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那岂不是违背价值规律的等价交换了
假设一匹布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1小时,一件上衣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也是1小时,按价值规律,那么一匹布=一件上衣。
假设生产布匹的劳动生产力提高一倍,而生产上衣的劳动生产力不变,就是说1小时生产2匹布,而仍然是一小时生产-件上衣,那么按照价值规律2匹布=一件上衣。
那么布匹的生产者何来的提高劳动生产力的动力,以使得本来是一件上衣换一匹布却变为一件上衣换两匹布了呢。
如果按照马克思理论,则是2匹布=一件上衣,这是最后的均衡结果。在这个均衡过程中老雷的说法是对的,布匹会大发其财。
但是马克思的问题是社会财富增加后,价值总量、价格总量都不能增加,出问题了。明显的问题是如果劳动生产力不提高,只是扩大生产规模,商品数量增加后价值量和价格量都会增加,那么这两个商品量与价值量的关系在逻辑上不能统一。
我的财富价值论指明,布匹的劳动生产力提高后布匹的价值不变(即价值与劳动生产力成正比),但是此时还要有价值分配,主要的平均分配。平均分配后布匹和上衣分得的价值量都会变,它们将以这个价值量为基础交换。数据分析表明它们的交换结果仍然是2匹布=一件上衣。见《价格第一规律》http://www.xslx.com/htm/jjlc/lljj/2005-06-22-18904.htm。
同样在这个平均分配的过程中有老雷讲的事情,布匹会大获其财,于是有价格差规律,http://www.xslx.com/htm/jjlc/lljj/2005-03-06-18383.htm。
因为这是个大数定律的问题!
一切不懂得研究社会问题要用到大数定律的方法必然得出错误的结论.而且这是个动态的过程,不是情态的.
布的生产效率的提高是很多生产布的生产单位竞争的结果,在竞争过程中,自然先行者可以获得超额利润-其相对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节约的部分.社会按照高于其个别劳动时间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承认!所以资本家有动力提高劳动效率!而布和衣服的交换还是等价交换,那个先行更低的个别劳动时间最终必然转换成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是个自然结果,
大数定律在哪儿看过,那是很可怕的定律,可否将阁下的转过来看看。
但是马克思的问题是社会财富增加后,价值总量、价格总量都不能增加,出问题了。明显的问题是如果劳动生产力不提高,只是扩大生产规模,商品数量增加后价值量和价格量都会增加,那么这两个商品量与价值量的关系在逻辑上不能统一。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http://www.pinggu.org) 详细出处参考:https://bbs.pinggu.org/thread-289552-1-1.html&star=1#289552
没有问题!
如果劳动生产力不提高,只是扩大生产规模,商品数量增加后价值量和价格量都会增加,这里耗费的总劳动时间增加了!
而劳动生产力提高,耗费的总劳动时间没有变,当然是排除了这个时候的非因劳动生产力提高增加的使用价值要花费的额外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了,(这就是因素分析),
我这里没有谈论价值是什么的问题,价值是时间还是距离是另外的问题。这里只是从计量学角度谈问题。马克思开始是说从商品量角度引申出价值的,既然初始出发点是量,那么他的价值得接受计量规则的检查。不能通过这个检查就是问题。
按照正比,通过平均分配我一样说明商品的交换比例,是不是?但是我的正比满足马克思所要说明的一切,而且还能通过计量规则的检查。
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变,个别的提高生产率就会赚,所以就有了动力
渐渐的想赚钱的都会提高生产率,最后就会使整个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价值也就减少了
那么 想再赚钱的就要进一步提高生产率,这样就又有了动力 其实在这个过程仍然是等价交换
在同行业,先进企业甲的单位商品价值下降,总价值上升.落后企业乙的单位商品价值上升,
总价值下降.由于市场的作用,甲获得超额剩余价值,而乙创造的价值不能全部实现.结果是:落后企业的必然灭亡.这是社会发展的自然法则.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3-29 18:03:54编辑过]