公司(国内)和微软公司及我们的政府相互合作,我想2008年之后,这会是一个新课题,对于我国比较喜欢试用法,相信某地方的试点有待我们去尝试和检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